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3 KB
- 2021-05-27 发布
3. 我学会了吗
n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75,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巩固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认识年、月、日。
难点:巩固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不同的年历卡片、钟表模型、课件。
学生准备:不同的年历卡片、钟表模型、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据老师所知很多同学参加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你们都参加了哪些兴趣小组,在活动中又学到哪些课外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在轻松的氛围中拉开本节课的序幕,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熟悉的情境,为后续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75页第1题情境图
谈话:手工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手工制作,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这个月有多少天?
(2) 猜一猜,小丽制作的可能是哪个月的月历卡?
(3) 明明制作的年历卡上2月份有多少天?
(4) 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哪天?
2、解决问题。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1)5月份有多少天?你还知道哪些月份和5月份的天数一样?这些月份叫什么月份?
(2)小丽制作的可能是哪个月的月历卡?这些月份叫什么?你是怎么记住大小月的?(让学生介绍儿歌、拳头等记忆方法)
(3)明明制作的年历卡上2月份有多少天?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回顾平年、闰年的相关知识)
(4)说说你知道的节日,在年历卡上找出自己的生日,爸爸妈妈的生日。
(孩子们都会很快找到自己的生日,对于父母的生日部分孩子是记不住或根本不知道。)
谈话:同学们,爸爸妈妈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操劳,每年都会给我们过生日,从不会忘记,可是我们却没有记住他们的生日这样应该吗?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学生畅所欲言)
表扬那些记住父母生日的同学,希望其他同学能像他们一样体谅父母,懂得感恩,做一名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既复习课本知识,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育他们学会感恩。
3、科技小组活动。
谈话: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假期也安排了丰富的活动 (出示第2题的图和表格)出示问题:
(1)乐乐周六骑自行车去看《月球探险记》,16:00出发,能准时到达吗?
(2)乐乐周日坐汽车去看《神秘的天体黑洞》。如果汽车平均每分钟行1千米,最晚几时出发才不会迟到?
(3) 同位交流讨论,全班汇报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场次时间,用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准确的表达要解决最晚几时出发才不会迟到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如果表达不完整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最后让小组同学评价一下谁的表达最完整最清楚。
三、拓展活动
1、猜一猜
出示:过生日的场景
根据小朋友的话,你能猜出他们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吗?
把你的生日也变成一句这样的话,让小组里的同学猜一猜你的生日是哪天?
2、玩一玩
每个月份出生的同学各选一名在教室按顺序站成一排。
谈话:听老师口令,看看谁反应最快。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更好地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三)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75页问题口袋中提出的问题。
小组内完成,教师巡视,可以选择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小组内交流时有的问题能难到其他伙伴,会给提出问题的同学自信心,能解答出组内成员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达标反馈
一、填空题。
1.一年有()个大月,()个小月。5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8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2000年 3月1日前一天是()月()日。
2.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二、人民银行营业时间是上午8:30—下午5:00,人民银行一天的营业时间是多少?。
三、火车在8:20从甲地开往乙地,经过2小时50分到达乙地。到达乙地是什么时候?
答案:
一、1.7 4 4 30 8 31 2 28 2.4 2
二、下午5:00=17:00 17:00-8:30=6时30分
三、11:10分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交流,教师点击课件利用丰收园做好评价。
设计意图::对学生自我近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个可以让学生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
(六)布置作业
一、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间.
早晨7时( ) 中午1时( ) 深夜11时( ) 晚上10时( )
下午3时( ) 上午9时( ) 清晨4时( ) 下午5时(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
1. 每4年中必有一年是闰年。( )
2. 2、4、6、8、10、12月有30天。( )
3. 一年有365天。( )
4. 2100年是闰年。( )
5. 小华的生日是2007年2月29日。( )
三、选择题
1、王爷爷是在( )年2月29日出生的。
A. 1986 B . 1948 C. 1938 D.1982
2、2016年的上半年有( )天
A. 181 B . 184 C. 182
3、2016年9月1日是星期四,10月1日是星期( )
A. 六 B .日 C. 一 D.二
4、明明的生日比“八一”建军节早一天,他的生日是( )
A.7月30日 B.7月31日 C.8月2日
5、在下面连续的两个月份中,都是大月的是( )。
A.二月和三月 B.七月和八月 C.十月和十一月
四、小明同学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从7月15日到8月5日,一共有多少天?
五、 某学校打算在今年(2016年)2月21日到3月21日举办“英语节”“英语节”共要举办多少天?
六、青青家去年第三季度用电408千瓦时,她家去年第三季度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答案:
一、7:00 13:00 23:00 22:00 15:00 9:00 4:00 17:00
二、 ×××××
三、 BCABB
四、22
五、30
六、408÷3=136(千瓦时)
n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
(1)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这个月有多少天?
(2) 猜一猜,小丽制作的可能是哪个月的月历卡?
(3) 明明制作的年历卡上2月份有多少天?
(4) 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哪天?
(1)乐乐周六骑自行车去看《月球探险记》,16:00出发,能准时到达吗?
(2)乐乐周日坐汽车去看《神秘的天体黑洞》。如果汽车平均每分钟行1千米,最晚几时出发才不会迟到?
u 教学资料包
(一)资料链接
中国古代计时单位——时、刻、更、点
我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和计时仪器,由此遂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计时单位——时、刻、更、点。
一、 时:
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北宋时开始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分十二时辰为二十四,称“小时”。
古今时间对照表
子时 23:00 – 01:00 子初 23:00 夜半 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子正 00:00
丑时 01:00 – 03:00 丑初 01:00 鸡鸣 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丑初 02:00
寅时 03:00 – 05:00 寅初 03:00 平旦 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寅正 04:00
卯时 05:00 – 07:00 卯初 05:00 日出 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卯正 06:00
辰时 07:00 – 09:00 辰初 07:00 食时 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辰正 08:00
巳时 09:00 – 11:00 巳初 09:00 隅中 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
巳正 10:00
午时 11:00 – 13:00 午初 11:00 日中 又名日正、中午等
午正 12:00
未时 13:00 – 15:00 未初 13:00 日昳 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未正 14:00
申时 15:00 – 17:00 申初 15:00 哺时 又名日铺、夕食等
申正 16:00
酉时 17:00 – 19:00 酉初 17:00 日入 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酉正 18:00
戌时 19:00 – 21:00 戌初 19:00 黄昏 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
戌正 20:00
亥时 21:00 – 23:00 亥初 21:00 人定 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二、刻:
古代使用漏壶计时。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漏刻的计时方法可分为两类:泄水型和受水型。漏刻是一种独立的计时系统,只借助水的运动。后来古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流水较快,水少时流水就慢,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入箭壶,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大约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在漏壶箭杆上刻100格。折合成现代计时单位,则1刻等于14分24秒。“百刻制”是我国最古老、使用时间最长的计时制。
到了汉代,在使用“百刻制”的同时,又采用以圭表测量太阳射影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太阳方位计时”法。圭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所以才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俗语。圭表所测得的每一太阳方位,渐渐有了一个固定的名称,这就是时辰的来历。到了隋唐,“太阳方位计时”正式演变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刻制”与“十二时辰计时”并用,使得我国古代的计时制趋于完善。
明末清初,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在采用十二时辰的同时,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由于百刻制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不好计算,又先后改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规定一昼夜为96刻,每个时辰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和下四刻。
三、更: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其对应如下:
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时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时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时 03:00 – 05:00
四、点:
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合现在的24分钟。
相关文档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一课一练2021-05-27 02:19:043页
-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2021-05-27 02:18:183页
- 八年级上册青岛版数学课件4-6用计2021-05-27 02:15:5611页
- 人教部编版语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2021-05-27 02:12:5114页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表内2021-05-27 02:12:4614页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复习2021-05-27 02:12:0918页
-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三年级-立定跳远2021-05-27 02:11:464页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021-05-27 02:10:1911页
- 2020六年级数学下册1负数负数的初2021-05-27 02:10:192页
- 二年级数学上册专项复习统计与可能2021-05-27 02:09: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