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1 KB
  • 2021-05-26 发布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3囚绿记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3 *囚绿记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紫茉莉 林清玄 ①我对那些接着时序变换姿势,或者是在时间的转移中定时开合,或者受到外力触动而 立 即 反 应 的 植 物 , 总 是 保 持 着 好 奇 和 喜 悦 的 心情。 ②那种在园子里的向日葵或是乡间小道边的太阳花,是什么力量让它们随着太阳转动呢? 难道只是对光线的一种敏感?像平铺在水池的睡莲,白天它摆出了最优美的姿势,为何在夜晚 偏偏睡成一个害羞的球状?而昙花正好和睡莲相反,它总是要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张开笑 颜,放出芬芳。夜来香、桂花、七里香,总是愈黑夜之际愈能品味它们的幽香。还有含羞草和 捕虫草,它们一受到摇动,就像一个含羞的姑娘默默地颔首。还有冬虫夏草,明明冬天是一只 虫,夏天却又变成一株草。 ③在生物书里我们都能找到解释这些植物变异的一个经过实验的理由,这些理由对我却 都是不足的。我相信在冥冥中,一定有一些精神层面是我们无法找到的,在精神层面中说不定 这些植物都有一颗看不见的心。能够改变姿势和容颜的植物,和我关系最密切的是紫茉 莉花。 ④我童年的家后面有一大片未经人工垦殖的土地,经常开着美丽的花朵,有幸运草的黄 色或红色小花,有银合欢黄或白的圆形花,有各种颜色的牵牛花,秋天一到,还开满了随风摇 曳的芦苇花……就在这些各种形色的花朵中,到处都夹生着紫色的小茉莉花。 ⑤紫茉莉是乡间最平凡的野花,它们整片整片地丛生着,貌不惊人,在万绿中却别有一番 姿色。在乡间,紫茉莉的名字是“煮饭花”,因为它在有露珠的早晨,或者白日中天的正午, 或者是星满天空的黑夜都紧紧闭着;只有一段短短的时间开放,就是在黄昏夕阳将下的时候, 农家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才像突然舒解了满怀心事,快乐地开放出来。 每一个农家妇女都在这个时间下厨做饭,所以它被称为“煮饭花”。 ⑥这种一两年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生命力非常强盛,繁殖力特强,如果在野地里种一株 紫茉莉,隔一年,满地都是紫茉莉花了;它的花期也很长,从春天开始一直开到秋天,因此一株 紫茉莉一年可以开多少花,是任何人都数不清的。 ⑦最可惜的是,它一天只在黄昏时候盛开,但这也是它最令人喜爱的地方。曾有植物学家 称它是“农业社会的计时器”,当它开放之际,乡下的孩子都知道,夕阳将要下山,天边将会飞 来满空的红霞。 ⑧我幼年的时候,时常和兄弟们在屋后的荒地上玩耍,当我们看到紫茉莉一开,就知道回 家吃晚饭的时间到了。母亲让我们到外面玩耍,也时常叮咛:“看到煮饭花盛开,就要回家了。” 我们遵守着母亲的话,经常每天看到紫茉莉开花才踩着夕阳下的小路回家。巧的是,我们回到 家,天就黑了。 ⑨从小,我就有点痴,弄不懂紫茉莉为什么一定要选在黄昏开,多次坐着看满地含苞待放 的紫茉莉,看它如何慢慢地撑开花瓣,出来看夕阳的景色。问过母亲,她说:“煮饭花是一个好 玩的孩子,玩到黑夜迷了路变成的,它要告诉你们这些野孩子,不要玩到天黑才回家。” ⑩母亲的话很美,但是我不信,我总认为紫茉莉一定和人一样是喜欢好景的,在人世间又 有什么比黄昏的景色更好呢?因此它选择了黄昏。 紫茉莉是我童年里很重要的一种花卉,因此我在花盆里种了一棵。它长得很好,可惜在 都市里,它恐怕因为看不见田野上黄昏的好景,几乎整日都开放着。在我盆里的紫茉莉可能经 过市声的无情洗礼,已经忘记了它祖先对黄昏彩霞最好的选择了。 我每天看到自己种植的紫茉莉,都悲哀地想着,不仅是都市的人们容易遗失自己的心, 连植物的心也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 一九八二年九月八日 (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对向日葵、睡莲等花草的独特习性的关注,体现了“我”对受外物和节令影响“定 时开合”的植物的好奇。 B.第④段写出了“我”家后院那片土地花朵常开的美景,这些内容与第⑩段紫茉莉选择在黄 昏开放形成了呼应。 C.童年记忆中的紫茉莉是美妙的,但在都市里的紫茉莉,可能是经过了城市无情的洗礼,几乎 整日都开放着。 D.本文围绕黄昏开放的紫茉莉展开,旨在表达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和对在艰难的乡村环境 中的母爱的赞美。 解析:C A 项,除了“好奇”,还应有喜悦之情;B 项,上下文不能形成呼应;D 项,对文章的主 旨理解不当。 2.作者在第⑧段和第⑨段中两次写到母亲提醒“我”看到煮饭花开就回家这一内容,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解析:从结构上探究与上下文的关系,照应上文,引出下文;从内容上写出了紫茉莉花的特点。 答案:①从侧面突出紫茉莉只在黄昏时开放的特点;②照应了上文紫茉莉得名“煮饭花”的由 来;③引出下文“我”对紫茉莉为何选择黄昏时候盛开的思考。 3.文章最后一段说:“我每天看到自己种植的紫茉莉,都悲哀地想着,不仅是都市的人们容易 遗失自己的心,连植物的心也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 所以在(洛阳)这阴冷的四月里,(即便是牡丹花节)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 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 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 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帕斯卡《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解析:文中最后一段紧承上一段发出感慨,是说紫茉莉迷失了自己的心;《牡丹的拒绝》是讲 牡丹坚守本心,没有迷失自我;帕斯卡的一段话是提醒我们要想保持本真就要善于思考。结合 这几点,围绕“不迷失自我”来谈即可。 答案:这句话借紫茉莉花在都市里忘记了它祖先对黄昏彩霞最好的选择这一事,告诫人们在 都市生活的喧嚣中要保持本真,不要迷失了自我。就像四月的洛阳的牡丹,不为迎合游人的到 来而开放,保持了自己应有的开放的节奏,显示出了非同寻常的个性,保持了自己应有的本色, 让人赞赏。在生活日趋城市化的今天,人类不能因为远离乡村,远离自然,被城市的喧嚣淹没, 就缺少了对生活、生命的思考。我们要善于思考生活,保持自己的本色和本真,活出应有的尊 严。 二、语言运用 4.仿照画线语句的结构和修辞,再写一个类似的句子。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 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 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解析:仿句须与原句句式一致,表达类似的情感。 答案:我怀念着绿色,如同久旱的禾苗急盼着甘霖!我迫不及待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奉为神 明。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完善社会保障配套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举措。面对在天津大爆炸救援中牺牲的消 防官兵和企业消防员,李克强总理沉痛地说,他们都是英雄,要一视同仁给予荣誉,一视同仁 做好家属抚恤。① ,是对他们在危急时刻不怕牺 牲、勇于献身精神的最充分肯定。因为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并无程度深浅之别;因为他们的 生命都是一样的宝贵,② 。在当前的科技与管理 水 平 下 , 我 们 也 许 无 法 完 全 杜 绝 一 切 灾 祸 与 牺 牲 。 但 是 , 针 对 灾 难 事 故 , ③ ,这也是增强公众凝聚力的关键。 解析:本文段主要阐明完善社会保障配套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举措,也是增强公众凝 聚力的关键。第一处空格根据前文的“一视同仁给予荣誉,一视同仁做好家属抚恤”及后文 的“是对他们……的最充分肯定”可推断,空格处应填“给予同等待遇”等。第二处空格依 据前文“并无程度深浅之别”的内容与句式可知,应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等。第三处空 格所在语句是总结,其内容应该与首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照应。 答案:①给予牺牲的烈火英雄们以同等待遇 ②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③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 善后处置机制 三、创意微写作 6.请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文字,200 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到春天,小草们就睁开蒙眬的双眼,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与人们一同分 享春姑娘所带来的喜悦与温暖。它们散满大地,为这块抚养它们的“母土”铺上了绿地毯…… 这千千万万的小草组合起来,才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伟大。 暴风雨里,高大挺拔的大树被连根拔起,五颜六色的花朵已花残叶败,而小草呢,却以一 种更加有力的力量赢得了胜利……等到暴风雨过后,花、树都变了样,只有小草依然昂首挺胸 地站在那儿,享受着雨后的阳光……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人人都会遇到崎岖与坎坷,只要我们具有小草的精神,绝望的乌云 终会散尽,希望之花定将常开。 四、知识讲堂 如何运用象征手法 1.正确区别比喻与象征 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物与被象 征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不过,比喻属于修辞范围, 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 构思技术,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 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2.把握原则,升华主题 象征手法就是通过相似联想,把写作内容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生活中来,用原先所 写的那些特点来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从而把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如茅盾的 散文《白杨礼赞》就是很好的一例。文章先极力表现白杨树“正直”“朴质”“倔强挺立” “努力向上”的特点,然后通过相似联想,把对白杨树的描写引申到北方农民身上,进而用白 杨树来象征我们民族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和意志”。这样,就通过象征的手法,把对白杨树的 赞美变成了对一种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赞美,至此,主题也就得到了升华。写作中要把握好 这 一 原 则 , 如 不 能 达 到 升 华 主 题 的 效 果 则 最 好 不 要 生 硬 地 使 用 象 征 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