- 312.00 KB
- 2021-05-28 发布
课时作业 4 古代的经济政策
基础巩固
1.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
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
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
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解析:井田制度逐步瓦解的表现是出现私田,材料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分封制度走向崩溃与材料没有关系,故 B 项错误;周王举
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无法体现周
天子权力的衰微,故 C 项错误;“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
币进行折算,这反映出田本身是有价格的,说明当时存在土地买卖的
现象,故 D 项正确。
答案:D
2.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采
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取决于它的(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经济基础
C.主流价值观 D.传统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规律性问题的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上层建筑,必然受当时小农经济的影响。
答案:B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没有一定规格,可以自由买卖、交换、
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
本原因是( )
A.礼崩乐坏 B.铁犁牛耕使用
C.井田制瓦解 D.赋税制度改革
解析:礼崩乐坏是社会转型的政治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 A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田,是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产生的表
现,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使用,故 B 项正确;
井田制瓦解是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 C 项错误;题干考查的是土
地制度的演变,而不是赋税制度,故 D 项错误。
答案:B
4.某一时期,农民开垦荒地,改善灌溉条件,役使牲畜,使用
有机肥料,增加农业收获。生活上已经过着农耕的定居生活,并获得
土地的所有权。该情况最早可能出现于( )
A.西周 B.战国
C.西汉 D.明清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封建土地私
有制的确立使得农民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5.“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
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
‘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
是( )
A.土地兼并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时代要求,带来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解析:由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从而出现“百姓康
乐,户口蕃庶”的结果可知,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
发展的作用,故选 D 项。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在整
个封建社会中一直存在,宋代并未予以解决,A 项错误。宋代经济发
展不属于土地兼并的结果,土地兼并不能解决农业不景气问题,B 项
错误。土地兼并会带来阶级矛盾激化,因此不能保证宋代长治久安,
C 项错误。
答案:D
6.《宋书·周朗传》:“制度日侈,商贩之室,饰等王侯……见车
马不辨贵贱,视冠服不知尊卑。”材料主张( )
A.抑制商业的发展 B.王侯要重视商业
C.反对尊卑与贵贱 D.商人王侯等贵贱
解析:材料认为社会奢靡之风日盛,商人车马服饰与王侯贵族并
没有差别以致不能通过车马服饰来辨别贵贱尊卑的身份等级(冲击了
贵贱尊卑等级),说明作者主张要抑制商业的发展,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限制商业发展,以维护尊卑等级秩序,故 C、
D 项错误。
答案:A
7.生活于明末的周起元说:“我穆亩(明穆宗)时除贩夷之律。于
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分市东西路,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
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这反映出他认为( )
A.海外贸易会扩大西方对华的经济侵略
B.限止海外贸易会导致走私猖獗
C.有限度的海外贸易带来了很大的收益
D.为防止白银外流应行禁海之法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明朝时期有限度的海外贸易,使海外的“异
物”“金钱”纷纷流入中国,这既有利于商人,也增加了政府收入。
因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
8.明朝末年,徽商家乡——徽州六邑,农地狭小,民不聊生,
迫使很多人外出经商。几年后徽州地价却大幅度上涨,为全国之冠。
主要原因应该是( )
A.徽商发财后回乡买地 B.形成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 D.北民南迁致地价飞涨
解析: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是中国商人的基本发展轨迹。
徽州商人经商致富后买田置地,导致徽州土地价格上涨,故选 A 项。
B、C、D 三项在题干材料中均未涉及。
答案:A
9.“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通
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与此
观点相似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B.“生民在勤,所宝惟谷”
C.“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
D.“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解析:题干材料中作者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农商都很重要,故 C
项与题干相符;A、B 两项反映的是重视农业,暗含重农抑商之意,
故排除;D 项意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衣食是人民的根本”,与题
意不符,故排除。
答案:C
10.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
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
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
须有官员与兵丁弹压、稽查。材料反映的贸易政策( )
A.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一直严格执行
B.严厉打击了国内的民间贸易
C.初衷是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D.不利于我国民间进行资本积累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清朝推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民
间的对外贸易。受政治形势的影响,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也曾放松过
“海禁”政策,故排除 A 项;“海禁”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
故排除 B 项;“海禁”政策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民
间进行资本积累,故排除 C 项,D 项正确。
答案:D
综合创新
11.某材料显示:清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制,并经
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或人物饰像等。对于该材
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清朝因闭关锁国故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B.这可说明民间手工业开始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这说明当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
解析:闭关锁国政策最主要是限制民间对外贸易,对于官府控制
下的对外贸易是在小范围地区进行,如十三行,故 A 项错误;民间
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是在明后期,同时主导地位的变更
材料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雇佣关系的特征表述,不能
推导出资本主义萌芽,故 C 项错误;“海禁”政策保留了具有官方
背景的广州十三行作为清朝对外贸易的窗口,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2.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解析:铁犁、牛耕都是春秋战国时兴起推广,排除 B、D 两项;
A 项不涉及农耕生产;C 项为井田制的表现,正确。
答案:C
13.有学者认为 18 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
却“选择陆地”。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
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
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
解析:A 项符合史实,但不是给中国带来的最主要影响;B、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选择陆地”,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世
界隔绝,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潮流。
答案:C
14.宋朝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较少提及,
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则持鄙弃态度。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
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
思想。宋朝家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
B.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C.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
D.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
解析:根据“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
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宋朝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只重视读书仕宦”的观念,家训逐渐
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故 B 正确;A 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
是根本原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前后的家训内容的不同,无法
体现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排除 C;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前后的
家训内容的不同,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D 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答案:B
15.《林居漫录》中记载:明中后期“奴富致数百万,初缙绅皆
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以下表述与材料意思相近的是( )
A.“工商杂类不得预与士伍”
B.“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C.“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商人“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为“邦之蠹也”
解析:材料意思是缙绅对富商态度从鄙视到近亲。这说明商人地
位提高。“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是强调商人地位提高,故
答案为 B 项;“工商杂类不得预与士伍”是抑商政策,A 项排除;“贾
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是抑商政策,C 项排除;商人“聚
弗靡之财,蓄积待时”为“邦之蠹也”鄙视和否定商人作用,D 项排
除。
答案:B
合作探究
16.识读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货币
材料二:秦朝半两钱
材料三: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材料四:清乾隆二十五(1760)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
(1)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反映了什么政治特征?这种变化有什
么影响?
(2)材料二到材料三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封建经济的什么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在对外贸易方面的经
济政策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
(2)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反映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3)重农抑商政策。
(4)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妨碍了海
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相关文档
- 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Where are 2021-05-28 13:26:0011页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2021-05-28 13:24:527页
- 鲁教版地理七下《认识省内区域》第2021-05-28 13:24:475页
-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课时达标检测2021-05-28 13:24:313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江2021-05-28 13:22:293页
-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2021-05-28 13:22:163页
-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9单2021-05-28 13:20:523页
- 2019-2020学年生物高中人教版选修32021-05-28 13:20:517页
- 四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四年级下册语2021-05-28 13:20:385页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检测2021-05-28 13:20:2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