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72 KB
  • 2021-06-07 发布

家风家训征文精选5篇与脱贫工作心得体会5篇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家风家训征文精选5篇与脱贫工作心得体会5篇 家风家训征文精选5篇 ‎【篇一】‎ ‎“老猫房上睡,一辈留一辈……”儿时起,妈妈的这句话就时常响在我们的耳边。那时候,我们都似懂非懂,但知道:人,要有教养,要辈辈传。长大了,才知道这是北方的俗语,也真正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对后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的模仿,是一种家风的传承……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现如今我们兄妹四个各自成家立业,生活的不错,也算事业有成,最主要的是我们及我们的孩子们都孝顺。‎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我家祖代相传并引以为骄傲的事。父母没给我们讲什么要孝顺啊如何,而是从小看着父母对长辈的孝顺、对亲人的关爱长大的,孝老爱亲,在我们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家风家训征文精选5篇与脱贫工作心得体会5篇 家风家训征文精选5篇 ‎【篇一】‎ ‎“老猫房上睡,一辈留一辈……”儿时起,妈妈的这句话就时常响在我们的耳边。那时候,我们都似懂非懂,但知道:人,要有教养,要辈辈传。长大了,才知道这是北方的俗语,也真正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对后代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的模仿,是一种家风的传承……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现如今我们兄妹四个各自成家立业,生活的不错,也算事业有成,最主要的是我们及我们的孩子们都孝顺。‎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我家祖代相传并引以为骄傲的事。父母没给我们讲什么要孝顺啊如何,而是从小看着父母对长辈的孝顺、对亲人的关爱长大的,孝老爱亲,在我们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他们于1964年结婚,养育了我们兄妹4人。本是六口之家,但没有真的是6个人生活在一起:先是老舅来读书,几年后,老姨参加工作住到我家;老舅当兵走了,姥姥、姥爷搬到了我家……后来四舅的儿子来学前班读书,一住就是近十年……我们从没听见父母喊苦,说累,看到的都是每天微笑的面孔……至今,姥姥瘫痪在床的画面还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那是1993年春天,一向要强的母亲哭了,哭的特别伤心,姥姥瘫痪了!从那时起,母亲每天下班回家,不仅忙家务,还要侍候姥姥:擦屎擦尿洗身子,每天定时背着姥姥去医院针灸,回家来锻炼腿部肌肉,50多岁的母亲每次帮姥姥锻炼完都是气喘吁吁,大颗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紧接着是大块的尿布一堆又一堆的浆洗……母亲怕屋里有味,无论春夏,还是秋冬,都是在屋外的院子里给姥姥洗尿布。春秋还好,冬天,冒着刺骨的寒风,放上些热水也转瞬变冷,母亲的手粗糙开裂……都说老年人真的像个孩子,由于瘫痪在床,姥姥时常大便干燥,医生让吃果导片,姥姥就偷偷多吃,结果又止不住,弄得满炕都是,但母亲依旧耐心收拾,没有一丝怨言……‎ 正是父母的孝老爱亲感染着我们,我们兄妹4人从小就都非常懂事,都会做饭、做家务,还从不吵架。一九七几年的时候,烧柴都靠自己家上山弄。父亲母亲领着二哥去树林里砍柴,大哥领着我和弟弟在家做饭。大哥也还小,就蹲在锅台上做饭,我负责烧火。等父母他们回来的时候,饭也熟了……那时生活比较困难,父母又怕耽误我们长身体,每天中午都吃饺子,但大多是菜馅。中午下班到家,全家动手:和面的,剁馅儿的,擀皮儿的,包饺子的,烧水的……边干活边讲着见闻、笑话,忙的是不亦乐乎!等到一九八几年,大哥上了大学,每到寒暑假,我们哥几个就成了家务及做饭的“主力军”。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更是无需父母动手,大哥、二哥掌勺,我备料,弟弟负责做米饭、摆放碗筷、酒水等,父母偶尔监督一下,挑挑毛病……真是有歌有笑,其乐融融……一直到现在,我家过年都是大团圆!大哥住在呼和浩特,弟弟远在山东,但每年春节务必回家。虽然只有几天的假期,虽然要开十几个小时的车,虽然旅途劳顿,可到家后没有谁歇息,马上开始“战斗”:我们哥嫂弟妹七八个争着当主厨、备料,一日四餐,餐餐丰富;席间推杯换盏,题词助兴,顿顿有彩;餐后轮流陪着父母玩牌,哄他们开心;睡前全家围坐在一起,说各自的工作、生活,滔滔不绝,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父亲母亲总是看看这个,瞅瞅那个,笑得合不拢嘴,眼里满是自豪……‎ ‎“谁都有双重父母,要同样对待……”这是妈妈经常说的,她也是这样做的。我的爷爷一直在各大局当领导,生活的一直不错,但每逢年节礼物却不能少,即使是在最困难时期。我家最困难的时候是大哥刚刚大学本科毕业,二哥读大学本科,我上中专,弟弟在高中上学。父母工资本就不高,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每月除去给二哥和我的费用外,所剩无几。母亲每天晚上下班再去买菜,这时是最便宜的,一般不买肉,更不要说添置衣物。妈妈的鞋底开胶,就用绳子绑上,单位的同事调侃:“王园长,您这是新式鞋子啊……”母亲一笑而过……接着,弟弟又考上大学本科……这几年,我那在天津的姑姑生病,妈妈总是寄钱;2017年秋天,我二叔生病,妈妈直接给了1万元,叔叔婶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老猫房上睡,一辈留一辈……”现在这句话又成了我们这一代教育子女的“名言”。我的侄子、侄女、女儿、儿子耳濡目染,也是“孝”字为先。你看:我那十岁的儿子正在为姥姥、姥爷开门……‎ ‎【篇二】‎ 中国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风是:好读书,勤读书。‎ 父亲总是教导我,要养成阅读的习惯,无论条件如何,都不能放弃阅读。他说,这个习惯,要从爷爷当年讲起。‎ 爷爷生在了一个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年代,但他一直保持着好读书,勤读书的习惯。1938年,爷爷随着学校一路从长沙逃到昆明。路途遥远多半是靠步行。而当时他的行李,只有一箱书。后来,战火烧到了昆明,昆明城遭到日本飞机的轰炸。可爷爷始终抱着那箱书,人走到哪儿,那箱书就背到了哪儿。‎ 抗战结束后,爷爷留在了云南教书。爷爷对孩子看书的要求异常严苛,什么时候看什么书,一天要看多少页都有严格规定。爷爷一生历经磨难,却不忘生活的美好。把他的孩子们都抚养成人。因为对于爷爷来说,读书是驱散生活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什么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爷爷说: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的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爷爷一生清贫,过世时没有留下万贯家财,却把“好读书,勤读书”的家风传给了下一代。‎ 爸爸出生时,恰逢三年自然灾害。爸爸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忍饥挨饿中度过的,但就算这样,他一直从未放弃读书。‎ ‎16岁时,他便去林场当了伐木工。伐木工作枯燥而乏味,但在工作之余,爸爸依然坚持读书学习。79年恢复高考,坚持读书的父亲顺利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 大学毕业后,父亲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中学老师。他为人谦和,学识渊博。在学校里,很受老师和学生的尊敬。‎ 爸爸说:因为好读书,勤读书的家风,让自己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有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生。‎ 爸爸和爷爷一样,时常督促孩子们读书。从童话故事到诗词歌赋,从自然科学到人文历史,他都亲自教读,并要求学会思考。他常说: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庄子说:吾生也有崖,而知也无崖。书读得多了,才渐渐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实在太少。在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之后,才会尽量促使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多读书,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工作后,在工作之余,我自学了心理学,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并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我多次帮助困惑迷茫的违纪违法人员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目标,适应环境,积极改造,重新做人。‎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则教他们释放压力,从负面情绪中尽早的走出来,远离负能量,不断蓄积正能量,接受自我,憧憬未来。我深切地感受到,能用自己的所学所知帮助到他人,也是一种幸福。‎ 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好读书,勤读书的家风,是我受用一生的财富。我将会继续传承给我的下一代。‎ 家风是正能量,应该从每一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中华文化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好的家风可以使我们坚守自我,不受外界的种种诱惑;好的家风可以使我们受益终生,完善自我人格;好的家风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 组工干部要树立“舍小家顾大家”的“好家风”。有一种乡愁,叫做组工干部过节不回家。又是一年中秋节,万家团圆庆相聚。然而,在组工岗位上,依然有许多组工干部坚守在一线,放弃了个人中秋休息时间,不图名、不计利,默默为党工作、为民服务。他们欠父母一顿温馨的晚餐,欠爱人一个深情的拥抱,欠孩子一份成长的陪伴。为此,作为组工干部,要学习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意识、勇挑工作重任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埋头工作、无怨无悔,用行动守初心担使命,诠释忠诚和担当。‎ 组工干部要树立“夹着尾巴做人”的“好家风”。习仲勋教育儿女要“夹着尾巴做人”,家风之严甚至“不近人情”。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把自己“不当一回事”,因为这不仅能培养虚怀若谷的心态,还能预防“骄傲自满病”,对我们来说是守住政治生命线的有效“法宝”。组工干部要深知夹着尾巴做人是为了更好地挺直胸膛,扑下身子干事业,对组织的栽培要常怀感恩之心、对人民的拥护要常怀敬畏之意、对同志的信任要常怀珍惜之情,做到公权不私用,谦逊待人、韬光养晦,不显山露水,不摆官架子,履行好识人选人用人之责。‎ 组工干部要树立“坦诚宽厚待人”的“好家风”。坦诚宽厚待人是一个人的好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组工干部肩负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好、用好干部的重任,具备坦诚宽厚待人的好品质,有助于与领导、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动组工事业蓬勃发展。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有一颗坦诚之心,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老老实实做事,诚心诚意待人,用言行去感染、管理身边的干部,以良好的道德品行展示组工干部特有的人格魅力,让领导放心、让同事服气、让群众满意。‎ 家风反映作风,作风影响家风。组工干部要把好定盘星,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把树立“好家风”当成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为自觉,真正以家风带政风、促部风。‎ ‎【篇四】‎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是社会风气的涓涓细流,家风兴,社会风气才能正,国家才能强。作为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表,干部的家风不仅是其家庭理念的“显示器”,也是党风政风的“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领导干部须念好“规、防、行”三字经,方能涵养清廉的家教家风,永葆清廉的政治本色。‎ ‎“规”字当头,打造立身处世的“传家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规矩,长幼不分、尊卑不辨,就画不出家庭的“同心圆”。家规是为人处世的价值尺度和行为标杆,好家规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才能孕育出好家风。“四知先生”杨震立下“清白吏”家规,杨氏后人德业相继、清白处世;颜子推以《颜氏家训》传家,颜氏后裔勤俭清正,颜杲卿宁死不屈、颜真卿刚正不阿;曾国藩以家书训诫子弟,曾家后代清廉自律、德才兼备……古代先贤的清廉家规家训充分证明,立规明矩是涵养家风的根本保障,家规清白,家庭就清正,家风就清廉。领导干部须立好清白家规,指导家人言行,约束家人举止,为涵养清白家风奠定坚实基础。‎ ‎“防”字为重,善做廉洁家庭的“守门员”。“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要防止“后院失火”,领导干部不能仅依赖家人的自我约束,更要关注家人的生活细节,警惕那些披着“外衣”的诱饵投向家人。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焦裕禄教育子女不搞特殊化、不准看“白戏”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发现儿子看了“白戏”后,他不仅让儿子补上戏票钱,还依此类推制定了《干部十不准》。“明者慎微,智者识几”,领导干部要树立清白家风,须在防微杜渐、坚守底线上下足功夫,扎紧“廉洁篱笆”,把好“廉洁家门”。‎ ‎“行”字挂帅,当好家风建设的“先行者”。“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领导干部在引导家风中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砥砺理想抱负,筑牢责任意识,锤炼个人作风,则廉洁家风自然水到渠成。常言道“一步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战斗英雄张富清就是这样一个起而行之的实干家,无论是革命年代一心为家国,还是转业之后“把位置站‘正’”,他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树起自强不息的家风。家风建设路漫漫,而身先垂范为捷径,领导干部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表率胜于表态”,让清廉的种子扎根于家风的沃土;做好清廉家风的“代言人”,让“廉洁小家”的星星之火汇聚成国家、社会发展的燎原之势。‎ ‎【篇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佳节将至,漂泊在外的人们对团圆又多了几分期许。如水的月光温柔地点亮着暗夜,三五盘美味的点心有序地摆放在石桌上,家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好一派热闹而和美的场景。若是此时,有好的家风浸润其中,想必更是锦上添花。中秋节,我们应当传承怎样的家风?‎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描绘家风的鲜红底色。尼都塔生,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玉树独立骑兵连连长,从90后“小鲜肉”成长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他的成长和成功离不开红色家风的浸润。一家四代,牢记曾祖父“凡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忘初心二意”的嘱托,将一颗忠心、满腔爱国情化为实际行动,传承着红色家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一个个家庭的支撑,而家庭,必须以爱国为家风底色,方能融入时代洪流,引导着每个家庭成员作出无愧于使命、无愧于内心的选择。传承红色家风,需要我们从娃娃抓起,家长们要修炼内功,勤读党史国史,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要讲好红色故事,读懂红色书信,在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中将“爱国”二字深深植根于青少年心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擦亮家风的奋斗成色。从昔日黄沙漫天、环境恶劣的不毛之地到如今物种丰富、环境优美、生机盎然的沙漠林场,八步沙林场的新颜是“六老汉”三代人38年的接续奋斗换来的。林场换绿装需要奋斗,家庭的兴旺发达需要奋斗,个人的成长成才更需要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擦亮家风的奋斗成色,需要树立中长期奋斗目标,目标如同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要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目标。坚定奋斗自信,“少年心事当拿云”,青少年当涵养昂扬向上的精气神,不论顺境逆境,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勇气。要磨砺奋斗本领,要让青少年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只有在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中,奋斗本领才会不断增强,才能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凸显家风的奉献本色。“退后,让我来”,这是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时的第一反应,“儿子受伤了,有部队、有国家担当着。再说,我自家的条件,还算过得去。但边疆被地雷炸伤的群众,很多都失去了劳动力,生活过得很艰难,需要帮助。”杜富国负伤后,面对群众自发送来的慰问金,杜富国的父亲杜俊第一反应是捐赠给需要的人。杜富国负伤时,我们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傻”,但是从他父亲的讲述中,我们理解了他所做的选择:正是优良家风的浸润,让他在危机关头把安全留给了战友,让他成为了全国人民、全军的楷模。古人云:“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奉献,是德泽的核心内容之一。人具有社会属性,个体需要向社会索取才能生存,同样,只有一个个个体的奉献、一个个家庭的奉献才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传承优良家风,凸显奉献本色,让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才能成就人生大格局,贡献“小我”,成就“大我”。‎ 脱贫工作心得体会5篇 脱贫工作心得体会5篇 ‎【篇一】‎ 回顾党的伟大征程,党性就是全体党员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革故鼎新,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开展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的历史。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党性。‎ 党中央在脱贫问题上态度鲜明,就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大局、反映的是党性,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极为重要、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做到心中有党。‎ 要讲党性,对党绝对忠诚。面对脱贫攻坚的“大考”,全体党员干部必须以坚强党性为魂,将对党绝对忠诚作为立身之本,始终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攻坚克难的“压舱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到党的号召坚决响应、党的决定坚决执行,令行禁止,在脱贫攻坚中当先锋、做表率,敢啃硬骨头,做出经得起群众评议、历史检验的脱贫实绩,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要讲大局,对党高度负责。脱贫攻坚是我们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头等民生大事,更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面对脱贫攻坚的严峻形势,我们要以大局为重,把眼光放长远,始终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做时代的劲草、真金,让每一个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跟上时代发展、过上幸福生活。要讲奉献,对党尽心竭力。‎ 当前,脱贫攻坚任务重、标准高、群众关切。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既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和目标,那就要牢记党旗下的誓言,不负群众的信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到“能吃苦、能吃亏”,弘扬奉献精神、强化服务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多做实事好事。‎ ‎【篇二】‎ 受童年时期“过度溺爱”或者“缺爱”的成长环境影响,依赖型人格障碍人士往往表现出自卑、懒惰,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无独有偶,与依赖性人格产生的成长环境一样,贫困的产生不是一日而就,脱贫扶贫也绝非一日之功。当前,我们在全力以赴踢好决胜全面脱贫临门一脚的同时,也应提早谋划、防微杜渐,慎防懒惰心理、依赖心理作祟下的“依赖性障碍”成为巩固脱贫扶贫成果、防范返贫风险的拦路虎、绊脚石。‎ 以启智育心之术治“心病”。正所谓“身病好医,心病难除”,长此以往的贫困环境和高标准严要求的扶贫工作,致使许多贫困对象出现以逸待劳的“等靠要”消极思想,扶贫干部出现拔苗助长的“一刀切”激进思维,其背后折射出的是贫困地区教育薄弱、贫困对象人穷志短、扶贫干部急功近利的“心病”。消除“依赖性脱贫障碍”就是要从心出发,寓教于化,发挥好发展教育脱贫这个“五个一批”脱贫措施的抓手作用,通过顶层设计加强文化扶贫制度建设、推进文化教育设施覆盖、强化教育扶贫财政保障,为文化脱贫创造空间维度,实现扶志、扶智与扶贫的精准对接。同时把教育脱贫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既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发挥自治作用,又充分给予扶贫干部弹性处置空间,给予贫困对象人文关怀和精神激励,从根本上转变漠视教育的固化思维和读书无用的消极心态,让文化教育发展跟上脱贫攻坚的速度。‎ 以扶业利民之法治“穷病”。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消除“依赖性脱贫障碍”既要留出文化扶贫的重要窗口,也要培养产业扶贫、技能扶贫的造血细胞,通过可持续发展将成效变长效,变输血为造血,从而更好地治“穷病”、除“穷根”。从纵向看,要紧跟新业态经济发展脚步,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构建因地制宜的“文化+旅游+扶贫+环保”的产业体系,实现文化传承、旅游兴业、扶贫长效、生态保护的共赢。从横向看,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力量,构建以政府为主到包括社会组织、企业乡贤、村民集体在内的多元化脱贫主体。通过结对帮扶、以师带徒、因村派人、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以先进带动后进寻找脱贫致富新路径,同时发挥社保兜底、财政保障的机制优势,增强贫困村集体脱贫致富的奋斗信心和底气,帮助贫困对象解决饭碗问题,增强致富本领,提振村民主体的参与度和自豪感,由被动为主动,巩固脱贫扶贫攻坚成果,推动长效建设。‎ 以夯实党建治之策“毒病”。“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如果说资源匮乏、发展不均是贫困产生的外部诱因,那么酒赌陋习、黑恶贪腐便是贫困产生的内在毒瘤,“依赖性脱贫障碍”在这样“威逼利诱”“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反倒成了一种无奈的折中之选。自国家扫黑除恶、惩贪治腐行动开展以来,一批黑恶势力、老虎苍蝇落于马下,垄断扶贫产业、贪污扶贫资金等问题浮出水面,深层次地反映出部分贫困地区的“毒病”现状。根治“毒病”离不开巡视利剑的利用,离不开精神文明的建设,更离不开基层党建的引领。扶贫脱贫工作只有与当前乡村振兴、扫黑除恶、惩贪治腐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强化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建设、文明和谐乡风建设、纪检监察制度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才能让酒赌陋习、黑恶贪腐这些扶贫病毒无处遁形。‎ 忆回千年,黄卷弄墨,一纸“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盛唐村景跃然于上,斑斓弥新。时光荏苒,聚目当下,一轴“山河无恙,国富民强”的圆梦画卷提笔绘就,呼之欲出。黎明将至,伟业将成,全面脱贫注定是捷报频传,全面小康必然是九转功成。‎ ‎【篇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必胜信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阶段,越要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抓紧抓牢。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够取得决定性成就,最根本的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党全国全社会上下同心,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当前,脱贫攻坚到了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的关键节点,本来就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又增加了难度。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必须继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只有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脱贫攻坚战中,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始终发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全面打赢这场硬仗,必须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强化县级党委作为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的关键作用。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正所谓“帮钱帮物,不如帮忙建个好支部”。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也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现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把党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务转化为基层的具体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良好工作作风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可靠保障。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当前,一些地方在脱贫攻坚中仍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我们要加强扶贫领域干部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抵制和克服脱贫攻坚战中的松劲情绪、厌战情绪和只说不练、只督不战的不正之风。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增强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 ‎【篇四】‎ ‎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当前,距离兑现承诺、成功收官,只有不足五个月的时间。贫困人口全国仍有500多万,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我们整个壮族自治区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广西脱贫攻坚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又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对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群众的关心关怀,对广西脱贫攻坚工作充分肯定和鼓励鞭策,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给予精准指导、增添强大动力。因此,无论我们面临多少困难,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任何退路的硬战,必须坚决打赢打好。‎ 一是深入推进抓党建,进一步强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政治领导。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各级党组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增强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亲力亲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研究破解难题,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要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二是深入推进抓党建,持续筑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脱贫攻坚,归根到底是要靠基层党组织发挥好“主心骨”作用,带领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要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持续抓好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整顿工作,特别是对未出列的贫困村,“一村一策”落实整顿措施。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挂牌督战的县,对村党组织书记不胜任不尽职的尽快解决调整。着力推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作用,督促落实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落实激励保障措施和监督管理要求。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持续做好选派工作。加大抓乡促村力度,把乡镇班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选优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及时充实乡镇扶贫力量,保持乡镇干部队伍相对稳定。‎ 三是深入推进抓党建,加强扶贫领域的作风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加大督查巡查、问责问效力度,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心无旁骛抓好脱贫攻坚,关心关爱扶贫干部的生活、健康和安全,激励广大扶贫干部担当作为。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县乡镇扶贫成效考核、行业扶贫考核、定点扶贫考核、平时考核等常态化扶贫考核机制,认真抓好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严格执行贫困退出的标准和程序,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战。‎ ‎【篇五】‎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时曾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目前,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基层帮扶干部从贫困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重点解决贫困群众“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等问题,通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扶贫专项资金筹集分配、扶贫项目及时落地、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等不同方式,切实解决和改善贫困人口的实际困难,使贫困群众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努力消除困扰他们生活的痛点与难点。在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依然避免不了部分群众还存在“精神贫困”现象,有些群众以“贫困为荣”,以各种理由向各级政府“诉苦”,生活贫困解决了,思想贫困却日渐严重。面对这一现象,必须扶贫先扶志,必须根除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不良思想,鼓励他们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同时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让他们意识到,在脱贫路上,政府只是领路人,给人民创造基础外在条件,最终还需充分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自身培养一技之长,找寻自身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在创造自身物质财富的同时,回馈国家和政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