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6 KB
  • 2021-05-28 发布

2020年度某区医保局扶贫工作总结供借鉴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20 年度某区医保局扶贫工作总结供借鉴 xx 年 3 月份成立以来,区医保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精 准扶贫有关精神,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深入落实医保扶贫政策, 细化各项工作举措,助力我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现将 xx 年度医保扶 贫工作总结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力推进。 实施脱贫攻坚医疗保障政策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区 政府精准扶贫重大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此我局高度重视,成立医 保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局长总负责,副局长专职负责,科室负责人为 成员,全体工作人员参与扶贫。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医疗科,落实 专人专抓,明确年度工作职责,细化年度工作任务,确保医保扶贫各 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精心组织,全面落实。 (一)精准落实全员参保。我局对扶贫办、民政局提供的建档立 卡贫困户、低保户、困境儿童、特困供养人员 xx 人多次认真核准落 实,对核查出 xx 名无能力参保的贫困人员协调区财政进行政府资助 参保,共计 xx 元,对死亡、参加职工、学生医保等困难人口基本信 息及时修改更新做好标识,确保贫困人口 100%参保不漏一人且信息 数据完整、准确。 (二)精准落实待遇兑现政策 制定《**区“两材料一兜底”健康扶贫工作方案》,对所有建档 立卡贫困户住院费用实行“3+3”医疗保险精准扶贫托底救助机制(即 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大病补充保险“三重医保”和医疗救助、慈善 医疗救助、医疗保险托底救助“三重救助”)。xx 年 5 月份和人保 健康保险公司签订了《xx 年度**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保险托底救 助协议》,投入 xx 万元,对全区 xx 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托底救助 工程,医疗保险托底救助工作有序开展,实现本区域内“一站式”结 算。截止目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 xx 人次发生费用 xx 万元,享受基 本医疗报销 xx 万元,大病报销 xx 万元,大病补充报销 xx 万元,城 乡医疗救助 xx 万元,托底救助 xx 万元。截止 12 月底对 xx 人次低保 对象发放医疗救助 xx 万元,对 xx 人次扶贫对象发放医疗救助 xx 万 元。 (三)精准落实重症慢性病鉴定长效机制 我局 8-9 月份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 疑似患重症慢性病的 400 余人,积极与**医院结合进行诊断检查,并 出具门诊病历、诊断证明。由我局集中汇总报市医保中心聘请专家统 一进行集中鉴定,鉴定结果直接反馈给参予鉴定的每位群众。对无能 力行动人员,开通绿色通道,组织专家入户鉴定,确保我区重症慢性 病鉴定不漏一人。截止 12 月底我区共通过重症慢性病鉴定患者 561 人。 三、强化宣传,提高知晓率。 一是定期开展医保扶贫政策培训会。对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第一书记、家庭签约医生细致讲解就医流程、报销比例等政策要 点,提高一线扶贫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发挥家庭签约医生入户的便 利条件,一对一对贫困人员讲解健康扶贫政策。发放宣传单及告知手 册 2000 多份,医保扶贫务实操作手册 1000 余册,医保扶贫政策张贴 画 600 余张。 二是发挥定点医疗机构窗口效应。在**区人民医院及各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入口、费用结算窗口摆放扶贫政策移动宣传栏,进一步加强 政策宣传力度。 三是重点村、户重点宣传。**局班子带队先后走访造店、店后、 栗井、府城、启心、周窑 6 村 52 户进行政策讲解,切实提升群众政 策知晓率。 四、存在问题 数据有时间差,扶贫部门数据的动态时间与我们的参保时间有差 别,导致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信息不相符,使我们建档立卡户参 保缴费工作开展不太顺利。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医保扶贫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办事处、第一书 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签约医生等组成的医疗扶贫政策宣传队, 按照“靠政策宣传打动人心、靠优质服务温暖人心、靠政策落实赢得 人心”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将各项医疗扶贫政策、定点医疗机构、费 用报销流程、一站式结算等政策制度向广大群众全面普及。 (二)全面完成 2020 年征缴工作。及时与扶贫办、民政局核查 2020 年贫困人员参保基本信息。通过办事处、第一书记宣传动员贫 困人员及时缴纳费用,保证不漏一人,确保贫困人员 2020 年能够享 受应有待遇,不再因一人患病,全家返贫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