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61 MB
  • 2021-05-26 发布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课件第一单元声音全套课件

  • 14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优质课件 第一单元 声 音 使用说明:点击对应课时,就会跳转到相应章节内容,方便使用。 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1 听听声音 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5 声音的强与弱 1.6 声音的高与低 1.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 声音 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8制作我的小乐器 1.1 听听声音 教科版科学 四年级上册 聚焦:听声音,辨声音 鸟叫声 汽 车 喇 叭 声 狗叫声 咳嗽声 雷声 下 雨 声 溪水声 马蹄声 敲门声 闹 铃 声 大 鼓 声 笛 子 声 听一听周围的声音 科学聚焦 通过聆听分辨,无论是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 还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它们都是各有特点, 各不相同的。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有的声音 高,有的声音低,有的声音悦耳,有的声音刺耳·· 我们可以将这些声音分成不同的类别。 听听声音 探索:听声音,描述声音 (一)给声音分类 ①鸟叫声 ②汽车喇叭声 ③狗叫声 ④咳嗽声 ⑤雷声 ⑥下雨声 ⑦溪水声 ⑧马蹄声 ⑨敲门声 ⑩闹铃声 ⑪大鼓声 ⑫笛子声 动物的声音 自然界的声音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 的声音 ①、③、⑧ ⑤、⑥、⑦ ②、④、⑨、 ⑩、⑪、⑫ (二)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 科学 词汇 高 低 强 弱 悦耳 刺耳 我听到的声音 听到的声音 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 仔细听声音,描述声音。(提示:可以适 当用科学词汇) 鸟叫声 鸟的喉咙 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汽车喇叭声 司机按汽车喇叭 很响(强),比较刺耳 狗叫声 狗的喉咙 比较响(强) 咳嗽声 人的喉咙 男人的咳嗽声比较低,女人比较高 雷声 云层之间产生 响(强),低,比较刺耳 我听到的声音 听到的声音 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 下雨声 雨滴撞击物体 比较轻(弱),悦耳 溪水声 溪水撞击物体 比下雨声响,悦耳 马蹄声 马蹄撞击地面 比较沉闷(低),有节奏 敲门声 手指撞击门 比较响(强),比较刺耳 闹铃声 闹钟指针撞击闹钟 很响(强),比较刺耳 大鼓声 鼓棰(chuí)撞击鼓面 很响(强),比较沉(低) 笛子声 嘴巴吹,手指按 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三)对声音问题的思考 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 流。 活动手册 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 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 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 拓展:识音符,辨高低 乐曲的音符 音符的高低顺序(由高到低) 听一段简单的乐曲,识别乐曲中的音 符,辨一辨它们的高低顺序。 do sou la fa mi re ⑥ ② ① ③ ④ ⑤ 总 结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 生产生活的声音等;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有的声音强、有的 声音弱;有的声音悦耳、有的声音刺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 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 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能够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 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课堂总结 1.1 听听声音 板书设计 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科版科学 四年级上册 说一说你知道的声音 科学聚焦 (6)树上鸟儿的声音 (7)邻居大声交谈的声音.. (8)说话声、笑声、喊叫声、咳嗽声 (9)歌声、肚子咕叫声、 (10)拍手声、跺脚声 (1)家里人说话的声音 (2)电视机发出的声音 (3)电话铃声 (4)门窗打开的声音 (5)窗外汽车发动机的声音 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探索一:橡皮筋发声实验 科学探索 橡皮筋 小木棒(或铅笔) 实验过程 科学探索 (1)拉伸橡皮筋 (2)按压橡皮筋 (3)揉搓橡皮筋 (4)弹拨橡皮筋 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 科学探索 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方式 能否发出声音 拉伸橡皮筋 按压橡皮筋 揉搓橡皮筋 弹拨橡皮筋 否 否 否 能 科学探索 实验分析 轻轻拉伸、按压、揉搓或拉动橡皮筋时,橡皮筋没有 明显的振动,没有发出声音; 当橡皮筋两端固定下来,轻轻弹拨时,橡皮筋发生了 明显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由此我们可推断,橡皮 筋发出声音与它是否振动有关。 科学探索 实验结论 拨动橡皮筋,它会震动并发出声音。 当我们用手或其他工具将橡皮筋的 振动停下来,它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当物体进行往复运动,即它的状态改变的过程,我们把这样 的运动称为振动。 总结: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探索二:观察其他发声物体 科学探索 拨动钢尺 弯曲钢尺 拨动、拍打、敲击都能够使钢尺发出声音; 慢慢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出声音。 探索二:观察其他发声物体 科学探索 敲击鼓面 按压鼓面 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击鼓面,能使鼓发出声音; 慢慢按压鼓面,鼓不能发出声音。 探索二:观察其他发声物体 科学探索 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 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 敲击音叉 轻轻触摸音叉 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都能发出声音; 弯曲钢尺、按压鼓面、轻轻触摸音叉都不能发 出声音。当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 时,会感觉它们在振动,随着振动的停止,便 不会听到声音。 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科学探索 实验记录 发声物体 我看到的现象(示意图) 我的想法 弹拨橡皮筋 拨动钢尺 敲击鼓面 敲击音叉 橡皮筋在振动 钢尺上下振动 鼓面产生振动 音叉剧烈振动 声音的产 生与物体 的振动有关 科学探索 实验分析 它们发出声音时,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 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 身的运动有关。 拨动钢尺 敲击鼓面 敲击音叉 科学探索 实验分析 这三种情况,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但却没 有发出声音,猜想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力以及 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弯曲钢尺 按压鼓面 轻轻触摸音叉 科学探索 实验结论 物体发声时会有振动; 物体停止振动后,不会发出声音。 总结: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 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科学探索 探索一: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如我们弹吉他时,吉他 弦发生振动,并发出声音。而当我们轻轻按压吉他弦时,并没有发出声音, 因为此时吉他弦并没有振动;我们轻轻拨动橡皮筋,会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橡皮筋产生了振动。而我们轻轻拉伸橡皮筋,不会听到声音,这是因为橡 皮筋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并没有产生振动。 科学探索 探索二: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 竖笛是通过中空部分的 空气柱(笛管内的空气) 振动来发出声音,竖笛 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 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 音调与振幅是由空气柱 的粗细、长短决定的。 我们的发声器官科学拓展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 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 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 放在喉结声带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中国成年男性的声带一般在 18~24 mm,平均长度为20 mm左右,成 年女性的声带一般在14-18 mm,平均长度为15 mm左右,因此男 性的声音通常比女性的声音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观 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能从多个物体发 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的解释。 课堂总结 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设计 振动:当物体受力后,进行往复运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科版科学 四年级上册 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 科学聚焦 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我们 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 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 一个位置都会听到。 科学探索 人和鼓之间除了空气,没有其他物质, 我猜测,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 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说 明声音的传播不是单方向,可 能是向四面八方发散传播的。 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 探索一:验证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是否有关 科学探索 闹钟 抽气筒 玻璃罩 实验过程 科学探索 (1)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 观察能否听到闹钟的声音。 (2)用抽气筒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 出仔细倾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 发生变化。 (3)将玻璃罩内抽至接近真空状态,观 察闹钟声音的变化。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开始能清楚地听见闹钟的声音,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 来越少,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弱。玻璃罩内接近真空状 态时,就无法听见闹钟的声音了。 实验结论: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我们不能听到闹 钟的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空气);声音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探索二:比较耳朵贴在桌面 和不贴在桌面听到声音的不同 科学探索 (1)一名同学将耳朵贴 在桌面的一端,听一听同 桌在说面另一端抓挠桌面 的声音。 探索二:比较耳朵贴在桌面 和不贴在桌面听到声音的不同 科学探索 (2)坐直,将耳朵离开 桌面,同桌继续用手轻轻 抓挠桌面,比较这两种情 况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要比不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清晰。 我们把耳朵贴在桌面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桌面传递 过来的,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当耳朵离开桌面时, 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因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 要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所以耳朵贴在桌面听着清晰。 声音可以通过桌面(固体)传播,桌面(固体)传播能力要比空气强。 探索三: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 科学探索 音叉、小锤 水槽 水 实验步骤 科学探索 (1)在水槽里装一半的水,等待水面平静。 用小锤轻轻敲击音叉,慢慢将敲击后的音 叉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2)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一部分,让另 一名同学将耳朵贴在水槽边,观察是否能 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 实验分析与结论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1)用敲击过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看到水面荡起水波,这个 水波是从音叉开始的,并且逐渐向四周扩散。 (2)将耳朵贴在水糟边时会听到音叉振动的声音从水中传来。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 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1)音叉接触水面荡起水波,说明物体在振动发声的同时会引起周 围物体的振动,并且会从中心(声源)处以波的形式逐渐向四周传播。 从这个现象可以想象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的传播形式。 (2)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因此当耳朵贴在水槽边时可以听到水中 音叉振动的声音。 科学探索 研讨一: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 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 生振动,声音就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如鼓声在传播过程中借助的是空 气;音叉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借助的是水和水槽。 科学探索 研讨二: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 行沟通? 爷爷,我长大后要当一 名宇航员! 很好,但是宇航员要经 过刻苦的训练,比如失 重训练。 那您带我去游乐园坐过 山车和摩天轮训练吧, 我不怕吃苦的。 .......... 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否则即使 他们面对面讲话,也听不见彼此的声音。这是因为太空中不但没有空气, 而且也没有传播声音的物质,所以他们必须依靠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无线 电波来进行沟通。 做一个土电话科学探索 现象 分析 结论 直接听或者在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松弛状态下听,都听不 清对方说话的内容,将电话线(棉线或尼龙绳)拉直后听,可 以清楚地听到对方说话的内容。 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能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 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纸杯的振动, 纸杯又将振动传递给棉线或尼龙绳,棉线或尼龙绳再将振动传到对 面的纸杯,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 地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可以在液体、固体和空气中传 播的,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能 够借助实验和详细,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课堂总结 1.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 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科版科学 四年级上册 耳朵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 科学聚焦 这首好听的歌曲,我们是用什么 器官听到声音的呢? 耳朵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 科学探索 探索一:观察耳朵的结构图 收集声音 人的外耳就像是一个隧道,声音通 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放大声音信号 鼓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很薄且有 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也能产生 振动 把声音信号转化 为神经信号 属于神经系统, 不属于内耳 前庭,可以使人保持平衡,是平 衡器官。 探索二:探究耳郭的作用 科学探索 (1)把一张A4纸卷成圆锥状,用双面胶 带黏住,做成一个“喇叭”。 (2)在一定的距离,用耳朵朝向一个细微 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3)把"喇叭”小的一端紧靠耳朵,大的一端朝向个细 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 (4)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实验仔细感受声音的变化。 实验记录 科学探索 裸耳 用纸喇叭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声音微小 声音微小 声音微小 声音变更清楚了 声音变更清楚了 声音变更清楚了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用裸耳能听到微小的声音;用自制纸喇叭听声音的时候, 听的更清楚了。 用纸喇叭听声音时,收集声波的范围更大,因此听得就更 清楚。由此推断,我们的耳郭主要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 它能增强我们的听力。 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探索三:模拟鼓膜振动实验科学探索 气球皮、塑料杯、橡皮筋、音叉、小锤、碱面等。 探索三:模拟鼓膜振动实验科学探索 (1)把气球皮放在杯口上面绷紧,用橡皮筋固定(气球皮模 拟鼓膜)。 (2)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碱面。 (3)用音叉等能发声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 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鼓膜”是怎样振动的, 上面的碱面是如何变化的。 (4)重复以上的步骤多次实验,仔细观察“鼓膜”的振动。 实验记录 科学探索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鼓膜”的振动情况 猜测 实际 声音距“鼓膜” 的远近不变 “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强 “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强 声音的强弱 不变 制造的声音距离“鼓膜”较近 制造的声音距离“鼓膜”较远 振动明显 振动不明显 振动明显 振动不明显 振动明显 振动不明显 振动明显 振动不明显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用小锤敲击音叉,把音叉靠近塑料杯口的气球皮时,会看 到气球皮上的碱面跳起来。音叉距离气球皮的远近和敲击 音叉力量的大小都会影响到碱面跳动的高度。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物体发声产生的振动传播到“鼓膜” 时,会使“鼓膜”产生振动,当声音的大小和远近不同时, “鼓膜”的振动幅度也不同,从而推测出人耳鼓膜的振动 状态。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证明鼓膜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 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不同。 科学探索 研讨一: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 收集声音 人的外耳就像是一个隧道,声音通 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放大声音信号 鼓膜是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很薄且有 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也能产生 振动 把声音信号转化 为神经信号 属于神经系统, 不属于内耳 前庭,可以使人保持平衡,是平 衡器官。 科学探索 研讨一: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识? (1)耳郭能收集声音。 (2)鼓膜是分隔外耳和中耳的一层膜,鼓膜能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3)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一样, 把声音信号放大十倍,所以即使很轻微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到。 (4)耳蜗可以把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科学探索 研讨一: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 .......... 鼓膜的作用是接收空气的振动(即声波的刺激)。当外界有声 波(空气振动),鼓膜也振动,鼓膜借助连接它的听小骨,将 振动传递给内耳,内耳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经过听觉神经传 递给大脑,产生听觉。 科学探索 1.耳郭与纸喇叭在聚集声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 研讨二:耳郭的作用 听诊器头的薄膜结构能够随着声音产生振动,听诊器的听筒 和耳郭的作用一样能聚集声音,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拉长变 大的耳郭”。 耳郭与纸喇叭在结构上都是由大到小的,纸喇叭 外部越大,聚集到的声音越清晰。 2.你能解释医生用的听诊器是怎样工作的吗? 科学拓展 科学零距离 听觉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助听器能帮助很多听觉不 良的人提高听力,但是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了损伤,即 使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人们把这种状况叫作失聪。 如果突然遇到很响的声音(如放鞭炮),可以采用堵 上耳朵或张大嘴巴这两种做法来保护鼓莫。堵住 耳朵是为了阻止声波由外耳道进入耳朵;张大嘴巴 可以使人体的咽鼓管张开,平衡鼓膜两侧声波引 起的空气振动,这两种做法都可以保护鼓膜。 突然遇到巨大响声时应该怎么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耳朵的结构,通过模型探究,了解 了耳郭和鼓膜的作用,知道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 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课堂总结 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板书设计 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耳朵如何听到声音 1.5 声音的强与弱 教科版科学 四年级上册 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 科学聚焦 非洲鼓表演时鼓手在鼓面上拍打就能发出不同 的节奏和音符,敲击非洲数,我们发现,轻轻 敲鼓,发出的声音小;用力敲鼓,发出的声音 大,因为用力的大小不同,鼓面产生的振动情 况不同,声音的轻重就不同,音乐课上,我们 将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科学探索 探索一:研究钢尺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1)将钢尺伸出桌面大约10厘来, 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 (2)用另一只手轻轻拨动钢尺的另 一端,仔细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 (3)用另一只手用力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仔细听钢尺发 出的声音并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 (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 科学探索 实验次数 实验方法 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 1 轻轻拨动钢尺 用力拨动钢尺 2 轻轻拨动钢尺 用力拨动钢尺 3 轻轻拨动钢尺 用力拨动钢尺 小弱 强 大 小弱 强 大 小弱 强 大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振动 幅度小;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 强,振动幅度大。 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 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探索二: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科学探索 (1)在一块木板上钉4个钉子,将 橡皮筋均匀地围在钉子之间。 (2)轻轻拨动橡皮筋的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发 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 (3)用力拨动橡皮筋的同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 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幅度。 (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材料:四个钉子、一块木板、一根橡皮筋 实验记录 科学探索 实验次数 实验方法 声音的强弱 振动幅度 1 轻轻拨动橡皮筋 用力拨动橡皮筋 2 轻轻拨动橡皮筋 用力拨动橡皮筋 3 轻轻拨动橡皮筋 用力拨动橡皮筋 小弱 强 大 小弱 强 大 小弱 强 大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轻轻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弱,振 动幅度小;用力拨动橡皮筋,发出的 声音强,振动幅度大。 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科学探索 (1)将碎纸屑均匀地洒在鼓面上。 (2)轻轻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出的声音 并观察鼓面上碎纸屑的变化,推测鼓面振动幅度的变化。 (3)用力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碎 纸屑的变化,推测鼓面振动幅度的变化。 (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探索三:研究鼓面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鼓、一些碎纸屑、一对鼓槌 实验记录 科学探索 实验 次数 实验方法 声音的强弱 纸屑的变化 振动幅度 1 轻轻敲击鼓面 用力敲击鼓面 2 轻轻敲击鼓面 用力敲击鼓面 3 轻轻敲击鼓面 用力敲击鼓面 小弱 强 大 小弱 强 大 小弱 强 大 轻微的跳动 被弹起很高 轻微的跳动 被弹起很高 轻微的跳动 被弹起很高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轻轻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 用力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 鼓面发出的声音较弱时,碎纸眉只能轻微地跳动,说明鼓 面的振动幅度小; 鼓面发出的声音较强时,碎纸屑会被弹起很高,说明鼓面 的振动幅度大。 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科学探索 研讨一: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 弱的关系吗?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我们可以打开一个音频的应用播放音乐,声 音越强,显示声波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反之 则越小。 科学探索 研讨二 1.我们轻轻走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小;重 重走路时,脚步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大。 2.我们大声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大;小声说话时,声带 振动的幅度小。 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科学探索 3.在铁架台上用细线吊个乒乓球,乒乓球挨 着旁边的音叉,当我们敲击音叉时,会发现 乒乓球也跟着摆。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音 叉发出的声音变强,乒乓球的摆动幅度也变 大。乒乓球的摆动幅度相当于振动幅度,说 明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强度就越大。 研讨二 科学拓展 科学零距离 音量又称响度、音强,是描述声音强弱的量。 音量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量越大;振动 幅度越小,音量越小。 声音的强弱等级可以用分贝(dB)来表示。 音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 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 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课堂总结 1.5 声音的强与弱 板书设计 振幅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 振幅越小,声音越弱,音量越小。 1.6 声音的高与低 教科版科学 四年级上册 声音有高有低。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科学聚焦 钢琴能弹奏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高, 有的声音低; 生活中一般来说,女性的声音比男性的声音要 高,大人比小孩的声音要低一些。 声音的高低简称音高。 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科学探索 探索一: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敲琴棒 琴片 科学探索 探索一: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用相同的力度敲击铝片琴, 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2)反复实验3次,描述听到的 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琴片越长,声音越低;琴片越短,声音越高。 同样材料由于大小不同,当用相同的力度敲击的时候,就 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声音有高低的不同,铝片琴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琴片的长短。 探索二:吹奏口琴,使它发出不同的声音 科学探索 (1)用相同的力度去吹奏口琴,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2)反复实验3次,描述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仔细观察口琴的簧片,高低不同的声音和簧片有什么关系?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簧片越长,声音越低;簧片越短,声音越高。 口琴的发声部分是固定在簧板上的簧片,当用相同的力度 吹奏口琴的时候,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声音有高低的不同,口琴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簧片的长短。 探索三:钢尺实验 科学探索 1.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发出的声音的关系。 随着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音高可能也会发 生变化,伸出越长,音高越________;伸出越短, 音高越________。(填“低”或“高”) 探索三:钢尺实验 科学探索 (1)根据钢尺的长度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 为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 厘米。 (2)将钢尺露出桌面5~6厘米,用硬皮书 盖住余下部分,并用力压住。 探索三:钢尺实验 科学探索 (3)用力拨动钢尺,反复3~4次,仔细倾听钢尺发出声音的高 低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然后记录下来。音高用高、较高、 较低、低来描述,振动用快、较快、较慢、慢来描述。 (4)把钢尺依次伸出桌面10~11厘米、15~16厘米、20~21 厘米,重复以上实验过程。 实验记录 科学探索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厘米) 我听到的 我看到的 音高 振动 5~6 10~11 15~16 20~21 快高 较高 较快 较低 较慢 低 慢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高低就不同。钢尺伸出桌面的 长度长,发出的声音低;钢尺仲出桌面的长度短,发出的声音高。 (1)通过对记录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的 频率有关。钢尺振动越快,声音越高;钢尺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2)声音高低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短,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 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音高科学探索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 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单位:赫兹。 我们可以用柱形图表示 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 振动长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通过对“音高变化柱形图”的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到音 高与钢尺伸出桌面长度的关系。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短,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得越快,声音 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科学探索 研讨一:从钢尺振动长度与声音高低实验的记录表和柱形图中,你能 发现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吗? 音高的变化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声音越高,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钢尺声音的高低与钢尺的振动频率 有关,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则越低。 科学探索 研讨二: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认为发声物体的声音高低变化有怎 样的规律?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科学探索 研讨三:推测声音高低变化,并说明理由 不同粗细、长短 长短相同 粗细不同 粗细相同,长短不同 科学探索 经过逐敲击,我们发现粗、长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细、短的物体发出 的声音高。 因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长短、粗细(振动频率)有关,物体越细、越短, 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则越低。 研讨三:推测声音高低变化,并说明理由 科学拓展 科学零距离 当一辆鸣着笛的汽车或火车向你驶来时,鸣笛 声就会变得越来越高;当一辆鸣着笛的汽车或 火车离你而去时,鸣笛声就会变得越来越低。 这是因为声源相对于我们发生运动时,会使人 耳感受到音高在发生变化。同理,有经验的炮 兵会根据炮弹在空中音高的变化来判断炮弹是 飞向他还是远离他。 根据声音判断物体运动的方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 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量越大;物体振动的越慢,声 音越弱,发出的声音越低。 课堂总结 1.6 声音的高与低 板书设计 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1.7 让弦发出高低 不同的声音 教科版科学 四年级上册 不同乐器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科学聚焦 二胡是最常见的 民间乐器,有两 根琴弦,分里弦 和外弦,依靠琴 弓与弦的摩擦发 出声音。 吉他是一种弹拨 乐器,通常有六 条弦,形状与小 提琴相似,依靠 手指或拨片弹拨 弦发出声音。 不同乐器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科学聚焦 小提琴是一种弦乐器,总共 有四根弦,依靠琴弓与弦的 摩擦发出声音。 古筝属于弹拨乐器,目前古筝 多为21根弦,依靠手指弹拨发 出声音。 不同乐器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科学聚焦 像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乐器, 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 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观察琴弦的粗细、松紧,以及琴弦振 动部分的长短变化,来找出影响弦的 音高的因素。 科学探索 选定一种弦乐器,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先选定你要进行探究的乐器,再仔细观察它的弦。 科学探索 找一找相关因素,推测音高变化可能存在的规律 推测可能影响的因素 弦乐器 弦的长短 弦的松紧 弦的粗细 ...... 二胡 小提琴 吉他 古筝 √ √ √ √ √ √ √ √ √ √ √ √ 科学探索 找一找相关因素,推测音高变化可能存在的规律 ①弦越长,声调_______(越高 越低),音高越_______(高 低)。 ②弦越紧,声调_______(越高 越低),音高越_______(高 低)。 ③弦越粗,声调_______(越高 越低),音高越_______(高 低)。 我的预测: 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听听其音高是否发生变化。 科学探索 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方案一:琴弦的长短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 变化。 实验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为例) 实验步骤:在保证弦的松紧程度不变的情 况下,选择其中一根琴弦,左手按住琴弦 的不同位置,使其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 同时右手拨动琴弦,识别音高的变化。 实验记录 科学探索 音高高低 振动快慢(频率) 琴弦较长 琴弦较短 慢低 高 快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琴弦振动的部分越长,说明弦变长了,其振动顿率变慢, 音高变低;琴弦振动的部分越短,说明弦变短了,其振 动频率变快,音高变高。 同一根弦, 弦越长,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短, 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 科学探索 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方案二:琴弦的松紧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 变化。 实验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为例) 实验步骤:在保证弦的长短不变的情况下, 用弦钮不断地改变琴弦的松紧,同时拨动 琴弦,仔细地听其音高的变化。 实验记录 科学探索 音高高低 振动快慢(频率) 琴弦较松 琴弦较紧 慢低 高 快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拨逐渐拉紧的琴弦,琴弦的音高会随着琴弦的拉紧而 升高,琴弦的振动频率也会越来越快。 我们通过拨逐渐拉紧的琴弦发现,松的弦振动频率低,音 高较低;紧的弦振动频率高,音高较高。 同一根弦,弦越松,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紧, 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 科学探索 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方案三:琴弦的粗细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 变化。 实验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为例) 实验步骤:在保证弦的长短松紧程度不变 的情况下,手指在多根弦上连续拨动,仔 细听其音高的变化。 实验记录 科学探索 音高高低 振动快慢(频率) 粗的琴弦 细的琴弦 慢低 高 快 实验分析与结论 科学探索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当我们由粗到细拨动琴弦时,琴弦音高变化是由低到 高;当我们由细到粗拨动琴弦时,琴弦音高变化是由 高到低。 我们通过拨相细不同的琴弦发现,粗的弦发出的声音较低, 细的弦发出的声音较高。我们还发现,当琴弦发出的音高 低时,琴弦振动得较慢;当琴弦发出的音高高时,琴弦振 动得较快。 粗细不同的弦,弦越粗,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 细,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 科学探索 找一找相关因素,推测音高变化可能存在的规律 ①弦越长,声调_______(越高 越低),音高越_______(高 低)。 ②弦越紧,声调_______(越高 越低),音高越_______(高 低)。 ③弦越粗,声调_______(越高 越低),音高越_______(高 低)。 我的预测: 在弦乐器上反复试弹,听听其音高是否发生变化。 √ √ √ √ √ √ 科学探索 探索总结 同一根弦: 弦越长,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 弦越短,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 弦越松,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 弦越紧,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 长短松紧相同,粗细不同的弦: 弦越粗,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 弦越细,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 物体的长短、粗细、松 紧不同,发出的声音的 高低也就不同; 短、紧、细的物体发出 的声音高,长、松、粗 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不同,发 出的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紧、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长、 松、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能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自己的 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 课堂总结 1.7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板书设计 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不同,发出的声音的 高低也就不同; 短、紧、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 长、松、粗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 1.8 制作我的小乐器 教科版科学 四年级上册 动手做个小乐器 科学聚焦 乐器的种类很多,如吉他、排箫、鼓、扬琴等,它 们通过弹拨、吹奏、敲击等方式发出优美的声音。 但是大部分乐器不能完全机器制造,需要人工来完 成,世界著名顶级的乐器均由人工打造完成,我国 的古琴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掌握了声音 的发声原理,熟悉了弦的秘密,我们也来做一个乐 器的手工匠人。 动手做个小乐器 科学聚焦 回忆上节课中弦乐器是怎样发出高低 不同的声音的,根据你理解的乐器的 发声原理,自己设计、制作小乐器。 科学探索 探索一:认识常见的乐器 钢琴 手 风 琴 电 子 琴 键盘乐器 科学探索 探索一:认识常见的乐器 长笛 单 簧 管 萨 克 斯 管乐器 科学探索 探索一:认识常见的乐器 小 提 琴 吉他 竖 琴 贝斯 弦乐器 科学探索 探索一:认识常见的乐器 军鼓 架 子 鼓 镲 打击乐器 科学探索 探索一:认识常见的乐器 琵琶 阮 古 琴 打击乐器 古筝 弹拨乐器 科学探索 探索一:认识常见的乐器 京 胡 二 胡 弓弦乐器 板 胡 科学探索 探索一:认识常见的乐器 陶 笛 笛 子 吹奏乐器 唢 呐 科学探索 探索一:认识常见的乐器 锣 梆 子 鼓 木 鱼 打击乐器 科学探索 探索一:认识常见的乐器 常见乐器 西洋乐器 民族乐器 (1)键盘乐器:钢琴、风琴、电子琴等 (2)管乐器:长笛、单簧管、萨克斯等 (3)弦乐器:小提琴、贝斯、吉他、竖琴等 (4)打击乐器:军鼓、架子鼓、镲等 (1)弹拨乐器:琵琶、阮、古琴、古筝、扬琴等 (2)弓弦乐器:二胡、板胡、高胡、京胡等 (3)吹奏乐器:唢呐、笙、箫、笛子、管子等 (4)打击乐器:鼓、锣、梆子、板、木鱼等 探索二:设计制作方案,画出制作小乐器的示意图 科学探索 1.制作前要思考 (1)用什么材料制作小乐器?怎样让这 些材料方便的发出声音。 (2)怎样让我们的小乐器发出有规律的、 高低不同的声音。 设计我的制作方案 科学探索 制作乐器:打碗 草图制作材料:5个相同的碗、水、小棒。 制作步骤: (1)摆放好5个相同的碗;向碗中倒入不同量的水。 (2)用小棒逐个敲击,听听声音。 设计我的制作方案 科学探索 设计原理:通过敲击让小乐器发出声音,并通过不 同水量让小乐器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水量越少,音调越高;水量越多,音调越低。敲击 力量越大,音量越高;敲击力量越小,音量越低。 探索三:为小乐器调音科学探索 (1)打碗:调节碗中水量的多少,水量越多音调越低,水量 越少音调越高。 (2)橡皮筋吉他:调节橡皮筋的松紧(粗细程度),橡皮筋越 紧(细)音调越高,橡皮筋越松(粗)音调越低。 (3)吸管排箫:调节吸管的长度,吸管越长,音调越低;吸 管越短,音调越高。 探索四:展示小乐器科学探索 (1)举办乐器展示会,利用你自制的小乐器为同学们进行演 奏,并聊一聊制作过程中的体会; (2)请几名有音乐基础的同学做评委,评一评谁制作的乐器 发音较准确,演奏较流畅; (3)评选我们班的乐器制作小能人,颁发一枚“ 乐器匠人勋 章”吧。 探索四:展示小乐器科学探索 (1)全班相同类型的乐器一起来演奏一首乐曲; (2)全班所有的乐器挑战一次交响乐的合奏; (3)选一个合适的曲子,开始我们的演奏会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经历了设计、制作、调整、展示小乐器的 制作过程,养成了动脑、动手的习惯,能够在乐器制作过程中和完 成后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 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不断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课堂总结 1.8 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板书设计 认识常见的乐器 设计 制作 调整 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