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6-05 发布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 ‎  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   一、提高学生的热情及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要用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教学环节去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适宜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发挥其主导作用,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培养良好习惯。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要条件。低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但贪玩好动,学习缺乏恒心,坐不住。由此,我要求学生养成“习惯”:1、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2、认真倾听和积极独立思考的习惯(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想想看他说得有没有道理、你的想法是什么);3、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审题,要求边指边读,读中画出重点字、词,格式正确,细心演算,对于错题要知道错误的原因,认真改正);4、不懂就要问的习惯。在学生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对勤奋好学的学生,要树立榜样作用,向他们学习;对学而无方的学生,就要指引他们找到合适的、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对缺乏恒心的学生,要多点鼓励,使之增强信心;而对于怕苦怕累的学生,就要加强督促检查,协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所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应紧紧抓住课堂上的时间,而抓住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及练习设计等方面合理搭配,最佳集结,充分发挥各个教学因素的作用。   1、明确教学目的,使教学要求准确化。教学中,教师要弄清大纲对每个知识点的具体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发挥教材的功能,克服学生认知的偏差,准确确定教学目标。   2、认真组织教材,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对教材的加工和组织是课前的必要工作,教材组织得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组织教材时应注意两点:1.要找出新旧知识的连结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2.要适当减小新授内容的“坡度”,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3、精心设计练习,使教学目的完整化。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设计的科学合理,对于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节新课的练习通常有:复习性练习,要与新知识有联系,为新知识作准备。尝试性练习,即对新知识的领会、记忆和模仿。巩固性练习,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加深、综合对比、变式训练、形成技能。   4、恰当选择教法,使教学方法最优化。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班级情况及现有教学设备条件等来决定。   5、科学安排时间,使教学结构合理化。科学合理地安排每堂课的时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准。新授课要做到复习适当,接触新知识要快,理解探索重点要慢,训练重点要实、要透。复习课、练习课要根据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四、紧抓学习三部曲,是提高学科质量的关键。   预习:曾认为数学不需要预习,自从虞校长建议加强学科的预习以后,也开始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实践证明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了课堂听课的效果。预习的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课堂:新知识的接受、解题能力的培养、数学成绩的提高,课堂是主战场。因此需要特别重视提升课内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听课方法。常说上课时要跟上老师的思路,而怎样跟上思路 呢?首先要培养学生在每道例题的展开之初积极地独立思考,比较与以往题目的不同;然后找到解题关键,预测解题步骤;最后结合老师的点拨,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讲解的不同。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好数学的保障,如果学生养成了在课堂上 ‎ “认真倾听、勤于思考、有疑必问、反思归纳”的品质,就不怕学不好数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体行为还需老师调动学生的许多非智力的情感因素来实现。   作业:“上课听听是懂,作业做做就错”。好多学生总有这样的感觉,所以要想学好数学,加强练习是不可避免的,它对学习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多练习可以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练习应以课本上的习题和配套的《补充习题》为准,基础题绝不能丢,熟悉它们的呈现方式、解题步骤、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是提高知识与能力的基础。如果把学习当作我们的饮食,基础题就相当于我们一日三餐中的正餐,需要它来完成基本的营养供应,而适当的提高题是我们的加餐。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提高题可以帮助他们开拓思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掌握解题技巧,是提高学科质量的辅助。   学科质量的一大显性体现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要求学生拿到题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逐字逐句读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有时候也可以划出关键的句子,圈出重点的词语,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熟练选择笔算和口算。我常对学生说:能口算的不用笔算,但用1分钟能笔算完成的题目,不要化5分钟去口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要记住常用或特殊的计算。如:八分之一就是0.125 等常用分数与小数间的换算,125×8=1000,12×12=144……计算快了,花费的时间少,思考与检查其它题目的时间就多了。   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问题是怎样分析联想探索出来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达到检查的目的。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