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00 KB
  • 2021-05-28 发布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测试B卷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测试 B 卷 第 5 章 基因突变 及其他变异 1、某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现有由该种细菌突变成的甲、乙两种突变型细 菌,二者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如图所示为该种野生型细菌合成物质 X 的途径,在基 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 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 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 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 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 1,而乙不能积累。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 A.突变型甲中控制酶 a 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B.突变型乙中控制酶 b 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C.突变型甲和乙均不能通过控制酶 c 的合成控制 X 的合成 D.两种突变体在基本培养基上只添加底物时均不能生长 2、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 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 对。为获得更多的水稻变异类型,育种专家常用适宜浓度的 EMS 溶液浸泡种子后再进行大田 种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 EMS 浸泡种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 B.EMS 处理可使 DNA 序列中 G-C 转换成 A-T C.获得的变异植株细胞核 DNA 中的嘌呤含量高于嘧啶 D.经 EMS 处理后,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3、H2O2 能将鸟嘌呤(G)氧 化 损 伤 为 8-oxodG,8-oxodG 可与腺嘌呤(A)互补配对。若图中 所示 DNA 片段中有两个鸟嘌呤发生上述氧化损伤后,再正常复制多次形成大量的子代 DNA,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子代 DNA 分子都有可能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 B.部分子代 DNA 中嘧啶碱基的比例可能会增加 C.子代 DNA 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发生改变 D.氧化损伤可能诱发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 4、某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该生物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下图中的 四种配子。关于这四种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子一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配子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最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C.配子三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原因可能是基因 b 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D.配子四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时导致基因 A 或 a 缺失 5、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指 DNA 分子中发生了某些片段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 DNA 结构的改变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含有 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 体 C.基因突变一般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则很可能会使基因数量发生改变 D.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6、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后代出现 3:1 的分离比,不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B. 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 R 型菌转变为 S 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 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性状多样性,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7、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基因中增加了 10 个脱氧核苷酸对属于基因突变 B.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8、甲、乙、丙、丁表示细胞中不同的变异类型,图甲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图示中的可遗传变异类型都相同 B.果蝇棒状眼的形成与丁变异类型有关 C.图示所有变异类型都发生在有丝分裂期间 D.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产生与图乙变异类型有关 9、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 42 条染色体,将普通小麦和黑麦(二倍体,2n=14)杂交获得不育的 F1, F1 经加倍后获得八倍体小黑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普通小麦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 21 条染色体 B.离体培养普通小麦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为高度不育 C.F1 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含有 2 个染色体组、14 条染色体 D.八倍体小黑麦减数分裂时,来自同一物种的同源染色体联会 10、某表现正常的夫妇结婚多年,妻子怀孕几次都出现流产,后在医院检查发现女方卵母细 胞中一条 15 号染色体的一部分与一条 3 号染色体的一部分发生了交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该女性细胞中发生的变异只会遗传给女儿 B.女方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都没有发生改变 C.取女方的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15 号与 3 号染色体发生的变异 D.若 3 号、15 号染色体正常分离,则女方产生遗传物质正常的卵细胞的概率为 1/4 1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测定某新生儿一个染色体组的基因,即可判断其是否含有致病基因 B.通过遗传咨询的方式可以避免原发性高血压患儿的产生 C.家族中无遗传病史的夫妇不需要进行产前诊断 D.测定人类基因组有助于对难以治愈的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12、洋葱是二倍体植物,体细胞中有 16 条染色体,某同学用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 获得成功。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同学不会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过程 B.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加倍时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分生组织同时存在染色体数为 8、16、32、64 的细胞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3、如图为生物变异的几种不同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基因重组,交换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 B.②表示染色体易位,交换的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 C.③表示基因突变,a 变成 b 后生物的性状就会发生改变 D.④可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 14、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 人员进行了实验。 突变基因 Ⅰ Ⅱ Ⅲ 碱基变化 C→CG C→T CTT→C 蛋白质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 差异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 同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 DNA 分子中发生 碱基对的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_所致。 (3)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 2 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 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表所示。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__(填“会”或“不 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 mRNA 提前出现__________。 (4)随机选择若干株 F2 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 36 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 35 次为 T,基因Ⅲ的 21 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 TT 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 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填 “Ⅱ”或“Ⅲ”或“Ⅱ和Ⅲ同时” )发生了突变。 15、黏多糖贮积症患者因缺少黏多糖水解酶,出现身材矮小、骨骼畸形、心血管和呼吸系统 异常等症状,少年期即死亡。某男性患者家庭中其他成员表现均正常,经进一步的基因检测 发现,其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 (1)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 (2)群体调查时,应在人群中 取样。调查显示,该病发病率约为 1/132 00, 且患者均为男性,推测没有女性患者的原因是 。 (3)测定该病的有关基因,正常人与患者的相应部分碱基序列比较如下: 从上述比较推测,致病基因结构改变是由于碱基对 导致,进而影响该 基因的 ,使黏多糖水解酶缺失,黏多糖大量贮积在体内。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据分析,突变型甲控制酶 b 的基因发生了突变,突变型乙控制酶 a 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A、B 错误;据题干“添加中间产物 2,则甲、乙都能生长”可知,甲、乙都有酶 c,推出突变型 甲和乙均能通过控制酶 c 的合成控制 X 的合成,C 错误;突变型甲、乙由突变导致的酶缺陷 不能将底物经过一系列过程合成 X 等物质,所以在基本培养基上只添加底物,则两种突变体 均不能生长,D 正确。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是指 DNA 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根据题干信息“甲磺酸乙酯(EMS) 能使鸟嘌呤变成 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可知:EMS 的处理可 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故 A 正确。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 7-乙基鸟嘌呤,后 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所以 EMS 能使 DNA 序列中 G-C 转换成 A-T,故 B 正 确。双链 DNA 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嘌呤总是与嘧啶配对,所以嘌 呤含量等于嘧啶,故 C 错误。EMS 处理使水稻发生基因突变,但不能使稻种子细胞发生染色 体变异,故 D 正确。故选 C。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H2O2 能将 G 氧化损伤为 8-oxodG,8-oxodG 与 A 互补配对,而图示 DNA 片段中含有 3 个 G,若发生氧化损伤的两个 G 位于不同链,则形成的子代 DNA 分子都有可 能 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A 正确;双链 DNA 分子中嘧啶碱基比例不变,B 错误;由于密码子 的简并性,突变后形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可能不变,C 正确;氧化损伤可能诱发原癌基因或抑癌基 因的突变,D 正确。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配子一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非 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 组合,属于基因重组,A 正确;配子二形成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 分 离,这属于染色体变异,B 正确;a 和 b 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而配子三中 a 和 b 位于同 一条染色体上,原因可能是基因 b 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 正确;配子四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发生错误,导致基 因 A 或 a 所在片段缺失,D 错误。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是指 DM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 失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A 错误;单倍体、二倍体以及多倍体的判断要看发育的起点,即看它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还是由配 子发育而来,若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无论体细胞中有多少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B 错误; 基因突变是发生在基因内部的碱基对的改变,通常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染色体变异由于可 能发生染色体部分片段的增添或缺失,所以可能引起基因数量的变化,C 正确;基因重组包括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 错 误。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如果一对相对性状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则杂交后代出现的分 离比,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的,A 错误; B.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 错误; C.S 型菌的 DNA 能进入 R 型菌,并与 R 型菌的 DNA 重新组合,进而将 R 型菌转为 S 型菌, 因此无毒的 R 型菌转化为有毒的 S 型菌属于基因重组属于基因重组,C 正确; 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才是变异的根本来源,D 错误。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A、某基因中增加了 10 个脱氧核苷酸对属于基因突变,A 正确; B、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既可能发生其因突变,也可能因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B 错误; C、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 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 发生改变,但不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C 错误; D、由环境引起的变异,若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可以遗传,D 错误。 故选:A。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A.甲图中出现了两个 c,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乙图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 形成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丙图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 于基因重组。丁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图中丙属于基因重组,其 余三种都属于染色体变异,故 A 错误; B.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 X 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与图甲所示的生物变异类型有关,故 B 错 误; C.丙图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故 C 错 误; D.乙图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形成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与 21 三体综合征的病 因相同,故 D 正确。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组、减数分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普通 小麦单倍体植株是由六倍体小麦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含有 3 个染色体组,21 条染色体) 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形成的,因此其体细胞中含有 21 条染色体,A 正确;离体培养普通小麦的花 粉产生的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植株,该植株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 乱,因而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是高度不育的,B 正确;F1 的体细胞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根 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植株是不育的,可推知来源于黑麦的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与来源于普 通小麦的染色体并不是同源的,因此,该个体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 错误;八倍体小黑麦减数 分裂时,来源于同一物种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并正常分离,从而可以产生可育的配子,D 正确。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女方的卵母细胞中含有一条异常的 3 号染色体和一条异常的 15 号染色体,其减数分裂 产生的配子中,含有正常的 3 号染色体和 15 号染色体的概率为 1/4,D 正确。3 号与 15 号染 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且均为常染色体,二者之间发生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 位,该变异在遗传给下一代时男女无差异,A 错误;易位没有改变女方的基因数目,但是改变 了其 3 号染色体和 15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B 错误;易位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C 错误。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新生儿体内有两个染色体组,只测定一个染色体组的基因,但不知道另一个染色体组 所含基因的情况,不能判断新生儿体内是否含致病基因,A 错误;原发性高血压为多基因遗传 病,其发病除受基因控制外,还受环境的影响,而遗传咨询是通过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来 推算后代的再发风险率,适用于对单基因遗传病的分析和推算,通过遗传咨询的方式不能避 免原发性高血压患儿的产生,B 错误;家族中无遗传病史的夫妇有可能会生出染色体异常的孩 子如 21 三体综合征,因此也需要进行产前诊断,C 错误;人类的基因组计划可以了解癌症、 糖尿病等疾病相关的基因,对这此目前难以治愈的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基因诊断和治疗,D 正 确。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制片时经过解离的细胞已经死亡,不会观察到染 色体加倍的过程,故A正确。低温诱 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B正确。分生 组织的细胞有的含16 条染色体,有的含32 条染色体,有的含64 条染色体,但不可能出现8 条 染色体的情况,因为根尖不进行减数分裂,故C错误。低用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 锤体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故D正确。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①表示基因重组,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A正确;②表示 染色体易位,是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现象,B正确;③表示缺失一 对碱基对,属于基因突变,a变成b后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C错误;④可表示染色体结 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D正确。 14 答案及解析: 答案:1.增添、缺失、替换; 2.细胞数目减少而不是单个细胞宽度变窄; 3.(单株)叶片变窄; 一 对 ; 4.密码子对应(或“编码”); 不会; 终止密码子; 5.C 解析:由基因突变的概念可知,导致基因突变的原因是碱基的增添、替换或缺失。由柱形图 分析可知,窄叶性状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数目减少造成的,每个细胞的宽度没有变窄。 由表格信息可知,基因 I 的突变是碱基增添造成的突变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没有改变, 最可能的原因是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由于蛋白质没有发生变化,该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窄叶 性状;基因量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说明基因突变使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 上的终止 密码子提前,翻译提前终止。选择若干株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 II 的 36 次 测序结 果中该位点的碱基 35 次为 T,说明存在突变基因Ⅱ,基因Ⅲ的 21 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喊 基 TT 缺失,说明窄 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Ⅱ、Ⅲ同 时 发 生 了 突变。 15 答案及解析: 答案:(1)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2)随机 女性若为患者,其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双亲,但男性患者在婚育前 (少年期)已死亡 (3)替换 表达 解析:(1)该男性患者的双亲正常,且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 X 染色体 隐性遗传。 (2)调査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査;根据题意分析,女性若为患者,其致病基因来自 父母双亲,但男性患者在婚育前(少年期)已死亡,因此患者均为男性,没有女性。 (3)比较正常人与患者的基因序列发现,正常人的 G//C 变成了患者的 A//T,说明致病基因发生 了碱基对的替换,进而影响该基因的表达,使黏多糖水解酶缺失,黏多搪大量贮积在体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