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 MB
  • 2021-05-27 发布

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课件学写童话故事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十二课 学写童话故事 ----展开想象 以事喻理 第一关 选材关 走进童话世界 同学们,昨天我的 食指不小心受伤了,之 后便发生了一件很奇怪 的事情,晚上的时候, 我听见其他手指的对话。 你们猜猜他们都说什么 了? 大拇指:食指,你太不小心 了,怎么会受伤呢? 中指:哎呀,流了那么多血, 疼不疼啊? 无名指:以后小心点吧! 小指:咱们以后可都得注意 点! 最后食指:谢谢大家的关心! 小结 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想象) 想象一定要要合理,在合理的基础上再 进行大胆想象。那我们刚才几位同学在 描述拇指故事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呢?(拟人)拟人的手法,能让植物、 动物像人一样会跳舞,会歌唱,整个故 事就生动多了! 想象和拟人就是写童话故事的法宝。 闭上眼,深呼吸!(停留五秒钟)你来到了一座美丽的花 园,这里有一大片青青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朵,蝴蝶在花丛 中飞来飞去。蓝天白云下,小鸟儿自由自在的飞翔!还有小老 鼠、山羊,好多小动物,连大树也开始舞蹈。风儿轻轻地吹着, 吹得你脸上好舒服!突然,你听见了一阵说话声,仔细一听, 是谁在争吵?他们又是为了什么事进行争论呢?瞧瞧,他们争 得面红耳赤,有的皱着眉头,有的手叉着腰,有的气喘吁吁 的……哎,这是谁来了?他说了什么话,让大家安静了下来呢? (停留五秒钟)渐渐地,又恢复了安静,景色也依然很美丽! 总结: 1、确定你要写的故事。 2、确定你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小动物还是 植物,还是….. 3、故事里发生的事情,表现了主人公哪些精 神面貌:助人为乐、顽强拼搏…… 第二关 归纳关 读例文 找方法 教室里的争吵 1、这篇作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清洁工具为了比谁的作用大而 争吵! 2、那文章中都出现了哪些清洁 工具? 有笤帚、簸箕、水桶、墩布还 有抹布! 还有大个子墩布! 3、那作者主要运用了哪方面的 描写? 运用了语言和表情,还有动作 的 描写! 雨、太阳和彩虹 1、这个小童话故事是怎么开头的?有什么特 点? 起因式开头,抛出矛盾,吸引读者继续读 下去。 2、童话故事中的对话比较多,仔细阅读稳重 的对话,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新知识? 3、兄弟俩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冲突达 到了高潮,作者是怎样巧妙的给他们解围, 让它们从矛盾的漩涡中冲出来,给问题一 个圆满的解决方法呢? 让第三个主人公出现,借她的话解围,同 时又说出了童话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归纳方法: 1、用你人的手法去写童话故事。 2、内容丰富、完整,情节生动,人物形象 鲜明,主题明确,想象丰富,合乎情理。 3、语言生动,描写具体形象,写好人物的 神态举止和思想活动,能通过一个故事说 明一个道理。 第三关 积累关 1、词语 2、段落 描写神态的词语 怒气冲冲 满脸堆笑 笑语盈盈 神情沮丧 慌慌张张 我还会写这样的词语 —— -—— -—— -—— 描写动作的词语 张开双臂 一跃而起 劈头盖脸 身轻如燕 左躲右闪 我还会写这样的词语 —— -—— -—— -—— 体会下面的 童 话写作手法 花丛中,一群蚂蚁排着队驮运粮食,“吭哧、吭哧” 地喊着号子。蝴蝶看见了,飞过去说:“哎呦,蚂蚁 先生们,这么美的春天,陪我们去玩玩吧!” 为首的一位蚂蚁,放下食物,擦擦汗珠说:“谢谢 你,蝴蝶小姐。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不抓 紧时间劳动,将来后悔都来不及了。”蝴蝶讨了个没 趣,悻悻地飞走了。 从那以后,蝴蝶还是唱歌跳舞,游山玩水。蚂蚁呢? 依然勤勤恳恳地劳动,储存粮食。 冬天到了,大雪纷飞,寒风刺骨。蝴蝶躲在枯草丛 里后悔极了,而蚂蚁,家中温暖,粮食堆积如山。 第四关 写作关 1、写作指导 2、习作比拼 写作指导 怎样写好童话故事呢? 1、认真构思,确立主题。就是你 想通过这个童话故事告诉大家一 个什么样的道理。 2、故事内容具体,人物形象鲜明, 语言生动形象。 3、用好拟人手法,把自己的感情 融入其中。 激发写作需求 用你自己丰富想想象力和创 造力, 写出你自己心中的童话 故事,现在同学们把自己的故事 都写下来,比一比看谁的故事最 精彩! 编写童话故事 开头:故事的起因 (时间 地点 人物) 中间:事情的经过 想象丰富 生动描述 故事有趣,合情合理 结尾:自然式(故事结果) 揭示故事中的小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