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70 KB
  • 2021-05-31 发布

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论文五篇与音乐教学论文五篇

  • 4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论文五篇与音乐教学论文五篇 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论文五篇 ‎【篇一】‎ ‎【摘要】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还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但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仍然存在“重认知,轻情感”现象,即重视培养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忽略培养学生情感,以致于阅读教学始终处于消极情感状态当中,阻碍学生学习。对此,本文则从重视情感教学目标背景、创设知情并茂阅读课堂以及构建和谐班级氛围等分析情感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情感教学;应用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该阶段教学目的应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扩大和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尤其通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应用英语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多数英语教师在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过于侧重课文词汇、短语和语法并以及语句翻译,保证每个学生能在听懂的基础上在考试中获取高分。但这种教学模式只会越来越淡化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很少拓展文章主题,因而需要英语教师从多方面应用情感教学,促使学生形成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1影响情感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施因素 ‎1.1似是而非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理念在相关历史时期有其正确的一面,也有其落后的一面。大部分教育理念在数千年沉淀后内化为民族教育基因,对情感教学开展产生影响。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在传统落后观念和应试教育思维影响下浓缩为智育,忽视培养学生情感体验和综合素质。高中英语教学无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都具有功利化趋势,正是因为高分低能的教育弊端影响学生发展。‎ ‎1.2唯分是从升学制度 唯分是从的应试制度严重影响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关注,更是阻碍开展情感教学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该制度背景下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目的并以此为基础的评价和择校制度,无疑打消教师开展情感教学积极性。正是在这种学校、家长和社会过度强调的应试教育而导致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放弃新颖式教学方式,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1.3重知轻情教学组织 重知轻情是当前课堂教学常见现象,阻碍教师关注学习情感态度。教师在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中过于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忽略学生情感体验,严重抑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和课时量限制,部分学生经常无暇顾及学生情感态度,甚至因没有及时完成既定教学任务而心生浮躁,导致课堂气氛压抑。部分学生也表示多数英语教师依旧运用满堂灌教学方式,让学生背诵英语课文,长期以往学生无法享受学习乐趣。‎ ‎2情感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1重视情感教学目标背景 有效达到情感共鸣 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多数英语教师虽然认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目标,但实施力度不足。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基本不会考虑情感目标。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开展情感教学先进理念,行动层面却无动于衷,因而在阅读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只单单围绕知识目标开展,而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英语而学习,毫无兴趣。所以需要英语教师注重情感教学目标,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例如在学习Unit 1 Anne's Best ‎ Friend一课为例,该篇课文情感目标为让学生了解二战时期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历史以及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再通过阅读《安妮日记》体会该篇课文作者在恶劣生活环境下对大自然以及和平的渴望并坚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珍惜和平下的幸福生活。当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就可在此基础上教学活动,提高情感教学效果。此外英语教师在情感教学中还因更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其中课文背景就是学生作为感兴趣的内容,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讲解课文背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渗透情感教育。同样以Unit 1 Anne's Best Friend一课为例,英语教师就可为学生简单介绍二战时期犹太人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甚至可以引入中国上海接受犹太人入境的知识。多数学生对此段历史处于模糊情况,教师讲解之后则立即被吸引,学生十分期待阅读安妮日记,想要了解她在日记中都记录哪些内容,最后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2.2创设知情并茂阅读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重点和难点,更是英语教师感觉教学困难的组成。英语作为世界上通用语言,自然而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因而需要改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情感教学可以采取任务型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兴趣才能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英语学习活动当中并带着探究心情学习课文。高中英语要学习较多课文,教师在制定任务时应从实际内容着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A taste of English humor一课时,英语教师可以将课文和影视片段欣赏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英语阅读积极性。在学习卓别林课文内容时,同样可以结合卓别林电影片段引导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理解。必要时英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合作小组执行任务,小组成员需互相监督任务完成进度以及结果,借此纠正错误学习方法或展示优秀学生作品,促使学生自我监控,提高阅读学习效果。‎ ‎2.3构建积极和谐班级氛围 实现良好师生互动 相关教育者认为,新时期教育家应具有远大教育目标和理想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长期的教学经验。高中英语教师,需要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人格魅力,积极营造和谐班级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处于友爱和平等的交往环境当中,尤其教师应学会关心学生成长和尊重学生发展并充分相信学生。教师经常和学生聊天,从中得知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而学生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重视和关注,拉近师生情感。与此同时还要在学生之间营造友爱和平等的交往氛围,因为班级是学生交往和实现自我价值舞台,因而班级学生之间应平等交流,相互理解尊重,不因家庭条件、是否担任班干部、学习成绩、身体情况等各方面因素而对学生区别对待。常言道:“亲其情,信其道”,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核心即“以人为本”,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是班级主人,更是自身学习、生活和发展的主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即尊重和关爱学生,让学生享有自我发展和选择和权力。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拉近学生师生情感互动主旋律,师生只有相互依赖和尊重的亲密关系,并以热爱、关怀和诚挚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升华学生思想认识。‎ ‎3结语 总之,情感是学生学习动机,可以启动学生内在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解决学习中思想和心理问题。因而高中英语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认知和情感相结合,除了要为学生传输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语言技能。通过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福,程红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以《高中英语(必修1)》Unit ‎1 Anne's Best Friend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21):146-148.‎ ‎[2]高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德育渗透探究——山东省2016年高中英语德育优秀课例观摩感悟[J].英语教师,2016, 16(19):61-63.‎ ‎[3]喜小龙.情感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4]刘伟.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生英语,2016(30).‎ ‎[5]李文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校园英语旬刊,2017(11):144-144.‎ ‎【篇二】‎ 摘要:本文以我国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探讨有效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方法。‎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实践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对高中英语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英语课堂进行全新的设计,以此激发起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合理设计课堂活动,提高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类个体,都具有七种基本智能。包括言语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流智能,自我内省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智能结构,更注重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这也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运用科学的态度,发现、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活动,充分肯定每个个体的智能和学习独特性,以此提高个体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阅读材料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文化、旅游、戏剧、科技、自然等多个方面,‎ ‎ 非常有利于教师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化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可以充分挖掘阅读内容,结合文章的体裁、话题、表达的思想情感,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通过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一)语言智能的发展 语言智能,指的是个体能够有效运用语言进行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并通过他人的语言表达,理解他们的思想,并利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必修一第二单元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见词汇,比如movie/film,fall/autumn等,为本次对话提供素材。让学生两两成组,对对话的内容进行设计,在课堂上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不同之处。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英语语言学习的特点,区分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巩固他们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智能。‎ ‎(二)逻辑-数理智能的发展 逻辑-数理智能,指的是个体能够理解抽象符号,并进行推理、运算、科学 分析等活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逻辑-数理智能时,可以通过猜测词义来实现。词义猜测是英语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构词规律,对生词的意思进行猜测,理解。人教版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都用黑色粗体进行明确的标示,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再对课文进行精读,并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对生词词义进行猜测,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比较容易的猜出生词的意思。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英语自学的能力,加强他们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达到发展高中生逻辑-数理能力发展的目的。‎ ‎(三)空间智能的发展 视觉-空间智能,辨别形状、空间位置关系,感知外部空间世界的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觉化的教学手段,比如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教师可以通过语篇思维导图让学生快速整体把握文本的篇章结构,对语法知识进行梳理,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放射性结构总结重难点单词、句型。思维导图能够更加直观的对信息进行展示,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开阔学生的思维。以必修一第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设计,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探讨朋友的重要性。‎ ‎(四)音乐-节奏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指的是通过音乐辨别、感知、表达,进行音乐欣赏、抒发 内心情感。在课堂教学中,音乐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愉悦性情,提高学生认知与情感水平的作用。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与学习内容及实际生活有密切关联的英文歌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智能。比如,在必修二第五单元Music这篇阅读材料,可以选择一些门基乐队创作的世界知名的歌曲,如“Daydream Believer”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发展学生运动智能 运动智能,指的是个体能够灵活运用身体动作,满足自身需要,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肢体表演的方式来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角色,激发起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发展自身的运动智能。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三第三单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阅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改编课文短剧,在课堂上表演。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展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肢体表达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六)发展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指的是个体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够感知他人的情感,并做出反应。在发展学生人际交往智能方面,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学习到人际交往的方法,学会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比如,必修二第二单元 The Olympic ‎ Games的阅读内容,是通过虚拟采访,为人们讲解奥运会的基本情况,以及古代和现代奥运会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采访活动,通过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担任记者和采访对象进行问答,这样的活动设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课文结构的理解,并且有效地训练学生对关键信息进行提炼、分析的能力,锻炼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 ‎(七)自我内省智能 自我内省智能,指的是个体具有反思、内省的能力,并通过合理的计划与引导,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能,增强自身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自我评估策略,让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更好的认识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估,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进行正确的评估,并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发展他们的内省智能,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发展个体智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层次的挖掘教材内容,更好的理解阅读教学的意义,并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三】‎ 摘要:随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文化品格也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为了培养高中学生文化品格,增强文化自信,中学一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成品书籍,深挖现行教材,编写相关校本课程,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使学生“有米可炊”,成为未来几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主力。‎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文化品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一、当前形势与英语试题 自从2014年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以来,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中学教育的热点。培养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几大类,主要有培养语言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和培养文化品格。为了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向高中学生介绍中外文化,尤其是用英语对高中学生来讲述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是一线英语教师们一直都在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应对日益升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高考、省考以及莆田市考考题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I、II书面表达、2017年莆田质检英语书面表达以及2015年福建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都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应用。让考生通过应用文的写作,向国际友人传扬中国文化。I卷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向自己的英国朋友Leslie介绍唐诗以及唐朝的历史;II卷书面表达采取提高写作水平的方式是让考生邀请外教 ‎ Henry参加有关中国剪纸的艺术展。无独有偶,2017年莆田质检英语书面表达也有关唐诗题,要求考生一李华的身份,向美国朋友介绍唐诗以及唐代诗人。而早在2015年,福建高考的英语书面表达则要求考生用英语写一篇有关“凿壁偷光”的短文,考查了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美德的能力。‎ 二、教学建议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将走向世界,我们的高中学生也将担负起传承中外文化交流的中间作用。英语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工具,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应当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是笔者调查发现现今高中英语教材向同学们传递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外”为主,介绍西方名人、节日、风土人情等内容居多,而教材中鲜有用英语介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的内容。高中英语课较少传播中国本土文化,同学们缺失本土文化输入,不能体验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不同程度上患上“中华文化失语症”。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注意教材特点,探索中华传统的文化特点,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能够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创新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把文化品格的培养渗透于日常的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当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1.选择教材 高中学生普遍英语词汇量不多,吸收地道纯粹英语视听材料的能力有限,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传授中国传统文化任重道远。教材选取方面应当图文并茂,语言简单易懂。教材可以是系统地、较全面地涵盖中国上层建筑的政治历史、宗教文化、风俗习惯、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大部头”。周仪编写的《中国文化概论》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及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是一本不错的教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选择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教材,比如许渊冲先生创作的《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中国古诗词鉴赏》,该书就能够详尽诠释中国古代诗词,选择这些有针对性的教材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诗词的美,也为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诗词翻译典范。‎ ‎2.编写校本课程 任何的教材的使用都要根据学情。正因为现有的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情的传统文化论著一本难求,一线教师可以根据所在校的学情进行校本课程的编纂。如二中老师编写的《中西方文化比较面面观》校本课程,适合本校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领悟进而提高文化品格,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自信。‎ ‎3.深层次挖掘教材,传承中国文化 ‎ 英语教学应立足于统一的授课教材。结合英语教材中的各课课文,有针对性在各课文中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的讲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一些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英语知识,也能够培养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兴趣。比如,人教版教材中的  Festivals and ‎ Celebrations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外国节日以及人们在该节日风俗习惯。这一课的教学当中,对中国的节日只是简单带过。教师们就可以深挖教材,进行拓展,设计中国传统节日的教学环节,对于我国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具有浓厚中国文化底蕴的节日进行渗透,安排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名称,介绍该节日的活动,介绍该节日中的食物等等,使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养文化品格,增强文化自信。‎ 三、结论 ‎ 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校园。中学英语教学工作者要领会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把握住这一契机,钻研改革教材,研究校本课程,挑选对我校学生最为合适的论著,来丰富高中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让同学们能够养成更好的文化品格,为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为传承中国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 ‎【篇四】‎ 摘要:微课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被广泛关注及运用的教学辅助手段,能够对现代教学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理念陈旧、对新课标贯彻不扎实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实现微课与英语课堂的融合,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关键词:微课;高中英语;融合 前言:在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发现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能够实现对课堂的进一步突破与发展,为课堂教学带来焕然一新的面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微课已经在诸多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在实践中教师仍然需要关注到运用微课不是单纯的引入,而是要实现深度的融合,不断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本文即针对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思考,以期为日后教学实践的发展做出启示。‎ 一、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及微课运用意义 ‎(一)高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形式单一 在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这与教师的教学思路有着重要的联系。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发展多年,但是许多高中教师的教学思路仍然未得到转变,加之高中阶段受到高考的压力,教学工作往往更为审慎严谨,教学工作更具功利性,围绕最终的考试展开教学工作,教学中更为倾向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这些教学思路之下,课堂教学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中教师角色转变不到位,很多教师仍然将教学的重点关注到对教材知识的研究与讲解中,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课堂的主体而存在。二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较为单一,更多的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往往将课堂教学转化为要求学生将知识进行记忆、对内容进行积累,通常是以背诵为主,实际上这与语言教学是相背离的。‎ ‎2、对新课标执行不彻底 在当前教学中,也有部分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进行改革的尝试,然而在具体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问题,难以真正发挥新课标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关注到对新课标的拓展与发展,并且做出尝试,但是却会不自觉的发生一定的偏差。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看似热闹的小组合作背后却蕴藏着一定的问题,如对学生的分组过于随意,未考虑到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层和差异性,而是盲目的进行了小组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不强,而教师对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参与度不足,不能从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推进教学工作。在设计课堂提问环节,教师的提问也往往是奔着互动而去,忽视了对学生本身对知识的理解的考察,由此看似丰富的提问教学也走向了形式化。整体而言,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对于新课标的实践性把握仍然存在着偏差,使得教学改革逐渐流于形式,难以真正体现其意义及发展性。‎ ‎(二)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1、为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微课本身就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而出现的教育新方式,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面貌。在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 ,借助于微课实现教学的全面突破,不仅带来的是教学形式的丰富,更是教学思路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微课的融入已然使课堂出现了许多新的可能;在教学情境构建、内容突破等方面都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另一方面,微课的融入也为翻转课堂、师生互动等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教学组织形式带来新的发展与体验。在当前教学中 ‎ ,教师能够更多的关注到将微课带入到课堂中,实现与教学的深入融合,与传统教学的语言讲解、教具展示等进行结合,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2、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通常是在5到8分钟之内的短小视频,在形式上短小精悍、直奔主题;在内容上带有明显的趣味性,能够快速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在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微课内容,能够给课堂带来新的风貌,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增色。当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困难时、当学生开始学习时、当引出新的问题时……总之,在不同场景带入不同的微课内容,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能够实现知识的有效融合,能够帮助学生以新的视角去接收所学知识、寻找到学习的乐趣等,快速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在当前教学中,微课的融入,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帮助。微课的内容往往比较精简,能够以简洁凝练的形式将重难点知识快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直接地接收知识,快速掌握知识点;形式灵活的微课,能够使学生实现随时学习、随地学习,在课下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根据微课进行预习或回忆。在学习过程中,微课的时间比较短,对于高中阶段时间紧张、内心焦躁的学生而言,正好能够满足其需求。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了自主意识,对于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对于知识的学习有了自己的观点以及掌控意识,加之教学越发的走向总复习,需要及时回忆以往的知识,此时有了微课的辅助,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微课与高中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措施策略思考 ‎(一)在课前预习中运用微课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微课展开课前的预习。在课前预习中运用的微课可以提供两部分准备。一部分内容是具有趣味性的。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微课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电影片段、演讲片段等,先将学生的关注点及兴趣带入到课堂中。例如在学习“Robots”这样的内容时,可以选择关于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的电影片段,为学生进行展示。在微课教学中加入英语电影的片段,一方面激发学生的英语表达和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简单了解关于机器人的知识。另一部分内容是具有知识性的。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预习有了一定的自觉性,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对于一些知识点会有困惑,此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的微课,或者是此刻能够用到的以往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的微课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微课展开教学,增色课堂教学。首先,在课堂中运用微课可以调动兴趣、烘托氛围,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微课的内容形式丰富,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截取丰富的视频资源作为开始的阶段,如经典的电影片段、精彩的演讲、丰富的歌曲等都能作为课堂氛围烘托的内容,快速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1]。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突破重点与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重点与难点知识,此时教师运用相应的微课将其突出出来,能够使学生第一时间关注到知识点并且投入其中进行学习。微课的运用使课堂更具层次性,引导学生关注到知识点[2]。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作为延伸而设置一定的微课内容。当教师结束了一节课的教学时,可以在结尾放上一部分有启发性的微课视频,使学生在观看之后有所思[3]。‎ ‎(三)在课后学生的学习中运用微课 微课还可以运用于学生的课后学习中。一方面,学生可以运用微课知识进行自主的预习工作,实现翻转课堂、项目导学法等先学后教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既符合新课标精神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学习中,学生可以运用微课进行复习。高三阶段学生开始逐渐进入到总复习阶段,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对于知识的掌握及匮乏也有所不同,在此情况下,运用微课可以实现结合自己的知识进行自主的知识的补充及完善[4]。‎ ‎(四)实现特色微课资源的建设 在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想要实现微课资源的充分运用,可以尝试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课资源的设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轻松地在网络上获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其中不乏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但是这些内容并不一定是最适合本班学生的。实现微课与本班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需要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能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自主建设与研发。除了日常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师也可以根据复习需求,创设趣味词汇记忆、句子类型等的复习资源,帮助学生随时的查缺补漏,形成资源库[5]。‎ 微课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照顾到学生需求与教学需求,是要在实践中实现并检验的持续性工作。在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微课展开教学,能够推进学生的成长,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与自主学习,完善英语知识的补充及学习;也能为课堂教学进行增色,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篇五】‎ 摘要: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本文以高中英语学科教学为切入点,以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以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探讨确定TPACK要素之间关系的策略,分析应用TPACK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效果达成度分析。‎ 关键词:TPACK技术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是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于 2005‎ ‎ 年在舒尔曼(Shulman)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础上提出的。TPACK强调教师除了掌握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外,还要掌握技术教学法,其概念提出后在国际上涌现出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为技术环境下的教师能力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国内对TPACK的研究还处在内涵理解、各学科中的细化和成分分析研究阶段,对于TPACK技术在教师教育和课堂实践中的进一步应用研究还比较缺乏[1]。基于此,本文尝试以英语学科教学为切入点,围绕怎样引入TPACK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这一目的,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应用的形式及效果达成度。‎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选取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2017届高一年级为对象,入围班级的学生全部都是经过中考升学考试进入的新生,因此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研究内容 TPACK 模式下,教学课堂体系需要囊括技术知识、教学法知识和学科知识三种知识要素,即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这三种知识的习得过程并不固定,其在教学中所起到的角色也是可以互相转换。即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任何一种知识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内容或目的,比如学生通过网络讨论一个指定的话题,需要运用其他网页链接作为参考资料,教师可以将“转发网页链接”这种技术作为教学的内容,也可以将讨论的“学科话题”作为教学内容,更可以将“网络讨论”这种教学方式作为教学内容。TPACK ‎ 模式强调的是任何教学阶段教师都有意识地将技术、教学法和学科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传授,而非简单孤立地学习各种知识[2]。‎ 三、研究方法 结合我国《英语课程标准》分级目标要求,在英语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引入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电影、音乐、历史等资料片断,在课前、课后通过腾讯QQ群、微信群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互动,并以“话题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并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加深对课堂知识及相关联知识点的理解。‎ 四、案例分析 本文以人教版英语必修1的Unit One Friendship这一节课为例,具体分析TPACK模式下,教学课堂与多媒体、互联网及即时通讯工具的整合应用。‎ ‎(一)课前话题讨论 工具:班级腾讯QQ群或微信群、互联网 话题:1. 引导学生对“友谊”和“朋友”这两个概念进行思索。由老师在班级群里任选一位同学,用三句话对其进行特征描述,描述后由同学一起猜是哪位同学,猜出后由被描述的同学接下来给出下一位同学的特征描述,以此轮流下去,已被描述的同学不可再被描述。2.‎ ‎ 让学生知道友谊不仅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牧羊人经常会跟自己的羊说话聊天,护林员会呵护自己林地上的每一棵树,热爱玩电脑的同学可能会觉得生活就只要一部电脑就满足了等等这些例子当中,牧羊人与羊、护林员与树、爱玩电脑的同学与电脑是不是可以说是“朋友”关系呢?朋友可以是物或者动物吗?可以的话请同学们再列举出实例。‎ ‎(二)相关资料查找预习 工具:班级腾讯QQ群或微信群、互联网 预习内容:教师在同学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后,对讨论进行总结,同时交代相关资料的查找预习:我们现在通过腾讯QQ群(微信群)彼此交流,也经常通过电话、邮件、书信、微博、空间日记与远方的朋友进行沟通互动,那么像这些通讯工具是不是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朋友,至少我们都是直接跟他们说话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可以是我们现实里任何一个朋友的代言人,所以说,它们都是我们的朋友。今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位特殊的朋友“日记”,它有自己名字Kitty,它的主人叫Anne,她们就是我们即将要学习到的一篇文章的主人公。大家是不是对这位朋友有些兴趣呢,下面是几个老师看到的有关于这个故事的描述材料,大家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先了解一下(材料网址略)。‎ ‎(三)多媒体课堂教学 工具:多媒体影音设备、PPT 教学内容:1. 由老师以PPT课件简单介绍安妮的一些情况,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安妮把日记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让学生根据课前查找到的材料发表看法。2.‎ ‎ 老师对学生的看法进行点评,然后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同学们展现《安妮日记》节选片断,结合片断故事,将同学们引入课堂主题教学,并围绕怎样描述朋友、怎样表达自己对于友谊的观点、了解朋友不是仅限于人类以及朋友的真正含义等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词汇、语法知识(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并进行操练。3. 由老师提出假设:如果你是身处在二战时期的一名犹太人,出门随时会遇到人身危险,因此你不得不躲起来很长的时间,那么你会选择躲在哪里?会用什么方式去感受自己深深思念的事物。然后由同学分组进行讨论,并选派一个人进行阐述,以此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达到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 从《安妮日记》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即使在战争年代,主人公也没有忘记“友谊”,而是把它当成一种精神寄托和依靠。请同学们围绕这个主题,写一篇英文日记,表达对这种感情的理解。日记作业要求通过邮箱发送给老师。‎ 五、效果达成度 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互联网及即时通讯工具的整合,一方面,使课堂知识得到有效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即时通讯工具,在实施过程中明显发现它能够有效改善师生之间由于不熟悉所带来的陌生感,中学生在群聊中更能够利用小组学习展开讨论,并且敢于彼此提问并讨论分析各自的疑问。另一方面,整合后的课堂需要学生掌握群聊互动、查找网络资料、邮件发送等互联网技术的操作,从而提升其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由此,在 TPACK 模式下构建的教学课堂能够使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得到同时的传授和练习。‎ 音乐教学论文五篇 音乐教学论文五篇 ‎【篇一】‎ ‎[摘  要]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适时的插入钢琴教学,让钢琴点缀音乐课堂,帮助学生练习音准、掌握节奏、培养乐感、激发情感。钢琴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良好的辅助作用,它帮助学生提升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让高中音乐课堂更加丰富、更具魅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钢琴;教学 音乐的教学是离不开钢琴的,高中音乐教师要把钢琴和音乐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聆听钢琴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音准,在钢琴教学的配合中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感知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提升音乐的感知力。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钢琴旋律进行轻声哼唱,用钢琴 带动学生的内心情绪,打造音乐课堂的生动性。‎ 一、视唱乐谱时,练习音准 学歌首先要学习乐谱,乐谱学习会帮助学生解决旋律和节奏的重难点,防止学生演唱当中的走音和节奏不准现象。教师要在新授歌曲中巧妙的结合钢琴,让学生跟随钢琴进行视唱乐谱的练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提高音准。结合钢琴让学生精确地唱准乐谱旋律,学会了 在听辨中歌唱。‎ 例如,在学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了视唱乐谱的练习,教师先用模唱教唱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通过教师弹唱学生模唱熟悉歌曲乐谱,然后再进行跟随钢琴模唱的方法继续视唱。这个环节钢琴成了教唱的老师,学生在钢琴的配合中 轻松地找到音准,并通过钢琴的辅助作用完成独立识谱,这种钢琴弹唱进行模唱的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十分有效,钢琴在视唱环节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视唱旋律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集体的跟随钢琴视唱了,这里的集体视唱仍离不开钢琴,因为在集体当中总会有音准相对差一些的学生,他们的演唱会影响到其他学生,钢琴的弹奏让学生们找到了正确的音高,让他们在听辨中纠正自己的音准,钢琴成了他们歌唱的依据,帮助他们在聆听中提升自己的音准。‎ 对于音乐学习来说,视唱乐谱是不可省略的一个步骤,而钢琴在视唱环节又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音高,让他们在听辨中提高自己的音准能力,也让他们在跟琴视唱中变得更自信,能够自信满满的歌唱。‎ 二、试填歌词时,掌握节奏 歌曲旋律基本掌握之后,就可以进行试填歌词的环节了,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钢琴试填歌词,让学生准确掌握歌曲节奏。钢琴在这一环节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跟随钢琴的过程中感知节奏的快慢,掌握乐句中的节奏型,顺利完成歌曲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学习歌曲《走进新时代》时,教师就通过运用钢琴伴奏来进行试填歌词。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如何看连音线,告诉学生当不同的音上边出现弧线连接时,就代表着这些音要唱成一个字,这个弧线就叫连音线,学生学会了看连音线,就学会了试填歌词。教师讲授完这个知识点后,就让学生跟随钢琴进行练习,学生们从前边跟随钢琴旋律试填一遍歌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纠正和重点强调,教师指出学生们容易出错的乐句,进行反复加重的练习,让学生加深记忆,解决音乐作品中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词节奏旋律,教师可以展开单个学生跟琴演唱,为了让学生感知趣味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歌曲乐句接龙的练习,教师钢琴 弹奏整首歌曲,学生每人一句进行接龙歌唱,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连贯性,让学生在趣味连接中熟悉歌曲的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节拍。‎ 试填歌词结合钢琴伴奏,让学习变得更轻松。学生在钢琴的辅助作用中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节拍,并在钢琴的旋律重复中熟悉了歌曲的音调,钢琴让他们感知了歌曲的速度及情感,帮助他们更快速地学会歌曲。‎ 三、轻声哼唱时,培养乐感 高中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养成学生轻声哼唱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跟随钢琴旋律进行轻声哼唱的练习,培养学生更好的乐感,教师要在钢琴弹奏中创设轻声哼唱的意境,让学生享受这个过程,并在跟琴演唱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 例如,在欣赏歌曲《黄水谣》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跟随钢琴的轻声哼唱,这个教学环节可以安排在学生反复聆听歌曲之后,学生对所学歌曲有一定的认知时,教师带领他们用轻声哼唱的方法进一步熟悉,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认真地听辨钢琴旋律,而且轻声哼唱容易让学生找到正确的歌唱位置,这种演唱方法容易把高音唱的更准确,也更能表达心中的情感思想。学生要学会运用共鸣的方法歌唱,因为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把歌曲唱的更动听,避免了演唱当中的大声喊叫,有助于学生保护自己的嗓子。教师要让学生在钢琴的旋律带动中感知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准确无误的跟随钢琴轻声哼唱,让钢琴优美的旋律带动学生灵动的思维,淋漓尽致的感受音乐课堂的美好。‎ 学生哼唱的依据是钢琴,钢琴成了学生演唱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有了钢琴学生的情感投入才能更自然、更到位。在钢琴的带动中学生们能够把旋律和节奏表现得更准确,他们在轻声哼唱中聆听钢琴的声音,在音乐听辨中提升了自己的音乐感知力。‎ 四、经典欣赏时,激发情感 高中音乐教学中有很多欣赏的沟容,欣赏教学不同于歌唱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聆听中提升各种音乐能力,教师在欣赏课中也应该结合钢琴内容,让音乐课堂在钢琴的带动中更具活力和精彩。‎ 例如,在欣赏歌曲《祝酒歌》时,教师就巧妙地结合了钢琴的内容,让学生在钢琴的带动中展现出更多的激情。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听赏的热情,在初听歌曲后让学生欣赏教师的现场范唱,教师结合钢琴弹奏进行自弹自唱,声情并茂的演唱《祝酒歌》,学生在这种演唱形式中更真切地感知音乐的情感。教师在弹奏中要表现出歌曲的欢快情绪,钢琴在这里起到了渲染气氛和表现情感的作用。除了教师范唱要用到钢琴弹唱之外,听赏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跟随钢琴伴奏进行歌曲旋律的哼唱,让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旋律特点及节拍特征,让音准、节奏、情感在钢琴的辅助下得到了良好的提高,并帮助学生增强音乐作品的表现力。教师在伴奏的过程中要注重钢琴演奏的情绪表现,从而带动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现。‎ 音乐欣赏课中要科学的结合钢琴伴奏,用钢琴现场的生动效果去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够用更充分的情感去表现作品。教师现场的示范弹唱以及学生跟随教师钢琴伴奏的演唱,在钢琴的辅助作用下,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总之,在高中的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可以适时的插入钢琴元素,来提升音乐课堂的生动性。教师教学与钢琴伴奏巧妙的结合,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技能;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篇二】‎ ‎【摘要】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要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作者通过研究与实践经验发现,音乐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课内外相结合,以及正确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上好一堂优质的高中音乐欣赏课。‎ ‎【关键词】音乐欣赏 高中 情感体验 音乐,毫无疑问是高中教学中最充满情感的课程。高中音乐课的重要内容是音乐欣赏。什么是音乐欣赏呢?它是学生借助于听觉,培养乐感、提升艺术修养的审美活动。高中音乐欣赏课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想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师要怎么做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与不断的研究,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建议。‎ 一、情感体验教学 ‎1.高中音乐欣赏课中情感体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情感体验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究音乐的热情。高中学生正处于活泼、情感丰富的青年期,音乐具有各种各样的类型,高中学生的情感特点总会在某种类型的音乐中得以体现,因此需要教师为学生充分地提供情感体验的机会;音乐具有不可阻挡的魅力,也许部分学生在一开始并不喜爱音乐,欣赏的机会多了,自身的情感与音乐必然会迸发出强烈的火花,音乐消失了,但自己内心的感受是深刻的,从而引发学生探究音乐的热情。二是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与人格的完善。音乐欣赏是审美活动,高中学生因为形成相对独立的思想,在欣赏音乐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感觉,音乐教师只有坚持情感体验原则,在学生的情感与音乐连通的时候,起重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到达审美的高度;在音乐欣赏课中,通过老师的教学,学生一次又一次产生情感体验,经过不断的积累,情感日益丰富,精神面貌逐步升华,学生的人格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完善。‎ 音乐是易于表现与传达情感的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音乐富有情感,人类也富有情感,两者一拍即合,因此,对学生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应用情感体验教学,不管从横向还是纵向来说效果都是最好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开启音乐旅程的通行证,有了这张通行证,学生才能深刻地感受音乐的神奇魅力,领悟音乐的美好。‎ ‎2.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的教学建议 第一,多种教学手段、方法的运用。首先可以播放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机会经常听到的经典名曲,比如《欢乐颂》、《献给爱丽丝》等音乐名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生与音乐欣赏的隔阂,使学生产生对音乐欣赏的信心,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在欣赏有些陌生的音乐作品时,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熟悉,教师可以先用通俗、有趣的语言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整体内容向学生作个简要分析,然后通过多媒体资源播放课前精心准备的演奏这部音乐作品的视频,再重新播放音乐,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听完这部作品的情感。音乐教师应有明确的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的课程目标,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努力达成目标。‎ 第二,音乐自身内容(音乐的要素)的训练。音乐艺术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在欣赏课中,可以开展多次的节奏练习,使学生亲身感受音乐之美。节奏有快慢之分,会带动人们不同的情感。一般来说,节奏快则易激动、兴奋,节奏慢则平和或悲伤。教师运用音乐自身内容的训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情绪体验。‎ 第三,以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根据。高中学生正处青春期,他们的心理特点是活力充沛、感情热烈等。根据这样的特点,教师在课中多播放正能量、符合高中生心理特征的音乐,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完善他们的内心情感世界。‎ 第四,与时代、学生实际的结合。当今高中生生活在流行音乐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现在的高中生平常更多地是在欣赏流行音乐,因为其通俗易懂的特点似乎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音乐是包容的艺术,古典音乐可以表达情感,流行音乐同样也可以表达情感。教师用流行音乐进行导入,将古典音乐与其相联系,打破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陌生感;教师也可以用流行音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一起体验、探讨流行音乐,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流行音乐有好坏之分,教师应该选择传递正能量的流行音乐,不仅可以抒发学生的音乐情感,而且具有审美教育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慎重地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 二、课内外相结合 在课内方面,一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欣赏音乐之后所产生直观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用通俗的语句,可以用舞蹈形体动作来展现,或者用抽象的线条符号;   二是可以让学生扮演音乐作品中的角色,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投入角色,尽可能地使场景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亲身感受角色的情感,有助于他们走进音乐,在表演中产生情感体验;三是学会利用教室以外的场地,音乐欣赏课非常需要学生的参与,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原因比较害羞。放不开,因此不一定要把音乐欣赏课关在一个小屋子里,为了让学生大胆参与,可以带学生去教室以外的场地,例如,在操场做音乐游戏,通过游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释放心灵,放声歌唱,融入音乐之中。‎ 在课外方面,因为学生除了音乐课还有其他课程,有比较重的学习负担,所以不能布置音乐作业占用太多的时间。但是,可以通过在课上的教学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欣赏音乐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功能,利用这个功能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觉地欣赏能够与自己情感产生共鸣的音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给予自己力量的音乐或是录制美妙有趣的声音,在课堂上留些时间让学生分享。这样通过课内外结合学生不仅掌握了音乐知识,也体验到欣赏音乐的乐趣。‎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 在当今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既使音乐欣赏课堂更加和谐、更有活力,也优化了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要求音乐教师改变以前  的教学手段,将高中音乐欣赏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通过观察与研究,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要过度使用多媒体设备,容易造成学生学习重点的混淆,教学目标无法实现;二是教师要注重引导作用,在进行多媒体展示后,教师要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详细地解说,比如这部音乐作品的内涵与寓意,不然学生只是迷糊地听,不能起到学习与情感体验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总而言之,为了上好一堂别出心裁的优质高中音乐欣赏课,我们音乐教师只有深化情感体验教学、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正确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帮助学生走进音乐、欣赏音乐。通过音乐欣赏课,使学生感悟音乐之美,获得情感体验与共鸣以及思想精神的满足。同时,音乐教师要通过积极探索与创造,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而提升其领悟生活与生命的素养,使音乐教育具有实质性的美育意义,使高中音乐欣赏课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篇三】‎ ‎【篇四】‎ 摘要:低年级学生的个性具有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等特点,唱、听、做、想等活动都不能持久。特别是有些特殊的学生更要时刻关注他们,提倡不放弃,不抛弃。每个学生都是潜能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不能因为不合群的行为就抹杀了学生学习权力。丰富的生活体验能让学生的表演接地气,如果教学脱离了生活,那么学习也就显得空洞无味。‎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音乐教学;感悟 这是一群低年级的学生,这一学年我从中心小学交流到村小,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跟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上起课来也稍微轻松了一些。本文是我在乡村小学从事低年级音乐教学的一点感悟。‎ 教育应适合“实际生活”‎ 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应以乡村实际生活为指针,必须适合“乡村实际生活”。作为一线教师,时刻秉承这一思想,并将这一理念运用到教学中来。还清楚地记得在教学歌曲《咙咚呛》导入歌曲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放音乐《春节序曲》),随着欢快的音乐,我们来到了教室,小朋友们,今天发现教室里有什么变化?生1:有灯笼。生2:有鞭炮。生3:有彩带……师:这像一个什么节日?生:像过年。学生们一下子进入到学习氛围中来,这种设计就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学习歌曲也就更加轻松愉悦了。‎ 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低年级学生的个性具有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等特点,唱、听、做、想等活动都不能持久。‎ 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片段回放)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段乐曲,请同学们听一听,觉得哪一段像过年?(按序播放《雪花飞舞》《放鞭炮》选段),我在放音乐,有的学生就坐不住了,刚播放,就有个学生说:“老师,他在吃东西!老师他也在吃东西!”顿时课堂上像炸开了锅,你一句我一句,一声高过一声,似乎我的音乐没有他们的报告来的精彩。这下把我气得满脸通红,但是我及时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深吸一口气,拿起了手中的铃鼓,狠狠地敲了几下,教室里安静了下来,跟学生们讲,这会儿我们在干嘛呀?“上课”!有个学生很快地回答了我,其他学生也跟着大声说“上课”!“对呀,上课我们能吃东西吗?应该怎么做呀?”“坐好!”“你真棒!”我对这个学生竖起了大拇指,其他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呀?“坐好!”接着,学生们很快又回到了课堂中来,音乐继续播放,学生们回到了我的课堂上来了,音乐听完了,你们觉得那一段音乐更像过年呢?“第二段”一个学生抢着说,“好的,这个小朋友说第二段,很好,老师希望你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养成举手的好习惯,要留给其他小朋友思考的余地,好吗?”“哦”那个小朋友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不过,你上课很积极,老师很喜欢你积极踊跃的学习劲儿,有时要控制一下自己,也给别人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好不好啊?”“好”听完了我的话,这个小朋友一下子又活跃了起来,还对着我做了一个“耶”的手势,意思是很赞同我的观点。低年级学生真是一个晴雨表,我也开心的笑了。有时不能因为老师的一句无意识的话而伤害了他们学习的激情。‎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不能因为不当的行为就抹杀了学生学习的权力,丧失了学习兴趣。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适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会剥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组织课堂教学时,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引导、完美的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是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活的方法“教学做合一”‎ 针对传统教育“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这一现状,陶行知提出了“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方法,活的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 ‎(片段回放)“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每到过年,人们都会用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个喜庆的日子,你们想看吗?(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制作的PPT、听赏歌曲《叔伯新年好》、英国儿歌《新年好》)。请你们也学着表演一下,可以吗?学生们都想上台表演,在我的提议和引导下,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室里一下子沸腾了,很快就到了学生展示的时候了,只见有的小组表演时把红领巾解下当彩绸边唱边舞;有的几人一组模仿敲锣打鼓,边走边唱;还有的甚至邀请老师跟他们一起欢舞起来。学生表演多样化,课堂气氛很活跃,再一次掀起了高潮。‎ 如果教学设计单一,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也会感到乏味、无趣,注意力分散。‎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是一个开放发展的方法体系,它以教学做合一为基本面,以教学做为生长点,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使方法的运用、改造与创新都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之上,体现出科学性、实用性、艺术化的特征。想想自己从教也有20多年了,每一年都会遇到不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怀着很强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应不断地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推陈出新,理论联系实际,让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时刻在我们身边回响,我相信,只要用心一定会迎来教育的美好前景!‎ ‎【篇五】‎ ‎[摘要]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变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初中音乐教学标准逐渐提升,美育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文从美育概念出发,阐述美育素养的必要性和初中音乐美育教学的重要性,对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重点阐述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教育策略,旨在加强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审美能力全方位地培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教育;融合 审美教育是音乐课堂的主要特性。在当前形势下,音乐课经常被看作是一门学习歌唱、传授技巧的课程,这并不能充分发展和实现审美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中学时期是学生思维与审美成长的成熟时期,在这一阶段实施美育教育显得尤其重要。美育与音乐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教育中须加强审美观念的建立,结合二者的艺术魅力,进行艺术教育的普及,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指借助音乐对人的思想情感、思维品质、知识技能等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音乐教育。”[1]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需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其中美育和音乐教育是不能分割的。‎ ‎“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德不但可以叫作审美教育,也可以称作美感教育。美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对美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健全的品格和卓越的素养等。‎ 美育的主要目标在于从多角度多方面提高人的审美水平,培养人的感悟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并且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途径使其充分了解和感知艺术之美、音乐之美,进而拥有更加良好的审美心态和更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音乐教育则是帮助学生提升美学感知能力、训练学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拥有对美的品鉴能力,进而提升其自身素养和人生追求。‎ 二、美育的必要性 ‎(一)美育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从根本上来说,音乐教育是一项发展和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音乐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此而美化。[2]”‎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美育属于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情感共鸣,对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教育以追求人的快乐、自由和和谐为主要内容。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我们要在音乐表演中与生活紧密联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是生活的升华,将技巧与人文内涵结合起来,通过对情感的刺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性格。例如,老师在上八年级音乐课时,通过四三拍的节奏型、脍炙人口的旋律导入《雪绒花》。观看电影片段作为桥梁,学生直观感受奥地利军官的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从而直接产生浓烈的爱国情怀。而相对于欢快活泼的歌曲《踏雪寻梅》,学生通过欣赏《雪绒花》的优美抒情、饱含深情的曲调,就会由衷感受生活的真实和美丽。‎ ‎(二)美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中学时代进行音乐教育是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3],处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音乐教育在这一时期具有独特而强大的艺术魅力。它不仅满足了学生自身审美的需要,而且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情感美学进行培养。正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4]音乐之美能使人与自然完美地融合与升华。‎ 例如,在初中学习第一首歌《茉莉花》时,老师通过讲授法描绘江南的美景,再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带领学生学习江南的精细语言。学生们首先就会被细腻而圆滑的曲调所吸引,继而仔细分析歌词,以达到了解民歌特点和方言元素的目的。表现美丽女孩对芬芳花香的羞涩依恋和喜爱,赞美纯洁的情感和美好的生活,从而让学生喜爱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在学习中,对于客观世界学生不断扩大理解,借助手、脑、眼、耳等感官,在深层次的意象里理解音乐,在积极的思维中提高想象力,这便是无形的智力启发。‎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学是初中阶段美育的主阵地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方向,其中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创造性方面,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在初中教学中有许多实施音乐教育的方法,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音乐教学还是过于倾向专业化[5]。音乐本是最感人、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最容易被人们接受和最喜爱的艺术门类,所以音乐教学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需要转变,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中学音乐的教育历来为国家教育部门所重视,从有关音乐教材和书籍的编写,到老师的个人品质,还有《音乐教学大纲》《音乐课程标准》[6]的颁布和实行,以及对课时教育效率的评估等,这些都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多次修改基础教育课程中提出音乐教学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之后,严格规定中学教育阶段一定要进行音乐教育,并规定了中学音乐课的准则。‎ ‎(二)音乐教育与美育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鉴赏艺术、领悟艺术的重要前提就是具备一定的审美水平。由于音乐教育的独特性,审美成了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老师让同学们适当了解一些音乐专业知识,可以让同学们更能体会音乐的魅力[7]。有自己的体会便是对音乐所表达的美的一定理解。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要让学生拥有正确的音乐审美观、良好的道德情操。我国近代的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审美教学应该和日常的教学相对应,这样就可以改善品德教育。”[8]这个观念尤其解释了把艺术教育加入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四、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教育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美 音乐的课堂教学应该将重心放在欣赏音乐与聆听音乐上,因为艺术的声音是音乐本身,所以应该让学生通过音乐本身来有所感悟。所以,初中的音乐课堂上需要老师创造出一个适合学生欣赏教授的音乐作品的氛围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全身心地聆听感受和赏析音乐,达到从心到身都融入音乐中的美的效果。要想设置好音乐的情景,第一步就要将背景交代清楚,内容应该包括作品所讲述的时间、地点,作品中出现的人物,以及人物内心的波澜变化。老师在进行音乐讲解时,要提前将音乐创作者的情况和此作品的所处背景交代清楚,让学生具备了解作品的基础。再去欣赏作品时,学生会设身处地地思考,音乐的美便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们的内心中。‎ 在欣赏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伏尔塔瓦河》时[9],木管乐器的演奏像是在讲述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在树木交错的山间缓缓流过,管弦合奏像是在讲述一条大河汹涌澎湃、奔流不止、宏伟壮丽,长笛吹奏出的音乐热烈活泼,整个乐队合奏时表现出的欢乐氛围,就像是在举办大型舞会一般。生动形象、冲击力强的画面加上令人动容的曲调,通过营造出的艺术氛围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 ‎(二)有目的地开设欣赏课,唤起学生情感 理解好音乐最重要的途径便是倾听,它对听众的思想有净化和拓展作用,对听众的心灵有启发作用,还对听众的精神境界有升华作用,在倾听音乐时听众会跟着律动有着极其丰富的情绪波动[10]。因此,音乐教育作为中学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重大意义必将凸显。‎ ‎(三)探究学习,多角度地分析音乐的美 研究与学习是需要身心投入的。[11]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发现、研究、探索。而在孩子的心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育的行为就是教育者觉得人需要进行学习是因为内心深处所需要的,意思就是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习行为是正常的。现代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教育的新方法,在进行探索的时候让学生主动去感悟,如,以有趣的音乐主题为开头进行简单的引导论述,或以主题为基础进行讨论的时候进行答疑引导,或最后针对老师得出的哲理来进行探讨、熟知方法,进行使用等。[12]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音乐为中心,把和音乐有关的科目与课堂结合起来进行赏析,充实教学内容,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寄托情感的地方。‎ 小结 教学体制内的课程教育计划是学校教育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办法,其中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在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是提高审美水平的主要办法之一。初中音乐课堂不能只是单纯地获得知识的教育,还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品格和情感节操,这样才能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