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86 KB
  • 2021-05-28 发布

2020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三篇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20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3篇1‎ ‎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  5、线段 ‎  (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  (2)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  练习本宽13(厘米)‎ ‎  铅笔长17(厘米)‎ ‎  黑板长2(米)‎ ‎  一张床长2(米)‎ ‎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  教学楼高25(米)‎ ‎  跳绳长2(米)‎ ‎  一把钥匙长5(厘米)‎ ‎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  讲台高90(厘米)‎ ‎  教室长12(米)‎ ‎  筷子长20(厘米)‎ ‎  一棵小树苗高1(米)‎ ‎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  4、和 = 加数 + 加数 ‎  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  4、差=被减数-减数 ‎  被减数=减数+差 ‎  减数=被减数+差 ‎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1、连加、连减 ‎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  2、加减混合 ‎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  1、 步骤:①先读题 ;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  ①……和……一共……?‎ ‎  ②……比……多多少/几……?‎ ‎  ③……比……少多少/几……?‎ ‎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  1、角的初步认识 ‎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  2、直角的初步认识 ‎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  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二)‎ ‎  1、乘法的含义 ‎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  4×3=12 或3×4=12。‎ ‎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乘法:乘数×乘数=积 ‎  加法:加数+加数=和 ‎  和-加数=加数 ‎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  被减数=差+减数 ‎  减数=被减数-差 ‎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  如:1×9=10-1、9×5=50-5。‎ ‎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  如: 加法:3+3+3+3+2=14‎ ‎  乘加:3×4+2=14‎ ‎  乘减:3×5-1=14‎ ‎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2和4相乘用2×4=8。‎ ‎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  3×5=15读作:3乘5等于15。‎ ‎  5×3=15读作:5乘3等于15‎ ‎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  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  4、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  1、认识时间 ‎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3篇2‎ ‎  一、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 [会按要求画线段和角。]‎ ‎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  5、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  练习:1、1米21厘米=( )厘米 53厘米-18厘米=( )厘米;一棵大树高10(  )。 2、我的身高是( )米( )厘米。‎ ‎  3、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一本书宽15(  )。‎ ‎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  )个直角。‎ ‎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  1‎ ‎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 ‎  5、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 ‎  三、表内乘法知识点 [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如: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 ‎  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  2‎ ‎  练习:1、5个6相加写作乘法算式是(    )或(     )。‎ ‎  2、先看图,再填空 ★★★ ★★★ ★★★ ★★★‎ ‎  (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 ;‎ ‎  (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 ;‎ ‎  (3)第二行画△是4个3:‎ ‎  第一行:○○○  第二行:‎ ‎  (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 ),48叫做( )。‎ ‎  (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 ‎  4‎ ‎  (1)( )八二十四 (乘法口诀要大写)‎ ‎  (2)七( )六十三 (乘法算式要小写)‎ ‎  3、根据算式写出乘法口诀。8×7(    ) 6×9(     )‎ ‎  4、5+5+5+4=( )或( ) 8+8+8+8-7=( )或( )‎ ‎  四、观察物体知识点 [从正面、侧面、上面看。]‎ ‎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 ‎  3‎ ‎  6、练习(1)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球)(2)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3)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看到一个长方形。(×)(4)小明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形。(×)(5)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正方形。(×)(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7)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8)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9)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  五、认识时间知识点 [5分]‎ ‎  1、1时=(60)分 2、钟面上游(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 ‎  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 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6、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画分针:教材P101第3题,P105第12题。‎ ‎  六、数学广角知识点[5分]‎ ‎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排列与顺序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次。‎ ‎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4、5、7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4个两位数。如:0、4、7能组成40、47、70、74。‎ ‎  七、解决问题:1、海洋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1)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 2、故事书每本4元,连环画每本7元,科学世界每本8元。(1)买6本故事书和1本科技书一共要多少钱?(2)买5本连环画和1本科技书,50元钱够吗?(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一辆公交车上原来62人,到站后下了25人,上了1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3篇3‎ ‎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  1、厘米和米 ‎  (1) 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  (2) 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  (3) 1米=100厘米。‎ ‎  (4)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  (5) 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如 ‎  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  2、线段 ‎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  1、笔算加法 ‎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  2、笔算减法 ‎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位借走的1。‎ ‎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对于有括号的算式,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  1、角的初步认识 ‎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  2、直角的初步认识 ‎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  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  5、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  第六单元 认识时间 ‎  1、认识时间 ‎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  (5)时间的读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或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一)‎ ‎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二)‎ ‎  1、乘法的初步认识 ‎  (1)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  (2) 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2 × 5 = 10;‎ ‎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  (3)乘法算式的写法:3个5相加,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 ‎  (4)加法算式:3和5相加,3+5=8‎ ‎  (5)乘法算式的读法:如2×3=6,读作2乘3等于6(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 ‎  写作:2×3=6,口诀:二三得六。‎ ‎  2、乘法口诀表 ‎  (1)一一得一 ‎  一二的二 二二得四 ‎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  一七得七 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 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  (2)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就相差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