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9.50 KB
  • 2021-05-27 发布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分布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作业(新课改省份专用)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分布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总人口及年龄组成变化趋势图(不考虑国际人口迁移),2021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峰值。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是(  )‎ A.2007年         B.2017年 C.2021年 D.2032年 ‎2.2013年,我国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到目前为止,下列人口数量变动受其影响的是(  )‎ ‎①总人口 ②老年人口 ③劳动年龄人口 ④少儿人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与其他年份不同的是,2021年我国(  )‎ A.劳动年龄人口多,就业压力大 B.总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C.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较接近 D.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数量较接近 解析:1.A 2.D 3.C 第1题,由图可知,2007年至2032年我国0~14岁人口数呈缓慢下降趋势,2007年0~14岁人口最多,约2.6亿;2007年至2032年我国总人口先增加后减少,但2007年人口总数最少,约13.2亿,因此,2007年是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第2题,2013年,我国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了生育二胎的限制,人口出生率增加,止住少儿人口数量快速减少的趋势,人口总数增加,①④对;由于2013年至2019年只有6年时间,这一段时间内的出生人口不可能成为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没有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也不会影响老年人口数量,②③错。第3题,2021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之后人口总数下降,这说明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0,即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当。‎ 当把人口中的所有成员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序时,位于中间的年龄即为年龄中位数。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相等的部分。读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完成4~6题。‎ ‎4.上图国家中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小的是(  )‎ A.巴西 B.瑞典 C.俄罗斯 D.中国 ‎5.人口年龄中位数主要反映(  )‎ A.人口增长数量 B.人口增长速度 C.人口年龄结构 D.人口老龄化程度 ‎6.应对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对策不可行的是(  )‎ A.鼓励农村人口增长,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B.引入市场机制,发展老龄产业 C.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D.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解析:4.B 5.D 6.A 第4题,读图,根据各国家的人口年龄中位数比较,变化最小的是瑞典,变化幅度小于6岁。第5题,年龄中位数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相等的部分,中位数越大,说明老龄人口数量越多。人口年龄中位数主要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D对。不能反映人口增长数量、人口增长速度,A、B错。不能分年龄段显示人口年龄结构,C错。第6题,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是增大的很快,鼓励农村人口增长,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会导致人口增长快,加剧人地矛盾,不可行。‎ 人口抚养比是14岁及以下人群加上65岁及以上人群,与15~64岁的劳动力人群之间的比。下图为中国人口抚养比随时间的变化及预测曲线图。①~④四条曲线是按照高、不变、中等和低人口出生率所做的预测。据此完成7~9题。‎ ‎7.推测对应高出生率的预测曲线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我国的人口抚养比曲线若按④线发展,短期内会(  )‎ A.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 B.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降低了人口的抚养比 D.加剧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9.关于图中曲线,正确的说法是(  )‎ A.20世纪60年代高抚养比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战争 B.20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 C.2013年前后我国被抚养人口比例达到最大 D.未来40年左右,老龄化可能使人口抚养比达到新高 解析:7.D 8.B 9.D 第7题,高出生率(④线)短期内会使人口抚养比升高最多,从长期看(数十年后)则会导致人口抚养比降低最多。第8题,人口抚养比按照④线发展,短期内对劳动力数量无明显影响;新生儿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如保育员、婴幼儿教师等),也会增加人口抚养比;会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第9题,20世纪60年代的高抚养比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高出生率导致的;B项所述内容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2013年前后我国人口抚养比达最低,被扶养人口比例达到最大。‎ 读影响某地环境人口容量因素的权重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国家中当前与图示影响因素权重基本相符合的是(  )‎ A.日本 B.南非 C.丹麦 D.新加坡 ‎11.若图示内容表示我国的情况,则其对应的时期可能是(  )‎ A.远古时期 B.唐、宋时期 C.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 D.2020年以后 解析:10.B 11.C 第10题,读图可知,影响该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土地、矿产等资源,四个国家中只有南非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第11题,对于我国来说,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土地主要反映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上,矿产主要反映在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上。图示的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影响力均较小,因而可能对应我国的时期为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在7%以上为老龄型人口。P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当P<7%时为成长型(G);当7%≤P≤10%时为老年型初期(A1);当10%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产生一定影响。截至2015年,江苏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13.99%,居全国之首,已步入老年型中期阶段。但各地情况有所差异,全省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是南通市,其素来都有“世界长寿之都”的美誉。下图示意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 ‎(1)指出苏北老龄型人口类型的变化。‎ ‎(2)以南通为例,分析大气环境对苏中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3)分析苏南社会、经济发展对江苏老年人口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 ‎(4)面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第(1)题,直接结合图例与图示信息分析即可,注意要体现“变化”。第(2)题,图示苏中老龄化最严重,说明老年人口多,则要从大气环境角度分析老年人口多、比重大的原因。注意“世界长寿之都”的信息提示。第(3)题,首先明确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北、苏中,则省内必然存在人口迁移现象。再结合三地老龄化空间差异分析即可。第(4)题,可从经济、文化及社会保障体系角度分析。‎ 答案:(1)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A1型减幅显著;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的为A2型;苏北老龄化以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或苏北地区G型、A1型向A2、A3、S型转变;苏北老龄化以向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 ‎(2)南通市地处亚热带,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三面环水,江海交汇处,空气质量好,污染较轻,有益老年人健康长寿;老年人口数量多,比重大,易形成老龄型人口。‎ ‎(3)苏南经济的发展对苏北、苏中青壮年劳动力产生吸引力,大量苏中、苏北年轻劳动力涌入苏南大城市,造成苏北、苏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同时苏南高等教育的集中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口,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都市圈内部出现低龄化现象,形成低龄化中心。‎ ‎(4)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完善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建构完善的养老体系;弘扬优秀的敬老文化。‎ ‎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1 535.95‎ ‎1 705.68‎ ‎1 894.17‎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1 460.99‎ ‎1 543.03‎ ‎1 596.84‎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1 788.5~‎ ‎1 870‎ ‎1 841.5~1 935‎ ‎1 894.5~2 000‎ ‎(1)读图甲,说明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乙,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4)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人口金字塔读出数据即可,从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2)题,该时段劳动人口数量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也带来就业、住房压力较大的问题。第(3)题,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又出现增加的趋势;近郊、远郊人口增多。第(4)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对人口容量的影响较大,因此上海应该开源、节流;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口容量。‎ 答案:(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2%(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人口老龄化。‎ ‎(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3)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 ‎(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