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6-08 发布

语文(心得)之怎样指导集体朗诵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语文论文之怎样指导集体朗诵 ‎ 怎样指导集体朗诵长安镇第二小学  吴桂贤    集体朗诵是校园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但是,很多教师在这一方面缺乏指导,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现根据本人的实践,谈谈怎样指导集体朗诵:一、关于选材:1、材料的长短:一般来说,如果参加比赛应以3—‎ ‎5分钟为宜。原因是对于一个作品来说,要想完整地表现它的意境、感情、思想等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太短,朗诵者自身的感情都来不及展开,意犹未尽之时已经结束;而对于观众来说也只是浅尝辄止,留下遗憾。如果时间太长,对于学生来说,激情难以保持,对于观众来说也易产生审美疲劳,最终效果都不会很理想。2、材料的内容:所选材料要符合活动主题,一般来说,大家都会选择健康向上的题材,就不用我罗嗦了。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考虑这样几个方面:学生年段特点、班级学生的整体特点、朗诵本身的特点。大体上说,低年级学生声音还比较稚嫩,认知能力有限,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不足,应该选择比较活泼、轻松、句式较短、内容较浅显的题材;高年级学生知识基础、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对作品能有一定理解,加上声音相对成熟一些,所以能适当表现一些体现主旋律、比较昂扬大气的、句式有长有短、情感有起伏的作品。二、怎样具体地指导学生朗诵:1、对于朗诵作品的一般处理:    其一:內容处理首先要做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句段,审词辩音,让学生理解所选材料的意思;然后要了解和分析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所选材料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从唐代初、盛、中、晚来讲,可引李白、杜甫作例,再以杜甫《春望》与《登高》对比说明)    其二:基本态度       朗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情的把握为基础,做到发自內心,传达于人,不要做作,这些是朗诵者应有的基本态度。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必须融进作品所写的环境与氛围,或长呼,或短叹,或低吟,或直白,都要恰如其分地作出处理。    其三:基本表达       在朗诵时,要求学生重视咬字分词,更要根据文章意思作出适当的停顿,不匆促、抢读,音量要足,以求表达明白,让听众听得清楚,便于理解。    其四:深刻表现       要深刻表现的作品,就应该引导学生融情入境,身心投入。  一般停顿 ‎ ▲  音促带顿 ‎ ‎ ‎ ‎↑ 声调高升 ‎ ↓  声调急降 ‎ ∨ 换气 ‎ ‎ ‎●  加重突出 ‎  ‎ ‎  ‎ ‎ ‎ ‎ 黎 明的时候,  ∨雨/突然/大了。∨/--压抑  ↘       ●     ▲ ▲             停顿,换气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 山谷里/∨狂奔▼ ▼     ● ●                     ↘             ↗           ------              ↑  ↑而来,势不可挡。∨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一百多号人  ↗   ●↓/∨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路面/已经被洪水/∨完全淹没。∨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 逼近。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主要指的是在朗诵的声音表达之外,采取一些必要的做法以提高朗诵的表现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1、队形:无论怎样的队形,首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出现在观众面前。在这个原则之下再作其它处理。像这次比赛中三年级两个班都有新意。队形编排好了之后,一般来说都应该要求学生自然站立,神情专注,目光有神,全班要有统一的注视点。2、领诵:选择领诵时,一定要选择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声音表现力强,舞台形象和表现有一定感染力的学生。因为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角色,而是要通过领诵确立整个感情基调,带动全体学生。如果全体学生朗诵在速度掌控、感情把握等方面出现偏差时,还需要领诵的同学进行修正。像这次比赛中五(2)班、四(2)班的几个领诵学生就表现得很好。3、音乐:音乐的选择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与内容相和谐。二是要注意音乐出现的时机,要么在朗诵开始之前出现,以营造氛围,引领朗诵者和欣赏者入情入境;要么在朗诵进行当中,感情逐渐饱满趋于爆发之时音乐出现,以烘托与渲染,将朗诵者与欣赏者的感情推向高潮。4、道具和场景:传统的朗诵形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朗诵者一张口就可完成。但作为艺术,总是与时俱进的。现在的朗诵,其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丰富。但要注意的是道具和场景都得为内容服务。就说颜色吧:如果主题偏向于轻灵、活泼,就用蓝色;如果主题是歌颂生命与希望,就用绿色;如果主题是严肃的、悲壮的,就用红色;如果是痛苦、悲惨的,就用黑色……5、动作:在朗诵中还可以编排一些适当的动作,当然这得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很多时候,得体的动作往往是内在感情的外显和延伸。在这里,我谈一下对《洪水中的老支书》的片断所作动作编排的考虑。(女领)五天以后,洪水退了。(齐)一个老太太,被人搀(chān)扶着,来这里祭(jì)奠(diàn)。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 ‎ (女领)熟悉的一切全都消失了!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不见了,老汉的儿子也不见了!(男领)但是,那悲壮的一幕,谁能忘记?老太太万分悲痛,似乎又看到了:(动作设置:让两个女生搀扶着一个女生从队伍中缓缓地往前走一步,表情沉痛,“老太太”目光扫视前方,喻找寻被洪水卷走的丈夫和儿子。)(齐)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女领)那个喊着“共产党员也是人”的党员回来了,无比愧疚的他,似乎又看到了:(动作设置:一个男生从队伍中缓慢地上前一步,表情沉痛,目光扫视前方,喻找寻老支书。)(齐)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男领)被救的一百多号人回来了,他们满怀感激却又满腹悲伤,他们似乎又看到了:(动作设置:因为站了几排而不方便走动,所以站立原地,全体朗诵的学生一齐缓缓地向左转头,再向右转头,方向一致,动作一致地做找寻状。)(齐)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以上所述,仅为个人对集体朗诵的一些浅薄认识,供大家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