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 MB
  • 2021-05-28 发布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世俗奇人 泥人张 (18)_鲁教版

  • 3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教学目标 1 、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结构 的方法。 2 、赏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 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3 、培养爱护 民间文化遗产的责 任。   冯骥才 请自由阅读课文读出人物特点,然后在“泥人 张”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概括,并说说你是从 哪里读出来的。 ________ 泥人张,因为 _______ 。 活动一:读人物 泥人张生活在市井里巷, 出入于普通的大观楼天庆馆 观察角色体验生活,是一个 普通的凡夫俗子。 性格奇(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喜 怒不形于色) 行事奇(胸有成竹,后发制人,面对无端侮辱, 以自己独特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敌) 手艺奇(手艺高超,能用左手在袖子里快 速捏出泥人形神逼真) 活动二:赏手法 请从下面提示选择角度,欣赏 写作手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交流(5分钟)。 情节安排 语言特色(修辞 描写 选词 韵味) 留白艺术 情节结构一波三折 挑衅--还击--讥讽--贱卖 文似看山不喜平 语言传神“津味”十足 修辞 描写 选词 韵味 1.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 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 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运用夸张手法, 突出“泥人张”的技 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行中人。 给读者 留下深刻印象,收到更好表达效果。 2.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 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 全找回来了。 “找”,是寻觅的意思。一个“找”字,看出 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 还看出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 如果换成“捏、揉”等字眼,就只有“泥人 张”一方的行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还击” 和“机智应对”了。 3 、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 “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一个“戳”字看出泥人张内心的愤怒、 鄙夷与不屑。 天津味十足 1、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 2、一个泥团砍过去? 3、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 官儿也怵三分。 4、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 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 留白艺术 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先 生擅长画虾,他画的水中 之虾,栩栩如生,但画面 中只见小虾不见滴水。 画面大部分是空白,但 大面积的空白却给人水气 淋漓的感觉,使人感到满 纸都是水。这就是绘画艺 术留白的运用。 画工出身的冯骥才,在 习文之前曾从事了十余载 院体画的摹制工作。虽然 在这段职业画者生涯里, 他并未以灵魂画者的姿态 进行创作,但它培养了冯 骥才形象思维能力。 留白艺术激发想象 第11段“泥人张头也没回----天津卫的 事没有这样完的——”。 泥人张会有怎样的心理和行动? 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第13段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 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人们怎样争先恐后来观看?海张五 如何气愤难堪?。 全文对泥人张没有一处外貌描写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眼睛大不大?他的 眉毛浓不浓?他的手是不是特有的艺人的手?什么 都没有写,就让我们自己去想象泥人张是个什么样 的奇人。    总之,作者将场景设置在天庆馆内, 让人物在这里巧遇,展开一波三折的故事 情节。同时语言本色朴素,“津味”十足, 极富表现力。还运用用留白艺术激发读者 想象,使人读后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 这是一篇很有欣赏价值的美文, 其写作手法值得好好领悟运用。  活动三:学写作 (1)想象补写“泥人张头也没回,撑开雨伞走了”后 的行动和心理。 (2)想象续写海张五看到杂货摊上成排贱卖泥人后的 语言、动作和神态。 思维语言训练 阅读活动三:悟情感 你从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倾向? 作者不仅用文字为地方文化保 存了鲜活的案例,而且倾注了对 手艺人技艺的钦佩与肯定,高度 赞扬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老师寄语 民俗是我们和中国文化联系的血脉! 抢救中国民间文化是每个国人的义务和责 任! 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 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俗世奇人 泥人张----- 单 只 妙 手 见 功 夫 一 身 正 气 护 尊 严 技 艺 高 超 品 性 孤 傲 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能把长不盈 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再现苏轼月 夜泛舟赤壁的故事;林嗣环笔下的口 技艺人仅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 尺,就营造了一家人由梦中惊醒到渐 入梦乡以及火场百相的纷繁情景。真 可谓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 识一位高人,他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 人张。 “俗世”是民间社会,多 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 “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 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大声誉。使天津泥人 大放异彩、成为民族艺术奇葩的,是“泥人张”的彩塑,它把传统 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 特的风格。天津“泥人张”艺术的创始人是张长林。    张长林(1826-1906)字明山,后以字行。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 制作,练就一手绝技。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 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泥 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 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 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 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 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外国人早就以重金 购买,“置诸博物馆中,供观赏。”在历届展览会上它都被认为是 出类拔萃的作品。日本芦屋市的1座中国近代艺术馆为"天津泥人张 彩塑"建立了陈列专室,展出彩塑作品58件。近年来“泥人张”彩 塑积极地推动国际间文化艺术的友好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桥梁。 了解泥人张,泥人欣赏 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 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 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 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 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 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 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 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 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 集《雕花烟斗》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 《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冯骥才,当代作家,生于 天津,他的作品以写知识 分子的生活和天津近代 历史故事见长。他的小 说集《俗世奇人》共收 录近二十篇作品,每篇写 一个人物。  《 张大力》 、《苏七块》、 《认牙》 、《刷 子李》 、《泥人张》 、《大回》、 《死鸟》、 《蔡二少爷》 、《冯五爷》、《小达子》、 《绝盗》、《蓝眼 》 、《好嘴杨巴》 、 《酒 婆》、《背头杨》 、 《青云楼主》、《小杨月 楼义结李金》、《刘道元活出殡》。 《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 过字词关 一.给画线的字注音: 阔绰 吆喝 怵 抠 chuò yāo chù kōu 撂高的 liào 赚 zhuàn 模子 mú 二.解释词语。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怵: 惧怕。 模子: 模型。 把泥人张放到与海张五的较量中来表现。面 对海张五的挑衅,人们都等着看泥人张怎样“回 报”,但作者却先写泥人张的沉稳,小作反击, 而事后的反击更是令人叫绝。 叙事中重重设置悬念,将简单的故事情节安 排得曲折有致,生动地写出了“泥人张”超凡的 技艺和独特的个性风格。 文似看山不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