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0 KB
  • 2021-04-15 发布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篇一】 一、指导思想 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的思想与理念为语文教育注入了新 的血液.面对教育改革的思潮,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积极投 身到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培养出具有良好 思想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本学期,我教研组以洪合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 按照教科室统一部署,主要围绕“实践新课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主题,开展扎实的 教研工作。 二、工作重点 1、实践《新课程标准》,在老教材中展示新理念。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主要围绕学校“实践新课程”的主题开展活动。活动以课堂渗透新 课程的理念为重点,对新课程的学习是全面的,是全方位的,力求在整体上转变教师原有的 观念。在学习新理念的基础上,努力变革自身的课堂教学,使新课程的学习落到实处。 具体在课堂上实践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把握语文课程的人文 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 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且“我会学”。虽然六年级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没有改变, 但每个教材的教学目标却改变了,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所以教学教育中,特别是在课堂这 一主要阵地中,重新审视教材,注意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 2、以课题《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建立品质的研究》为具体研究的一个重点。 新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学语文。而且, 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性决定了它的育人功能,要求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而我们高段的学生处 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存在着敏感的特点,从而引发自卑、、忧虑、善感等情绪,学习上畏难、 厌学,缺乏学习的兴趣。我们就要尝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师生关系,调整教学 结构,挖掘教材的启迪作用,让学生写成长日记等途径,让学生不仅爱上语文课,而且培养 出健康的心理品质,能积极地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三、研究目标 1、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教材中新的内容,与《新课程标准》建立起紧密的关系,提高教 师的认识。 2、通过实践新课程,使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成教师的内在观念,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具体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积累经验。 四、活动方式 1、新课程理论的实践,以教师自身的课堂为阵地,逐步改革课堂教学的理念,并以集体 交流、“三级教研”活动为窗口,在备课——上课——反思的过程中,使过去理论的学习更富 有实效性,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优化。 2、我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去。通过“理论学习——挖掘研究点——实践 摸索——总结经验教训”等过程,使教师更具研究特质,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潜力与活力。 【篇二】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六语组全体成员将继续认真学习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30 条》、《新课程标准》和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地总结课程实 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开展课题研究,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领悟新一轮 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真正确立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为轴心。努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教研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坚持以“真实、有效”为目标,以“提优补差”为重点,继续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 提优补差”为组内校本研训的主题,寻找教学中最真实的问题,围绕真实的问题,开展最有效的 教研活动。 二、基本思路 1.围绕一个中心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落实两大目标轻负与高效。 3.树立四种意识质量意识、常态意识、常规意识、轻负意识。 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字能力、习作能力。 5.努力做好“提优补差”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 6.关注语文学困生的提高。 三、工作要点 1.加强教研组团队建设,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以课堂教学质量为基础,坚持教研活动前的 文章学习,确定每次教研活动主题,做到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结论。以争创先进教研组为 动力,共同努力,发挥优势,改进不足,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在重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关注效益。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教 材的理解和把握(包括计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其核心是教学设计,其灵魂是教学目 标。其二,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教研组将加强研究和学习。在研究和相互学习之中不断丰富 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要通过观摩、交流、互助,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改能力。 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形成对重构课堂教学为最初原动力。 3.针对学生情况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成果。 4.坚持以“真实、有效”为目标,以“提优补差”为重点,继续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习 作能力,提优补差”为组内校本研训的主题,寻找教学中最真实的问题,围绕真实的问题,开展 最有效的教研活动。 四、本学期教研重点关注主题 1.继续师本,生本,文本的研训,围绕教学中真实性问题的探究,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 动。 2.高段学困生情况分析及办法跟进。 【篇三】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五年级下学期共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本学期新转入人。转出人。 在籍学生数:其中女生人。 2、期末考试情况: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考试时间统一为 201x 年 6 月 28 日,监考:镇中心小学。阅卷时间:6 月 29 日,地点:镇中心小学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载体,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构建 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教育教学观,努力构建民 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要求 1、教材分析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分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 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 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 部分。 除去第六组,共有 28 篇课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 14 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 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 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 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 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 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 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 3000 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学段识 字量。故本册教材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教材要求会写 120 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 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 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有的是精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 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它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 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 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求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 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 标,而且提出了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学习目标的依据。 本册涉及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 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 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教学的重点。 (二)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注意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 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 面有布置,中间有练习、应用,后面有总结、拓展,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相互联系 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 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 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 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四)“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 延续五年级教材的编排思路,本册教材中“口语交际?习作”依然单列。编排的形式亦比 较灵活,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把两部分内容合并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教材 中的提示文字,注意提供多个角度,拓宽话题范围,增加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 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较大创作空间。 (五)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祖国在我心中”专题中,与课文的学习同步 进行,要求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收获和展示成果。 另一次安排在第六组,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 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以“了解诗歌”为主题开展搜集诗歌、欣赏诗歌、朗读诗 歌等活动。而后分成两大板块——“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 (六)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一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 活实际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 中提炼“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小练笔、选做题的安排出注意引向生活。三是结合课文的 学习引导课外阅读,“课文外屋”中重点推荐了《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这样的编排,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