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50 KB
  • 2021-05-28 发布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 下册语文纸的发展历史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纸的发展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 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 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纸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 结晶,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早在 2200 年前,西汉 初期已有,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公元 105 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 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上古时代 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 为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 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 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 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 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 帝时代。之后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和甘肃的居延等地都发掘出了汉代的纸的残片, 它们的年代大约比东汉建初至元兴年间的宦官蔡伦所造的纸要早 150~200 年。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纸的发明虽很早,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文 书仍是用简牍、缣帛书写的。至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 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 纸质尤佳,世称“左伯纸”,其中尤以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为上。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早在西汉, 中国已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宋苏易简《纸谱》:“蜀人以麻,闽人以嫩 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吴人以茧,楚人以 楮为纸。”造纸,旧用人工制造,先取植物类纤维质之柔韧者,煮沸捣烂,和 成粘液,匀制漉筐,使结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即成。今日所用之纸,多为 机制。从现存世千年以上的书画作品中,大部分是由桑皮纸作为书画纸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 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 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 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 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 玉,不留墨。东阳有鱼卵纸,又称鱼笺,柔软,光滑。江南以稻草,麦秆纤维 造纸,呈黄色,质地粗糙,难以书写。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质地优良, 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蔡伦造纸的原 料广泛,以烂渔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当时把渔网破布划为 麻类纤维,所以统称麻纸。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 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浸染的纸叫染潢纸,呈天然黄色,所以 又叫黄麻纸。黄纸有灭虫防蛀的功能。 至晋代(4 世纪)时,纸已最终取代帛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蔡伦在促进麻 纸及皮纸生产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虽不是造纸术发明者,但作为技术革新者 和组织推广者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公元 8 世纪,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纸,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将纸出口到 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 阿拉伯人俘获几个中国造纸工匠。没过多久,造纸业便在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兴 起。就这样,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 后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据史书记载,在蔡伦发明造纸术後的 1000 多年,欧洲才建立第一个造纸厂。虽然现代的造纸工业已很发达,但其基本原 理仍跟蔡伦造纸的方法相同。造纸原料十分之七八已为木浆所代替,但造高级 印刷纸、卷烟纸、宣纸和打字蜡纸等,仍不外蔡伦所用的破布、树皮、麻头、 废鱼网等原料。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 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 来替师父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 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 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 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 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还有一种硬白纸,把蜡涂在原纸的正反两 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摩擦,使纸光亮,润滑,密实,纤维均匀细致, 比硬黄纸稍厚,人称硬白纸。另外政治家填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纸; 在粉蜡纸和色纸基础上经加工出现金,银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纸品,称做金花纸, 银花纸或金银花纸,又称冷金纸或洒金银纸;还有 色和花纹极为考究的砑花纸, 它是将纸逐幅在刻有字画的纹版上进行磨压,使纸面上隐起各种花纹,又称花 帘纸或纹纸,当时四川产的砑花水纹纸鱼子笺,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另外, 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著名的有薛涛笺,谢公十色笺等染色纸,金粟 山经纸,以及各种各样的印花纸,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纹纸等。 同时,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 扩大,名纸迭出,如益州的黄白麻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纸,均州 的大模纸,蒲州的薄白纸,宣州的宣纸,硬黄纸,韶州的竹笺,临川的滑薄纸。 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栈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韧皮 纤维作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 五代两宋时期 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 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 这种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宋代继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纸传 统,出现了很多质地不同的纸张,纸质一般轻软,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制造, 也称江东纸。纸的再利用开始于南宋,以废纸为原料再造新约,人称还魂纸或 熟还魂纸,具有省料,省时,见效快的特点。 元明清时期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 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 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 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清代的造 纸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 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 潭笺。 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各地造纸大都就地 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 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 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色以鲜明静穆为 主。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笺,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云龙考蜡笺,五彩 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泥金或 泥银画出各种图案。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另外,我国从晋代开始朝廷就从邻国接受贡纸,如南越进贡的侧理纸(或 称苔纸),是以海苔为原料,加上味甘,大温,无毒的侧理制成的越南纸。朝 鲜进贡的高丽纸,鸡林纸为历代统治者所喜爱。到清代则有朝鲜的丽金笺,金 龄笺,镜花笺,竹青纸,越南的苔笺,日本的雪纸,奉书纸,西方的金边纸, 云母纸,漏花纸,各色笺纸,回回各色花纸等。 纸张、纸板及加工纸的统称。是供书写、记录、印刷、绘画或包装等多种 用途的片状纤维制品。由悬浮在水中的纸浆,在造纸机成形网上沉积成错综交 织的纤维层,再经压榨、干燥之后所制成。 石头纸用石头制纸的技术,原理就是将石头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研磨成 超细微粒后吹塑成纸的。这个技术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全球号召节能减 排的大背景下,这一“时尚”的环保概念重新被人们重视。 石头纸新技术,是以地壳内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碳酸钙为主要原料,以高 分子材料及多种无机物为辅助原料,利用高分子界面化学原理和填充改性技术, 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可逆性循环利用,具有现代技术特点的新型造纸技 术。石头纸技术,是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新技术。该技术的诞生,既解决了传 统造纸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问题,又解决了大量塑料包装物的使用造成的白 色污染及大量石油资源浪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