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51 KB
  • 2021-05-28 发布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六文言文阅读题点对点练17关注细节依文索意(含2018高考真题)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题点对点练 17 关注细节,依文索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世奇幼颖异,嗜学,有文名。登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十 一年,帝遣词臣分谕诸藩。世奇使山东、湖广、江西诸王府,所至却馈遗。还,进左谕德。父忧归。 久之还朝,进左庶子。帝数召廷臣问御寇策。世奇言:“闯、献二贼,除献易,除闯难。人心畏 献而附闯,非附闯也,苦兵也。今欲收人心,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 弭。”帝善其言,为下诏申饬。时寇警日亟,每召对,诸大臣无能画一策。世奇归邸,辄太息泣下, 曰:“事不可为矣。” 十七年三月,城陷。世奇方早食,投箸起,问帝安在,东宫..二王安在。或言帝已出城,或言崩.,或 又言东宫二王被执。世奇曰:“嗟乎,吾不死安之!”其仆曰:“如太夫人何?”世奇曰:“正恐辱太 夫人耳。”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世奇 曰:“有是哉!”二妾并自经。世奇端坐,引帛自力缢乃死。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 慷慨从容二义质焉。世奇曰:“勉哉元升。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 预订斯盟,无忘息壤①矣。” 世奇修颐广颡,扬眉大耳,砥名行,居馆阁有声,好推奖后进。为人廉,父死,苏州推官倪长圩以 赎锾②三千助丧。世奇辞曰:“苏饥,留此可用振。”周延儒再相,世奇同郡远嫌,除服..不赴都。及还 朝,延儒已赐死,亲昵者率避去,世奇经纪其丧。其好义如此。赠礼部..右侍郎,谥文忠。 (节选自《明史·马世奇传》,有删改) 注①息壤:文中指誓言。②赎锾(huán):罚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B.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C.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D.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宫,指太子所居之宫,后来以此借指太子,这与用后宫借指妃嫔是同理。 B.古时对人死的称呼因严格的等级制度而有所区别,帝王或重臣死称为“崩”。 C.除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也称“除丧”,即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D.礼部,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世奇洁身自好,为人清廉。他被皇上派遣到各地巡视,拒绝各位藩王的馈赠;当苏州推官倪长圩 用罚金帮助他办丧事时,他予以推辞。 B.马世奇建言献策,为国担忧。他为皇上分析时局,提出抵御贼寇的策略;当形势日益紧急,大臣们 无能为力时,他总是叹息流泪,内心忧虑。 C.马世奇忠君爱国,慷慨赴难。在国家处于危亡之际,他与成德相约为了国家共赴黄泉;京城陷落, 皇帝生死未卜,他以自杀来 表忠心。 D.马世奇品行高尚,讲求大义。他严格要求自己,喜欢推举奖励后辈;周延儒被赐死,亲近的人大多 回避,他不顾与周有嫌隙,为其料理丧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 (2)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陆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人。居贫苦学,夜无灯,映月光读书。蹑 从师,不远千里。过金陵,受经 于王安石。熙宁..三年,应举入京。适安石当国,首问新政,佃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 为扰民,如青苗是也。”安石谓之曰:“遣李承之使淮南质究。”既而承之还,诡言于民无不便,佃 说不行。安石以佃不附己,不复咨以政。 更先朝法度,去安石之党,士多讳变所从。安石卒,佃率诸生哭而祭之,识者嘉其无向背。迁吏. 部.侍郎,以修撰《神宗实录..》徙礼部。数与史官范祖禹、黄庭坚争辨,大要多是(王)安石,为之晦 隐。(黄)庭坚曰:“如公言,盖佞史也。”佃曰:“尽用君意,岂非谤书乎!” 知江宁府。甫至,祭安石墓。句容人盗嫂害其兄,别诬三人同谋。既皆讯服,一囚父以冤诉,通 判以下皆曰:“彼怖死耳,狱已成,不可变。”佃为阅实,三人皆得生。迁吏部尚书,报聘于辽,归,半 道闻辽主洪基丧,送伴者赴临而返,诮佃曰:“国哀如是,汉使殊无吊唁之仪,何也?”佃徐应曰:“始 意君匍匐哭踊而相见,即行吊礼;今偃然如常时,尚何所吊?”伴者不能答。佃执政与曾布比,而持论 多近恕。每欲参用元祐人才,尤恶奔竞。佃曰:“今天下之势,如人大病向愈,当以药饵辅养之,须其 安平。”转左丞。御史..论吕希纯、刘安世复职太骤,请加镌抑,且欲更惩元祐余党。佃为徽宗言不 宜穷治乃下诏申谕揭之朝堂谗者用是诋佃曰佃名在党籍不欲穷治正恐自及耳遂罢为中大夫、知亳 州,数月卒,年六十一。 (选自《宋史·陆佃传》,有删节)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佃为徽宗言不宜/穷治乃下诏申谕/揭之朝堂/谗者用是诋佃/曰/佃名在党籍/不欲穷治/正恐自及 耳/ B.佃为徽宗言不宜/穷治乃下诏申谕揭之/朝堂谗者用是诋佃/曰/佃名在党籍/不欲穷治/正恐自及 耳/ C.佃为徽宗言不宜穷治/乃下诏申谕/揭之朝堂/谗者用是诋佃/曰/佃名在党籍/不欲穷治/正恐自及 耳/ D.佃为徽宗言不宜穷治/乃下诏申谕/揭之/朝堂谗者用是诋佃/曰/佃名在党籍/不欲穷治/正恐自及 耳/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号,多指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熙宁、太宗、康熙等。 B.实录,文中指编年体史书,专门记录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 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 D.御史,文中指官名,汉以后,御史职衔多有变化,职责专司纠弹。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佃为政务实。王安石掌权时向他咨询政事,他如实告知自己对新政的看法,王安石派人核查,核 查人从中进谗,致使王安石疏远了他。 B.陆佃有情有义。朝廷排斥王安石党徒,他却在王安石去世后带学生痛哭祭奠;他因修撰《神宗实 录》多次与黄庭坚等人争辩,言辞激烈。 C.陆佃执法公正。他在江宁府任职时,有人杀兄害人,诬陷无辜的人,案件审讯已定,他力排众议,亲 自核查案情,为百姓伸冤。 D.陆佃睿智善言。他出使辽国,回国途中遇辽主去世,辽国陪同的人返回吊唁,而讥诮他无礼,他给 予辛辣回击,使辽国人无言以对。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哀如是,汉使殊无吊唁之仪,何也? (2)今天下之势,如人大病向愈,当以 药饵辅养之,须其安平。 题点对点练 17 关注细节,依文索意 一、1.C 解析 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针对选 项中不同的断句点 分析、排除。这段文字的主语标志:二妾、世奇、我二人,据此可排除 A、B 两项;对话标志:曰、对 曰;根据语意,“将辞我去耶”省略的主语是“二妾”,所以应在其前断开,排除 D 项。 2.B 解析 B 项,“帝王或重臣死称为‘崩’”理解错误。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诸侯王死叫 “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3.D 解析 D 项,“他不顾与周有嫌隙”理解错误,原文是“世奇同郡远嫌”,意思是“马世奇因是 同乡避嫌”,“嫌”是“避嫌”的意思。 4.参考答案 (1)只有命令总督巡抚镇将严格约束队伍,使士兵不虐待百姓,百姓不为士兵所苦,那么 叛乱就可以消除。(2)在此之前,兵部主事成德将要赴死,写信给马世奇,以慷慨从容两条大义相 约。 解析 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敕”,命令;“束”,约束;“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弭”,消 除;“先是”,这之前;“贻”,送给;“书”,信件;“质”,约定。要注意语意的通畅,完整。 参考译文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马世奇小时候聪敏异常,酷爱学习,有文学方面的名声。考 中崇祯四年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任编修。崇祯十一年,皇上派遣文学侍从之臣分别晓谕各位藩王。 马世奇出使到山东、湖广、江西各王府,所到之处拒绝馈赠。回京,晋升左谕德。因遭逢父丧回 家。 很久才回到朝廷,晋升为左庶子。皇帝多次召集朝廷大臣询问抵御贼寇的策略。马世奇 说:“闯、献二贼,消灭献易,消灭闯难。人心畏惧献而依附闯,不是真心依附闯,是为士兵所苦。如 今想要收回人心,只有命令总督巡抚镇将严格约束队伍,使士兵不虐待百姓,百姓不为士兵所苦,那 么叛乱就可以消除。”皇上赞同他的话,为此下诏告诫。当时贼寇的警报日益紧急,每次召见应对, 各位大臣不能谋划出一条计策。马世奇回到住所,总是叹息流泪,说:“事情不能有所作为了。” 崇祯十七年三月,京城陷落。马世奇正在吃早饭,扔下筷子站起,问皇帝在什么地方,太子和两 位王爷在什么地方。有人说皇上已经出城,有人说皇上已经驾崩,又有人说太子和两位王爷已被囚 禁。马世奇说:“唉,我不死还到哪儿去!”他的仆人说:“太夫人怎么办?”马世奇说:“正担心辱 没太夫人啊。”将要上吊自杀,二妾盛装来到面前。马世奇惊讶地说:“你们因为我要死,将要辞别 我离去吗?”(二妾)回答说:“听说主人要尽节,我们二人来跟着一起死。”马世奇说:“是这样 啊!”二妾同时上吊自杀。马世奇端端正正地坐着,拿着丝绳自己用力勒脖子而死。在此之前,兵部 主事成德将要赴死,写信给马世奇,以慷慨从容两条大义相约。马世奇说:“努力啊元升。我们这些 人在危难关头,献出生命,我不奔赴危难,谁奔赴危难!与君携手同赴黄泉,预先订立这个盟约,不要 忘记誓言。” 马世奇长脸宽额,眉毛扬起,大耳朵,以名声操守勉励自己,在翰林任职时有名声,喜欢推举奖励 后辈。为人清廉,父亲去世,苏州推官倪长圩用罚金三千帮助他办丧事。马世奇推辞说:“苏州饥荒, 留下这些可以用来赈灾。”周延儒再次担任宰相,马世奇因是同乡避嫌,服丧期满不赴京都。等到 返回朝廷,周延儒已被赐死,亲近的人大多避开离去,马世奇料理他的丧事。他就是这样好义。赠官 礼部右侍郎,谥号“文忠”。 二、5.C 解析 给这段文字断句,先要把握大意,然后再结合虚词和对话标志切分。正确的断开方 式是“佃为徽宗言不宜穷治,乃下诏申谕,揭之朝堂。谗者用是诋佃,曰:‘佃名在党籍,不欲穷治, 正恐自及耳。’” 6.A 解析 A 项,“太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7.B 解析 B 项,“他因修撰《神宗实录》多次与黄庭坚等人争辩”错,应是为王安石而与黄庭坚等 人争辩。 8.参考答案 (1)我辽国有这样哀痛的事,汉使一点也没有吊唁的礼仪,为什么?(2)现在天下的形势, 像人得一大病正要好转,应当用药物辅养,需要平安。 解析 这两句翻译的重点是:“国哀”,指皇帝去世;“是”,这样;“殊”,根本;“何也”,为什么 呢;“向”,接近。注意语句翻译的通畅。 参考译文 陆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人。家境贫穷苦心读书,晚上没有灯,他就照着月光读书。穿 着草鞋,不远千里从师学习。路过金陵,跟从王安石学习。熙宁三年,应举来到京城。恰好王安石当 政,首先问他对新政的看法,陆佃说:“新法不是不好,只是推行起来不能像最初的意愿那样,还给百 姓增加了负担,像青苗法就是这样。”王安石说:“派李承之到淮南调查。”不久李承之回来,欺骗 说新法对于百姓有利,王安石因为陆佃不依附自己,不再向他咨询政事。 变更前朝的法度,排斥王安石的同党,士人大多隐讳他们所跟从的人。王安石去世,陆佃率领他 的学生痛哭并祭奠他,认识他的人赞扬他没有向背。升任吏部侍郎,因修撰《神宗实录》改礼部。 多次和史官范祖禹、黄庭坚争辩,内容大多是关于王安石,替王安石隐讳。黄庭坚说:“像你说的那 样,大概就是佞史了。”陆佃说:“都采用你的意见,难道不是成了谤书吗!” 任江宁知府。刚到,就祭奠王安石墓。有个句容人和他嫂子私通杀害了哥哥,诬陷另外三个人 同谋。已经都审讯定案,一个罪犯的父亲把冤情诉说,通判以下的人都说:“他是怕死罢了,案件已 经定了,不可更改。”陆佃替他査阅真实情况,三个人都得以活下来。升任吏部尚书,到辽国回访, 回来,半路上听说辽主洪基去世,护送陪伴的人奔赴哀悼而返回,讥讽陆佃说:“我辽国有这样哀痛 的事,汉使一点也没有吊唁的礼仪,为什么?”陆佃慢慢地回答说:“开始认为你会匍匐着哭上前来 和我相见,我就会立刻行吊唁的礼仪;现在你安然像平常一样,我还吊唁谁?”陪伴的人不能回答。 陆佃处理政事和曾布相比,大多近于宽恕。常常想任用元祐时的人才,尤其痛恨钻营之徒。他曾 说:“现在天下的形势,像人得一大病正要好转,应当用药物辅养,需要平安。”转为左丞。御史认 为吕希纯、刘安世复职太快,请求加以降级,并且想进一步惩罚元祐余党。陆佃对徽宗说不应该追 究,徽宗就下诏令申告,在朝堂上公布。进谗言的人用这件事攻击陆佃,说:“陆佃的名字在党籍中, 不想让追究,正是害怕涉及自己罢了。”于是他被罢为中大夫、知亳州,几个月后去世,享年六十一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