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4.22 KB
- 2021-05-27 发布
13 人物描写一组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文
章的主要内容。
跤(jiāo) 墩(dūn) 搂(lǒu)
仗(zhàng) 鞭(biān) 欺(qī)
绊(bàn) 挠(náo) 揪(jiū)
扳(bān) 腕(wàn)
理解“公鸡鹐架”。
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边读边加上动作体会 。
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
边读边想象。
边读课文,边模仿文中主人公的动作。
师生交流,体会人物形象 。
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找出最能表现人
物性格的语句)
课文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这一形象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阅读作
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
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文字描写,
都很精彩。
《骆驼祥子》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祥子所处的时
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
《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
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
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
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当时老舍觉得该
题材可以写成一部小说。新文学诞生以来,胡适、鲁迅等作家都先后写过人
力车夫,但都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以俯视的姿态表达对车夫的同情,并未深
入其内心和灵魂深处去体味车夫的人生。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
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
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
老舍的朋友随后又说起另外一个车夫的故事,他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转
祸为福,乘着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故事的原型。
老舍决定把骆驼与车夫结合到一起,用骆驼引出主人公祥子的出场。老舍把
祥子放到了自己熟悉的北平。
1936 年的春夏,老舍痴迷地搜集材料,不断润色祥子的形象。山东大
学闹了学潮,老舍辞去教职,专心地投入到《骆驼祥子》的写作中。1937年
1月,小说在《宇宙风》连载。
有人说,在某种程度上,老舍
的小说“可以看做是用文字建构的
全景展现北京人情市井、世俗风物
与历史文化的《清明上河图》”结合
课内外的阅读,说说你的理解。
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
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相
信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一定能找到答案。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文章的
主要内容。
• 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短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两
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
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
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边读边想:严监生临死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用自己的话说说)
根据课文描写,揣摩人物心理。
带着自己的感受,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 。
体会写法 。
动作、神态上的细节描写 。
• 神态描写:就是指描写人物脸部
的细微的表情和姿态。
1.神态描写要表现人物性格物征
2.要集中笔墨,要面面俱到。
3.要与外貌描写适当区别,注意细致
观察,用心揣摩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一声不倒一声的,但他却总不得断
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
两个手指头。
将死之人,牵挂的太多了,那他到底伸
着两个手指想要说什么呀?下面我们就来看
看严监生的众亲好友是怎么猜测他的心理的。
亲友 猜:严监生想…… 严监生的表情及动作
大侄子
二侄子
奶妈
赵氏
亲友 猜:严监生想…… 严监生的表情及动作
大侄子 两位亲人 把头摇了两三要,伸出两个手指
头
二侄子 两笔银子 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 两位舅爷 把眼闭着摇头,手指着不动
赵氏 两茎灯草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从上面的变化中看出了什么?严监生这
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吝啬,守财奴
严监生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守财奴呀!
人都将死,仍恐费了灯油,这是多么吝啬啊。
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
明了神态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
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
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
和变化。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
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
面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锁。神态描写
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要集中笔墨,不要
面面俱到;要与外貌描写适当区别,注意细
致观察,用心揣摩。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
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
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
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
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
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
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
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
制度。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
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
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
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
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根据课文严监生的形象,补全下列对联:
一茎灯草不灭,两根手指不倒
相关文档
-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1 2021-05-27 23:05:3411页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五2021-05-27 23:05:3322页
- 小学班主任竞争上岗演讲稿范文2021-05-27 23:03:532页
- 202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工作计划2021-05-27 23:03:527页
- 青岛小学科学三上《01 玩具里的科2021-05-27 23:03:523页
-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2021-05-27 23:02:235页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2021-05-27 23:01:351页
- 小学口语交际策略学习心得体会2021-05-27 23:00:586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习2021-05-27 22:57:534页
-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14 2021-05-27 22:57:3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