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 MB
- 2021-05-26 发布
第21课 古诗三首
语文S版 五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古代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可以说,每首古诗都是一幅绚丽的画,一首动听
的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三首古诗,来体
会它们的无穷魅力吧!
词语积累
多音字
出 塞
王昌龄(?~约756),唐代著
名的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自幼
家境比较贫寒,开元进士,授
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
丞。晚年贬龙标尉。
走进作者
文学成就: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
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他和李白的七言绝句是这一
诗体裁的最高水平。
主要作品:《从军行》《出塞》《芙蓉楼送辛渐》
等。
课文朗读
朗读课文
课文精讲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秦朝。
关:关塞,在边境险要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还:回家。
秦 关
万里 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要是。
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
不教:不让。
胡马:外族入侵的骑兵。
但使 飞将
不教胡马
课文翻译
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
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
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
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要是有李广这样
的大将军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
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两句写出了边塞征战的艰辛,反映了作
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
深入理解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写希望良将把守边关,表达了使人
希望朝廷任用贤才,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
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强烈愿望。
中心思想
《出塞》表达了诗人盼望恢复边疆安
宁,不让外敌入侵的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题临安邸
走进作者
林升,南宋诗人,字梦屏,温
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其生
平事迹不详。据说,他是宋孝
宗淳熙时代的读书人,曾在临
安活动,擅长诗文。主要作品:
《题临安邸》《长相思》等。
课文朗读
朗读课文
课文精讲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山外青山楼外楼
几时休
山外青山: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形容山很多。
楼外楼:阁楼之外还有阁楼,形容阁楼很多。
几时休:什么时候才能够停止。
休:停止。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 游人醉
汴州
暖风:暖洋洋的风。
熏:气味侵袭
游人:游玩的人,这里指只顾玩乐的达官贵人。
醉:沉醉。
汴州:北宋的都城汴州,当时已经被金兵侵占。
课文翻译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阁楼之外还有阁楼,
湖中的有课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
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
道何时才能停止?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
醉醺醺的,他们忘乎了所以,只图偷安宴乐
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深入理解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这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
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
论文当时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生情,
不禁长叹,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歌
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两句是诗人在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最
后一句“直把杭州作汴州”,直接斥责南宋当局
忘记国仇家恨,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都城汴
州,辛辣的讽刺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中心思想
《题临安邸》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无
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示 儿
走进作者
陆游(1125~1210),字
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
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
思想熏陶。
文学成就: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
内容极为丰富。
主要作品:《示儿》《游山西村》《卜算子·咏
梅》等。
课文朗读
朗读课文
课文精讲
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万事空
但
元知:本来就知道。
万事空:一切都完了,没有了。
但:只。
九州:指全中国。
同:统一。
同九州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 定中原
家祭
王师:国家的军队。
定:平定。
中原:指金兵侵占的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家祭:过去家庭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
无:同“毋”,不要的意思。
乃翁:你的父亲
无 乃翁
课文翻译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只是为看不到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
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失地的时候,家祭的时
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的父亲。
深入理解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写诗人即将离开人世,但并不感到恐
惧和痛苦,唯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至死不
渝,表达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也抒发了对当朝
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是写诗人对儿子的嘱托和殷切的盼望。
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血洗国耻、重新统一祖
国的无比渴望。
中心思想
《示儿》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
限的企盼,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屈辱
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恨,对收复失地、
血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合作探究
再读《题临安邸》和《示儿》两首古诗,比较异同。
《示儿》 《题临安邸》
不同 直抒胸臆
诗人自己忧国忧
民
借景抒情
南宋权贵醉生梦死
相同
忧国忧民
相关文档
-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期中检测考2021-05-26 02:51:035页
-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件-语文园地七4-2021-05-26 02:38:4012页
-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口2021-05-26 02:26:1912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21-05-26 02:11:504页
- 部编人教版语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2021-05-26 01:57:0825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21-05-26 01:54:239页
-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2021-05-26 01:48:331页
- 人教PEP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Unit2021-05-26 01:42:334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21-05-26 01:36:0417页
- 2020春遵义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2021-05-26 01:33:05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