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 MB
  • 2021-05-26 发布

福建省三明市2020届高三质量检查A卷(5月)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www.ks5u.com ‎2020年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A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汽车生产工艺复杂,产业链长,生产车间主要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其中涂装车间为无尘车间,对环境质量要求高。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企业展现出惊人的团结和责任感,超过3 000家企业跨界转产口罩等医疗物资。2月6日,W汽车企业宣布生产口罩,三天后第一批口罩下线,践行了“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的承诺。同时多家汽车企业纷纷跟进,调整生产线生产口罩。‎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汽车企业调整生产线生产口罩可以 A. 延长产业链 B. 充分调动产能 C. 转移下岗工人 D. 升级产业结构 ‎2. 汽车生产企业最适合用于生产口罩的车间是 A. 冲压车间 B. 焊装车间 C. 涂装车间 D. 总装车间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W汽车企业宣布生产口罩,三天后第一批口罩下线,对于w工厂而言,其生产口罩与原生产汽车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不存在延长产业链的关系,A错误。在疫情期间,w汽车企业生产线停顿,因此其生产口罩可以充分调动产能,B正确。w汽车企业中职工工人并未下岗,C错误。W工厂生产口罩也无法升级其产业结构,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生产车间主要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4大车间,其中涂装车间为无尘车间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而口罩生产对环境质量要求也较高,因此最有可能进行口罩生产为涂装车间,C正确。故选C。‎ ‎2019年10月9日,土耳其在叙利亚东北部进行的军事行动导致大量难民逃离家园,不少难民都以邻近的欧洲为目的地。联合国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希腊重新成为中东地区难民进入欧洲的主要门户,2019年已经有超过4.5万人从希腊进入欧洲。应对可能卷土重来的难民危机,日前,欧盟推出“临时团结机制”,旨在鼓励成员国自愿参加接收难民配额,不过应者寥寥。下图为“难民入欧”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1 -‎ ‎ ‎ ‎3. 面对“难民入欧”,欧洲各国态度不一。在欧盟内部,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对接纳难民相对积极,其主要原因是 A. 文化认同接近 B. 缓解国际关系 C. 开发落后地区 D. 人口出生率低 ‎4. 若大量难民涌入德国,对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A. 多数人具有技能,推动经济增长 B. 失业率将上升,社会秩序不稳定 C. 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剧环境污染 D. 提供廉价劳动力,减轻社会负担 ‎5. 希腊重新成为中东地区难民进入欧洲的主要门户,其主要原因是 A. 距离欧洲发达地区较近 B. 边境管理较松懈 C. 路程短,且危险性较小 D. 劳动力严重不足 ‎【答案】3. D 4. B 5. C ‎【解析】‎ ‎【3题详解】‎ 据图可知难民来自于叙利亚地区,在欧盟内部德法等西欧国家对接待难民相对积极,这些国家之间文化认同并不接近,A错误。德法等国也并非为缓解国际关系而接纳难民,B错误。德法等国面积较小,接纳难民并不是为了开发德法等国落后或偏远地区地区,C错误。德法等国接纳难民,主要是因为本国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程度高,社会负担较重,D正确。故选D。‎ - 11 -‎ ‎【4题详解】‎ 大量难民涌入德国,可理解为大量劳动劳动力进入德国,但难民多数仅为普通劳动力,不具备专业技能,A错误。由于其无法找到工作,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进一步的引发社会不安定现象,B正确。涌入德国的难民并无法显著提高工业化水平,C错误。大量劳动力进入德国,会为德国提供廉价劳动力,但若失业率上升则会加重社会负担,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希腊成为中东地区进入欧洲主要的门户,据图可发现其距离难民来源比较近,且通过希腊可以由陆路进入欧洲经济发达地区,安全性较高,C正确。故选C。‎ 我国甘肃地区利用一种新型地膜覆盖技术——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如下图),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地农作物大多种植在沟里主要是因为 A. 沟里土壤更肥沃 B. 沟里水分更充分 C. 沟里光照更强 D. 沟里可以防风 ‎7. 下列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 ‎①覆膜雨水富集②减少水分蒸发 ‎ ‎③抑制田间杂草④增强昼夜温差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 在甘肃省降水量相对较小的地区,为最大限度地起到减少水分流失的作用,最佳的覆膜时间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11 -‎ ‎【答案】6. B 7. A 8. C ‎【解析】‎ ‎【6题详解】‎ 据图可知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含义为农作物播种在垄沟地区,土壤与其他地区相比,没有明显区别,A错误。通过周围薄膜可以截留降水,并将水分汇入垄沟,水分相对更充足,B正确。光照与其他地区相比没有明显区别,C错误。沟内内防风效果不如在膜内理想,因此其并不是为了防风,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地膜覆盖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覆膜利于雨水富集,抑制田间杂草。地膜覆盖减少昼夜温差,④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在甘肃省降水量较小的地区,若进行覆膜为减少水分流失,在降水相对丰富的夏季结束之后进行覆膜可以有效的截留土壤中的水分,防止其水分流失,因此最佳的覆盖时间为秋季,C正确。故选C。‎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有专家这样评价:“沙漠里冬季有较多积雪,春季融雪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特有的短命植物迅速萌芽开花。这时,沙漠里一片草绿花鲜,繁花似锦,把沙漠装点得生机勃勃,景色充满诗情画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 11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稳定积雪的来源是 A. 北冰洋的冷湿气流 B. 西北季风 C. 盛行西风 D. 极地东风 ‎11. 对该地植物特征描述正确是 A. 叶片宽大,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B. 植株较矮能充分吸收地表水分 C. 根系不深,但侧向根系发达 D. 气孔大多是晚上开放,白天关闭 ‎【答案】9. A 10. C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沙漠里冬季有较多积雪,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土壤中含水量升高,因此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为春季,A正确。故选A。‎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该地降水主要来自于西风带的海洋水汽,大西洋的微弱水汽在该地西部形成降水,因此其积雪来源主要来自于盛行西风,C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该地地理环境干旱,植被叶片若宽大水分易散失,A错误。植株较矮且根系发达,易吸收地下水分,B错误。该地根系深深扎入土地内吸收水分,C错误。植被气孔夜间开放进行呼吸,白天关闭防止热量和水分的散失,D正确。故选D。‎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鲁中山区的H镇(位置见下图),从最初卖电线电缆到简单加工,从贴牌生产到打造品牌,再到集聚优势、问鼎行业高峰,依托线缆行业,抢抓历史机遇,争取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打造龙头企业,使一个仅有27 00入口的穷乡僻壤,打造成了年产值达50亿元的线缆特色产业镇,产品远销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欧洲、北美、朝鲜、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当地百姓的脱贫致富。有高速公路入口。‎ - 11 -‎ ‎(1)分析H镇打造线缆特色产业镇的区位优势。‎ ‎(2)说明H镇电缆出口欧洲、北美等发达地区面临的挑战。‎ ‎(3)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适应市场的变化,H镇今后应采取哪些发展措施。‎ ‎(4)近年来,H镇的电缆制造工厂布局多向东北方向延伸,请阐述其理由。‎ ‎【答案】(1)对线缆产业接触较早,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国家优惠政策和扶贫政策的支持;交通便利,有高速公路和国道经过;鲁中山区,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广阔,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 ‎(2)技术相对落后,发达国家产品质量要求高;远距离运输成本高,且贸易壁垒,关税高,进一步降低价格优势 ‎(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二、三产业, 促进当地工业化进程;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宣传,形成品牌效应;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集聚。‎ ‎(4)东北方无山脉阻挡,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H城镇污染较小; 距离高速公路入口近,交通便利。‎ ‎【解析】‎ ‎【分析】‎ 案例通过鲁中山区H镇发展的特色产业镇分析了工业集聚、产业转移、工业的区位要素及其变化以及综合发展的措施。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从材料和图片中寻找有用信息,并且结合其地理位置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如其地处鲁中山区可考虑地区廉价劳动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 11 -‎ ‎【详解】(1)由材料可知,H镇最初卖电线电缆到简单加工,说明其打造线缆特色产业基础条件较好,通过材料“抢抓历史机遇,争取优惠政策”等,可知其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此外通过图片发现境内有国道、高速等交通线路可知其交通便捷,又由于其面向国内外市场有可知其市场广阔。鲁中山区,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2)对比欧洲、北美等发达地区,H镇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于其地处鲁中山区,相对技术支持水平较低,且输送往欧美等国运输成本较高。此外结合产业转移影响因素还可推测该地输送往欧美等国可能会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 ‎(3)针对以上问题,H镇今后采取的措施可参照工业化发展转型措施如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发展多元化经济;加大科技投入;并且从微笑曲线可看出目前H镇仍处于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加工阶段,未来可向两端转移即品牌研发与销售服务。‎ ‎(4)H镇电缆制造工厂布局向东北方延伸,据材料可由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两个角度分析,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东北方距离高速路口更近,交通更便捷且地形开阔平坦,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发展。从生态角度来看,由于其地处鲁中山区,盛行东南和西北季风,布局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有利于缓解其对于H镇污染。‎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甲中的D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D湖海拔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D湖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作物,大都将作物当作饲料从事动物饲养。图乙是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 ‎(1)简述D湖的形成过程。‎ ‎(2)指出D湖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 11 -‎ ‎(3)根据D湖的位置和气候资料,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 ‎(4)D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试分析大船通航的有和自然条件。‎ ‎【答案】(1)地壳运动导致科迪勒拉山系褶皱隆起的同时形成巨大的断裂带,从而形成一条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构造 盆地; 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的不断注入,从而形成湖泊。‎ ‎(2)规律:夏季(夏半年)湖水水位高,冬季(冬半年)湖水水位低; 白天水位高,夜间水位低。原因:夏季(夏半年)气温高,高山冰川融水量大,降水量较大(或:冬季气温低,高山冰川融水量小,降水量较小。) 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夜间气温低,冰雪融水少。‎ ‎(3)低温、冻害,夜间; 洪涝灾害,夏季(雨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 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即可)。‎ ‎(4)纬度低,并有安第斯山脉阻挡冷气流入侵,湖泊终年不冻; 湖泊补给来源丰富,且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丰富,利于大船通航。‎ ‎【解析】‎ ‎【分析】‎ 本案例选取南美洲的的喀喀湖作为分析背景,展示了其海拔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存在周期性的涨落等一系列特殊现象并解释其原因。考查学生对于区域的认知和对综合思维的建构。在分析过程中需结合的的喀喀湖所处自然环境和地理背景进行拓展,如其地处安第斯山脉、板块交界地带等对解题都有重要的帮助。‎ ‎【详解】(1)的的喀喀湖地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腹地,可推测其形成主要由科迪勒拉山系褶皱隆起并形成巨大断裂带,下陷形成的的喀喀湖湖盆,此外该地周围有海拔较高的山脉以及众多河流淡水注入,形成湖泊。‎ ‎(2)结合图乙可分析夏季即一月附近降水丰富,且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因此夏季水位高,冬季反之。此外在一天之内由于白天气温较高,冰雪融化相对较多,因此白天水位较高,夜晚水位相对较低。‎ ‎(3)从气象灾害角度来看,影响的的喀喀湖沿岸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灾害,主要原因是夏季降水丰富且冰川融水较多,其余季节相对较少,易发旱涝。夜间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往往会引发低温冻害。‎ ‎(4)的的喀喀湖由于湖水终年不冻,因此利于船舶通航,此外据其周围大量河流冰川淡水注入,可推测湖泊水量巨大、水深较深,因此利于吨位较大的大船通行。‎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塞尔维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是前南斯拉夫六个加盟国之一,后在 1992‎ - 11 -‎ ‎ 年初宣布独立。前不久的国际权威旅游指南《Lonely Planet》公布 了十大最佳旅行国家,塞尔维亚脱颖而出,名列第7位。与此同时,塞尔维亚也被美国一家权威杂志评为最值得去的15个目的地之一。曾在冲突中飘摇,浴火重生后的塞尔维亚,如今以其多样的地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世界上最美的修道院、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和塞尔维亚人的热情与好客,成长为欧洲新兴旅游胜地。下图为“塞尔维亚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试分析塞尔维亚旅游快速发展的优势。‎ ‎【答案】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丰富,且游览价值高;旅游宣传推广力度大;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充足;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也相对较好等。‎ ‎【解析】‎ ‎【分析】‎ 塞尔维亚地处欧洲巴尔干半岛,自然环境优美及历史积淀厚重使其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分析其快速发展的优势时,可通过其周边地理环境、区位特征、交通状况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详解】塞尔维亚地处欧洲,而欧洲地区经济发达、客源充足、市场广阔。据材料可知塞尔维亚大力发展旅游业可知其政府政策支持。此外,由材料还可知塞尔维亚有多样的地貌、丰富的历史等一系列的优秀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且游览价值高;且人民热情好客,接待能力相对较强,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优势。‎ - 11 -‎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19年9月起,主要发生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多月的森林大火,蔓延至该国全境。这场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丛林火灾,造成了重大损失。2020年元旦,新西兰南岛受到浓烟影响,空气能见度降低,天空变成橙色,受到污染的空气让很多人产生了头痛、恶心等不适感。长达数月之久的山火,产生的烟雾已逐渐飘过了太平洋。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NASA指出,2019年12月底严重大火所产生的烟雾已经穿过了南美洲,使得当地天空呈一片灰色,并透露“这些烟雾至少会绕地球飘过一圈”。‎ 简述此次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烧毁大面积林木,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依附森林存活的动物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种类、数量(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大火产生大量烟尘,烟尘随西风带飘散到新西兰上空,影响当地空气质量;同时,大量烟尘进入大气层,随行星风系移动,影响全球空气质量。(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的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森林火灾以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此次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对环境的影响应从土地、生物多样性、污染等方面进行叙述。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烧毁大面积林木,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森林大火烧毁大面积林木,也使直接烧伤烧死大量动物,间接破坏了大量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材料信息表明,受到浓烟影响,空气能见度降低,天空变成橙色,受到污染的空气让很多人产生了头痛、恶心等不适感,影响当地空气质量,影响身体健康;材料信息表明,长达数月之久的山火,产生的烟雾已逐渐飘过了太平洋,大量烟尘进入大气层,随行星风系移动,影响全球空气质量。此次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也有好处,可以更新森林生态系统。‎ - 11 -‎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