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2.00 KB
- 2023-06-29 发布
淮南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教学检测
生 物 试 题(理)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B.染色体变异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C.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可能遗传给后代
D.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性状
2.在一只鼠的精巢中,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上所携带的全部基因本应全部相同,但实际上却有不相同的,其原因可能是( )
A.复制时发生了差错 B.联会时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C.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D.该鼠不是纯合子
3.右图是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D.果蝇单倍体基因组可由1、2、3、6、7的DNA分子组成
4.下图所示的是细胞中所含染色体,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1条染色体
B.b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
C.c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3条染色体
D.d代表的生物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
5.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中所示实验,分析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
A.在花粉形成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B.花粉通过组织培养形成的植株A为单倍体,其特点之一是高度不育
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细胞分裂时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花粉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都有可能导致人类出现遗传病
B.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的,因而某遗传病患者的父母或祖辈中一定有该病的患者
C.遗传病可能是由于孕妇服用或注射了某些具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引起的
D.先天性的疾病都是遗传病,为避免遗传病的发生,人类应提倡优生、优育
7.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种皮肤病遗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要选择单个基因控制的皮肤遗传病进行调查
B.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选取的样本越多,误差越小
C.在调查该皮肤病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随机取样
D.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患者家庭进行调查
8.如图表示调查到的某家族慢性肾炎遗传图谱,请分析,此病极可能属于(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9.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现有基因型aabb和AABB的水稻品种,利用不同的育种方法可培育出不同的类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AAAABBBB,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aaBB,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通过诱变育种获得aaBb,原理是基因突变
D.通过杂交育种获得AAbb,原理是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
11.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进化过程中,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出现了定向变异
B.普通野生稻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基因突变对普通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绝大多数是有利的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12.下列有关不同育种方法优缺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育种的最大优点是定向改造生物
B.多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快速获得性状遗传稳定的纯合子
C.人工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够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
D.杂交育种的优点之一是获得杂种并表现杂种优势
13.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F1花药幼苗符合生产要求品种
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B.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C.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幼苗 D.此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1/4
14.用烟草的花药离体培育成烟草新品种;用抗倒伏易染锈病的小麦与易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培育成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培育无子西瓜;用60Co辐射稻种,育成水稻优良品种。以上育种方法依次属于( )
①诱变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 ④多倍体育种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15.DNA连接酶和限制酶分别作用于图中的( )
A.①③ B.④④
C.②② D.①④
16.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C.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D.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17.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和基因突变的方向
C.自然状态下得到的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不是同一物种
D.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18.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一定能够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性状
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19.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杀虫剂的使用决定了害虫变异的方向
B.有性生殖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率
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D.无籽西瓜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而产生的新物种
2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21
.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下列选项中,不会导致桦尺蠖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是( )
A.随机交配并后代都成活 B.外来黑色桦尺蠖迁入
C.工业污染导致环境变成黑褐色 D.基因A发生突变
22.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
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23.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如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基因库不同
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C.图中X、Y分别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表示生殖隔离过程
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4.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浆、组织液、淋巴
C.血液、体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25.在人体细胞外液中有很多种成分,这些成分的功能不包括( )
A.催化肽键形成 B.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
C.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 D.降低血糖浓度
26.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物质交换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 B.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恒定不变
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27.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钠离子
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28.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29.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30.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 )
A.HCO3—与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使血浆pH维持7.35~7.45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C.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
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上厕所的次数会比平时少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7分)如下图所示,左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右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
为血浆、 为组织液、 为细胞内液。(填字母)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属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 。(填字母)
(3)内环境相对稳定,需要通过 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4)若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从肠腔进入B中,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 。
32.(6分)在蜗牛的天敌中,飞鸟最为可怕,它们拥有敏锐的视力、飞快的速度和锋利的爪子,蜗牛只要离开树荫和草丛的庇护,就很容易被飞鸟发现。已知蜗牛外壳有条纹(B)对无条纹(b)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1)在一个人工养殖的自由交配的蜗牛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蜗牛大约占64%,则一年后基因B的频率为 ,基因型为Bb的个体比例为 。
(2)在自然界中两种蜗牛被其天敌捕食的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推测, 蜗牛更容易被其天敌捕食。预计若干年后,无条纹基因的频率将发生的变化是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此变化是通过 实现的,根据此变化可知蜗牛将发生进化还是形成新物种? 。
33.(10分)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下表表示5个玉米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及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其中②~⑤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属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
(1)如果研究玉米的基因组,应测定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
(2)若要进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选择品系②和③作亲本是否可行? ;原因是 。
(3)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A)白粒(b)和短果穗(a)黄粒(B)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AaBb)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示快速育种方案。
①请在括号内填写相关的基因型。
②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________、________。以上方案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有________。
34.(10分)人类的囊性纤维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大多数的患者是由CFTR基因缺陷引起的。其病因图解如图甲,遗传病调查获得的系谱图如图乙。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基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遗传信息。
(2)图甲中①是指 (填“增添”、“缺失”或“替换”)。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上看,CFTR基因是通过 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另一种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3)图乙是囊性纤维病(等位基因A、a控制)和红绿色盲(等位基因B、b控制)的家系图。据图判断囊性纤维病为位于 染色体上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Ⅱ2与Ⅱ3结婚,生育一个男孩两病兼患的概率为 。
(4)Ⅰ3的基因型是 ,Ⅱ1的致病基因来自 。
35.(7分)育种工作者在大田中发现了几株阔叶且产量高的变异小麦,请回答关于这些变异小麦的相关问题。
(1)若已确定它们的变异是可遗传的,那么这种变异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还是由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请设计实验来鉴定。
第一步:分别取阔叶、窄叶茎部的________细胞制成装片。
第二步: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________细胞中的染色体。
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已确定阔叶变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判断这种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①方法:选取多株阔叶小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及结论:
a.若子代均表现为阔叶性状,则为隐性突变。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上述突变是显性突变,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纯合的突变类型?
。
淮南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教学检测
生 物 答 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B
A
A
B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C
B
C
B
D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C
B
A
C
A
D
D
C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1)B D C (2)A (3)神经-体液-免疫
(4)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2.(1)20% 32% (2)有条纹 增加 自然选择 发生进化
33.(1)10 (2)不可行 控制粒色和节长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Ⅰ)上
(3)①P:Aabb,aaBb F1:AAbb,aaBB(或P:aaBb,Aabb F1:aaBB,AAbb)
②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34.(1)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碱基对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2)缺失 控制蛋白质的结构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3)常 隐性 1/24 (4)aaXBXb Ⅰ1和Ⅰ2
35.(1)分生组织 中期
①若二者的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都相同,则变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
②若二者的染色体发生变化,则是由染色体变异导致的
(2)①分别让其自交 ②b.若后代有阔叶和窄叶两种性状,则为显性突变
(3)取其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选择阔叶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