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5 MB
  • 2021-05-26 发布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20-己亥杂诗(其五)_人教版(2016部编版) (1)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己亥杂诗(其五)20 诗 歌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 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 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 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 《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难点) 1. 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 求理想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重点) (重点) 龚自珍(1792~1841),字人,浙江仁和(今浙江 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代表作有《病梅馆记 》《己亥杂诗》等。 《己亥杂诗(其五)》: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即 己亥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 侵,朝廷分为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 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 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往返途中创作了大型组诗《己 亥杂诗》。 二 文言知识积累 名句积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导思1. 诗歌描写了 什么自然景物? 自然景物 导思2.诗歌抒发了 怎样的情感? 抒情言志 关键词: 情怀、哲理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己亥杂诗》课文朗读。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圈点要求 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 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浩荡:这里形容愁绪无边无际的样子。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天涯:天边,形容很远的地方。 落红:落花。 满怀离愁看着太阳西下,诗人的马鞭向东一指,前 面便是海角天涯。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作春 泥后滋养更多花儿。 译文: 赏析《己亥杂诗》的后两句。 【答案】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 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 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 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 中有景,情景交融。 【答案】主要写了诗人的两种感情。一是离别之感。诗人因 为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危机和统治集团的专横腐朽, 所以受到排挤,仕途受到挫折,不得不离开京城,奔向遥远 的南方,心情是愁苦郁闷的。二是诗人并未一蹶不振,相反, 他要投身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新的奋斗,表现了其不忘报国、 为国家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的精神。 【难点探究】《己亥杂诗(其五)》写了诗人的几种感情? 比喻明志 己 亥 杂 诗 叙事抒情:离开京城, 远离朝廷 虽然辞官, 但仍关心 国家的前 途命运 不 甘 沉 沦 不 畏 挫 折落红——自己的身世 花——朝廷(社会、 国家) ——愁绪万千 《己亥杂诗(其五)》: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 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和始终要 为国家效力的献身精神。 《己亥杂诗(其五)》:本诗先抑后扬手法的运用形成诗 歌的跌宕起伏之美。诗的前两句描述离京的情景,表达 愁苦的心情和沉重的离愁。三、四句移情于物,从浓郁 的伤感中摆脱出来,表明自己虽遭挫折,辞官出京,但 绝不会一蹶不振,会继续为国家、为人民效力,贡献自 己的力量。 积累落花诗句。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 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 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 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 另一种把 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