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 KB
  • 2021-05-27 发布

部编版下册语文三年级下册5守株待兔(推荐阅读)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 5 课 滥竽充数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原文: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三百个善于吹 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 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三百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pǐ)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 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 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 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 把他也编进那支三百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三百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 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mí)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 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 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南郭先生就这样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 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他认为三百人一块儿 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好听。于是齐湣王颁布了一道命令,要这三百个人 好好练习,他将让他们一个个地吹竽给他听。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 展身手,只有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 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参考答案: 南郭先生是一个不学无术、自欺欺人、靠蒙骗混饭吃的人。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 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画蛇添足 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借助注释说说这则寓言的意思。 2.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原文: 楚有祠(cí)者,赐其舍人卮(zhī)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 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 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1.祠: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 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画地:在地面上画。 6.引:拿,举。 7.固:本来,原来。 8.子: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为:给。足:画脚。者:……的人。 14.终:最终、最后。 15.亡:丢失,失去。 参考答案: 1.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议说:“大 家一起喝这壶酒恐怕不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那么)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吧,先画好的人 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这时他)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 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就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 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那壶酒。 2.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不要多此一举,更不要盲 目乐观,否则很可能得不偿失甚至招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