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0 KB
  • 2021-05-27 发布

3山中避雨教案1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备课 时间 教材 版本 语文出版社 授课 年级 七年级(上)‎ 授课 内容 第三课《山中避雨》‎ 课时 ‎1课时 备课教师 ‎ ‎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 ‎2、作者如何通过四次比较揭示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文,使学生培养自己的生活趣味。‎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乐以教和”的主旨。‎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 准备 ‎(教具、资料)‎ ‎《语文·七年级(上)·教师用书》、上网查资料、‎ ‎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 时 板 书 设 计 山中避雨 丰子恺 一、认识字词 寂寥(liáo) 嘈(cáo)杂 冗(rǒng)长 陶冶(táo yě) ‎ 乐(yuè)以教和(hé) 和(hè)歌 工尺(chě)‎ 弄,①弄(lòng)堂;②捉弄(nòng) ‎ 和,①和(hé)平;②和(hè)歌③和(huò)药 乐,①乐(lè)趣②音乐(yuè)‎ 二、文中线索 ‎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事情线索:下雨——躲雨—————借琴—————拉琴————惜别 感情线索: ‎ 作者: 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依依不舍 两女孩: 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 - 4 -‎ 导入 新课 ‎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下雨了却不带伞的情况呢?这时候你们怎么办呢?你们的心情如何?慌张、急躁、害怕。。。我们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丰子恺先生他也曾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么,他当时的处境如何?心情又如何呢?我们一起走进它的作品《山中避雨》中看看吧!‎ 教 学 内 容 一、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凯,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青年时代从李叔同学绘画与音乐,从夏丏尊学文学,后赴日留学。1921年回国,先后在几所中学任教,后又创建力达中学。192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这期间,从弘一法师(李叔同)皈依佛门,法号“婴行”。两年后,辞去编辑一职,在家专心著书、作画,并举办画展。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在“文革”浩劫中遭迫害而于1975年辞世。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另外还出版了《护生画集》、《子凯漫画集》、《音乐入门》等。翻译作品有《猎人笔记》、《源氏物语》、《西洋画派十二进》等。‎ 二、认识字词 正音:‎ 寂寥(liáo) 嘈(cóo)杂 冗(rǒng)长 陶冶(táo yě) ‎ 乐(yuè)以教和(hé) 和(hè)歌 工尺(chě)‎ 把需注音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给加点字注音,并引出多音字,如:弄,①弄(lòng)堂;②捉弄(nòng);和,①和(hé)平;②和(hè)歌③和(huò)药;乐,①乐(lè)趣②音乐(yuè);把词语的解释念给学生听,并让他们找到相应的词语。‎ 释词:‎ 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 (要求学生摘抄在积累本上)‎ 三、整体感知 ‎(一)全班朗读课文,结合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课文并找出事情发展的线索。‎ 明确:课文梗概:前天,我(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发生)。两女孩怨天尤人,而我却觉鱼中山景更有趣,并兴趣盎然地拉起了胡琴,这琴声不仅感染了两女孩,而且引来了村里许多人,尤其是引得那些青年们都一起唱起了歌,一时,歌声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拉近了(发展高潮),所以,当我们离开山村时,竟那么依依不舍了(结果)。‎ 事情线索:下雨——躲雨——借琴——拉琴——惜别。(老师给出第一条,接下来的由学生补充。)‎ ‎(二)学生再默读课文,随着事情的发展,人物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明确:作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依依不舍;‎ - 4 -‎ 两女孩: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 ‎(三)学生三读课文,找出文中共用了几处比较。(老师适当提示)‎ 明确:1、将两女孩前后两种不同的心境做比较;(突出了女孩后来和大家融合在一起同声歌唱的快乐心情,从而看出音乐的感染力的确可以使人相处得更加和谐)‎ ‎2、讲作者平时与这次对音乐的不同感受作比较:①“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三对排比加强了感情的表达,使文章更有气势);②“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七八年”出现了两次,强调时间之久,和“今日”、“这天”形成了一个对比,更突出音乐的趣味。(突出了“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即一种和谐的美感,由此也可以看出音乐得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 ‎3、讲胡琴、钢琴和小提琴的不同特点做比较:钢琴:“笨重如棺材”——使用范围小;小提琴:“数十百元一具”——价格昂贵;胡琴:“只要两三角一把”、“剃头店有之,裁缝店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有之。”(这里点出了具体地点,而且以排比的形式,使我们的视线跟着它一个一个地不断转移,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了胡琴的确是处处可见。此外,连说四个“有之”,则又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语气显得更加肯定)——便宜、使用范围广;(突出了胡琴的优势,意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让更多的普通人能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艺术的陶冶,这是作者由这次亲身体验而生发出来的更为深广的思考,“乐以教和”这一古语由此也具有了更为深广的意义。)‎ ‎4、讲三家村前后气氛的变化做比较:前:下大雨、“寂寥”、“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惟一的声音”、“顾客稀少”;后:雨持续、“两女孩和着歌来唱”、“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突出变化的原因是“乐以教和”,音乐可以调节人得心绪,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 ‎ 小结:通过这四组比较,作者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 问:文中出现了哪些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它们有什么作用?‎ 明确:对比和排比。对比(写作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排比(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在于:能表达强烈奔放的、‎ 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突出意思的重心。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明得严密、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井然有序,用排比写人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深刻。‎ - 4 -‎ 四、巩固练习 ‎ 学生当场默写生字词。‎ 五、课外拓展 我们一起来听听《梅花三弄》,体悟音乐的美妙,看看我们能否和丰子恺先生找到精神上的共鸣。(音乐结束后学生自由抒发感想)‎ 课 堂 小 结 本文用不加雕饰的语言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我们看了丰子恺先生用不加雕饰的文字抒发对音乐的热爱,也聆听了《梅花三弄》带给我们的听觉盛宴,这节课可谓是大饱眼福和耳福啊!那么在生活中老师希望,无论有没有音乐,我们大家都能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温暖的班级,而不至于像作者和三家村青年一样依依不舍地离分。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到的,你们有信心吗?‎ 布置作业 ‎ ‎ 请同学们回去写一篇300字类似避雨的经历或谈谈音乐带给你的感受,尝试运用本文学到的修辞手法和生字词。‎ - 4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