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5 KB
  • 2021-05-28 发布

2020小学语文教师计划安排范文模板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20 小学语文教师计划安排范文模板 计划一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XX 人,其中男生 XX 人,女生 XX 人。学生年龄小,自我约束力不强,且 刚刚过完自由散漫的暑假,还没有适应小学的生活,但绝大部分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讲文 明懂礼貌,爱交流,极个别学生性格孤僻,不爱言语,爱独坐沉思。因此,开学初,首先引 导学生通过介绍我和我的家庭,增进相互了解,促进相互认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同时 鼓励学生牢记一些简短的口令,便于有序开展课堂活动;第二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劳逸结合, 逐渐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第三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比如正确的坐姿、握笔姿 势、学具摆放等;同时采取积极正面的强化教育。对于个别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鼓励家长与老师一起努力,不断纠正、督促孩子执笔姿势。至于其他方面还有待于在今后工 作去了解。 1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主题。每个单元后还是“语文园地”,最后是《识字表》 《写字表》和新增的《常用笔画名称表》。1 个识字单元,然后安排两个拼音单元,再安排 5 个单元的识字和阅读(其中识字 1 个单元)。 第一单元学习 404 个汉字,包括数字、天地、物象、人称、人体、站坐、上下等,强 化母语文字的意识,体现识字的传统经验——口语基础学识字;注重幼小衔接,避免突然的 陌生和枯燥。 《识字表》安排 300 个汉字。《写字表》安排 100 个汉字。在每一课的 “识字”栏新 增了共 50 个偏旁部首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汉字的特点,书后还附了《常用笔画名称表》, 提供了横竖撇捺点提及复合笔画名称 22 个,对规范笔画的称谓很有好处。 新教材的标题是《我上学了》,以受教育者的视角呈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定位 准确。内容分别是:“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含《上学歌》)”“我爱学语文(分别是 三幅 图“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既暗示一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朗读、写字、口 语交际,也暗示着整个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阅读、写作、运用),语文任务明确。 安排识字 10 课,阅读课文 14 篇,既有天上地下的奥秘,鸟兽草虫的活动,非人物的 情境世界,古时候的诗文故事。又有对学生自己的活动、情感、成长、见闻,如《影子》《明 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等,“跟大 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剪窗花》等。还有体现 国家意志,比如 “我是中国人” “升国旗” 。也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经典古诗 文等, 但对古诗文的 学习,编者意图是读读背背,日积月累,不需过度解释,不需欣赏分 析。 关于口语交际——增强对话性。新教材口语交际一共安排了 4 次,分别是 《我说你 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小兔运南瓜》,基本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对话。从这, 我们可以体会到编者的用心:“口语交际”属性明显增强,交互性、活动性 更加突出,“口头 作文”的痕迹大为淡化。 关于课后练习——朗读最重要 课后练习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教学重点的标识。版 教材的课后题,除了识字写字外,一般还安排两道题,分别是朗读背诵 课文、“我会说”(或 读读说说、说说画画等)。24 篇课文(包括识字的 10 课),除了“识字 1”《天地人》没有 安排课后练习,其他 23 课,基本都安排 1~2 题(只有两课安排了 3 道题)。其中 21 课 安排了朗读课文,9 课既要朗读又要背诵,可见朗读好课 文是最重要的事,是第一位的; 背诵应限于文质兼美的短课文,“见文必背”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新教材对朗读还有多个 特定的明确 要求,如“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读准字音” “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好停顿” 等。除了朗读背诵,课后还有“读一读”的练习, 读词语、短语、语句等,属于积累性质, 给学生一些“见面”的机会, 不必去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还有其他一些练习,比如猜字、游 戏、说 话、问答等,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阅读信息的能力。 关于语文园地——趣味与积累。语文园地的名称没有变,但更注重趣味性、生活性、应 用性。全册 8 个单元有 6 个单元安排了“趣味识字”,通过数字诗、日课表、反义词、时间 词、亲人称谓、行业称呼等生活化的通道来识字。姓名 识字、牌匾识字也是这样的通道, 则安排在“我的发现”中。“日积月累”是保留的栏目,因为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两大支柱之 一。 教材安排了 4 首古诗和两次格言的学习。“和大人一起读”是语 文园地新出现的栏目,每个 园地都精选一篇童谣或童话,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字词句运用”是新栏目,每个单元都固 定安排。本册从拼音、识字、扩词、写话等形式入手,体现语言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此教材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理念“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遵 循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素养、读写积累、自主发展、活力开放等理念。 三、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 拼读 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 300 个,会写其中的 100 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计划二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量,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 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 习惯较好。本学期将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 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 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 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文 3-4 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 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三、教学总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1.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 400 个,会写汉字 200 个。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3)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 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 语气。 3.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 (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用汉字 400 个,会写汉字 200 个。 难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教学: 1.字理识字。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来看,文字学上有“六书”之说。其中的象形、会意与形 声较容易为学生理解,教材对此作了相应的安排。一年级上册的《日月水火》《日月明》展 示象形、会意的造字方法,增加趣味,又加深记忆。 2.开拓多种识字渠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以趣味性知识(主要是事物归类)和丰富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春夏秋冬》《猜字谜》。 (二)阅读教学: 1.重视朗读的指导。 2.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 3.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 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4.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 (三)口语交际教学: 1.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景地进行口语交际。 2.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 四、教学措施 1.认真专研教材,认真备课,教学准备充分,教法灵活,让课堂富有活力。 2.重视汉语拼音的学习效果,汉语拼音人人过关打牢基础。 3.采取积极正面的鼓励措施,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4.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守法意识。 5.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6.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紧密结合,协调 发展阅读能力。 7.建立学生自主阅读银行储蓄卡,鼓励家校携手为孩子阅读鼓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