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4-01-07 发布
语文论文之语文课教与学的双赢策略
评价一堂课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准是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生
思维活跃,踊跃发言的课堂令教者也教得轻松。我们经常身处课堂有老
牛拉破车之感,原因在于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也叫求
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必须激发和
培养学生的强烈情感,才能引导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他曾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句话里,提出了“知
学”,“好学”,“乐学”三种学习态度,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
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
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
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可以说激发兴趣对语文
教学而言,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即语文教与学的双
赢策略。
伟大作家托尔斯泰曾说:“成功之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
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故我们要让学
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对产
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
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这正如孔子所总结出
的“寓教于乐”的教与学。因此,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
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我们虽然已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育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但是我
们有时对“导”似乎有些茫然,过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缺乏
及时、科学的指导使学生觉得语文难学,令人厌烦,从而对语文课没有
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策略。这
正如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我们要使学生愿学、乐
学、勤学语文,最好的办法就是科学引导,让他们觉得语文很简单,从
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我班有几个孩子非常害怕作文,每次作文都
是蒙混过关。前几天,要写一篇刻画人物特点的文章,这几个孩子又拖
着没交。问其原因,他们坦率地说以前写过多次写人的作文了,不知写
谁。原来根本没听懂要求,我只好重新单独给他们“开小灶”了,没到
半小时,几个孩子都写出了不错的文章。看来,孩子的厌学与老师的及
时指导有密切的关系。
精彩的课堂能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多层次,多方位地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教
学方式和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
织辩论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玩电脑的利弊等问题进行讨论、辩论,既
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堂的有趣,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举行历史
人物故事会,讲演会;作文时先组织社会调查与访谈,如调查改革开放
以来农村和城市的巨变等;对课文中描述的人物进行评价与讨论,更好
地感受人物精神品质;朗读指导时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同一个句子
不同的语气读出不同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问
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我们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文中优美的
景色,精彩的场面和片段。在讲课当中,讲到兴趣正浓时,有意嘎然而
止,留下空白;在第一课时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以后学习的有关悬
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对某一知
识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课堂
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启发引导学生相对独立解决问题,同样能大大地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提问时,“问题”应具备开放性,启发
性,能击中要害,引人入胜,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问题”还要有一定的思维强度,不能过于单调,叫学生回答“是”与
“不是”,但也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缺乏思考基础,从而
无所适从,茫然不解。
教师的个人魅力也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亲其师,信其
道”,活泼开朗、亲切温柔的老师能让学生消除恐惧和压力,幽默的老
师能活跃课堂气氛,学识渊博的老师会让学生佩服。懂得欣赏的老师才
能让学生爱上你。
总之,教师应尽一切可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
愿上语文课,爱上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从而达到语文课教与学的双
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