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4.50 KB
  • 2021-04-15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河南创新发展联盟2017-2018年度高二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磷脂含有磷元素,脱氧核糖核酸不含氧元素 B. 维生素D属于脂质,能促进肠道对钾和磷的吸收 C. 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的只有蛋白质 D. 含有DNA和RNA的细胞生物中,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多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检验、生理功能的知识,考查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详解】磷脂含有磷元素,脱氧核糖核酸只含碳、氢、氧元素,A错误。‎ 维生素D属于脂质,能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B错误。‎ 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的是含有肽键的物质,除了蛋白质还有多肽,C错误。‎ 含有DNA和RNA的细胞生物中,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点睛】易错点:双缩脲试剂与肽键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含有肽键结构的如二肽、多肽、蛋白质都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只要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就是DNA。‎ ‎2.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最基本生命,H20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 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0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D. 细胞内有机大分子的水解能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水的存在形式和生理功能、水有关的的化学反应,考查记忆和理解能力。‎ ‎【详解】细胞和生物体中H20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A正确。‎ 脱水缩合产生的H20中的氢分别来自氨基和羧基,B正确。‎ 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正确。‎ 细胞内有机大分子的水解不能释放能量,氧化分解才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D错误。‎ ‎【点睛】易混点:有机物的水解不同于氧化分解,水解不产生ATP,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产生ATP。‎ ‎3.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中心体和核糖体无膜结构,有N元素 B. 组成酶的基本单位之间都是通过肽键连接的 C. 淀粉和糖原分子结构不同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 D. 参与构成ATP分子和RNA分子的五碳糖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详解】中心体和核糖体无膜结构,中心体由蛋白质组成,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都有N元素,A正确。‎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前者含有肽键,后者不含,B错误。‎ 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结构不同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C正确。‎ 参与构成ATP分子和RNA分子的五碳糖都是核糖,是相同的,D正确。‎ ‎【点睛】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相同,但空间结构不同;ATP和RNA的结构联系:都含有磷酸、核糖和碱基,元素组成也相同。‎ ‎4.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诱导,基因突变不会发生 B. DNA分子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即可引起基因突变 C. 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D.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可发生于所有生物中 ‎【答案】C ‎【解析】‎ 基因突变可以自发产生,A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只有基因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才可引起基因突变,C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C正确;基因突变的普遍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发生于所有生物中 ‎”,“基因突变可发生于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体现的是基因突变的随机性,D错误。‎ ‎5.下列有关遗传的分子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分子的多样性不仅取决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还与其双螺旋结构有关 B. RNA不仅可作为遗传物质,还具有构成细胞结构、传递信息、转运物质等功能 C. 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大于1‎ D. 与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相比,遗传物质是RNA的病毒更容易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A ‎【解析】‎ 双链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双链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相同的,A错误。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结构;mRNA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可传递遗传信息;tRNA可以转运氨基酸,B正确。DNA分子中嘌呤总数等于嘧啶总数,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应大于1,C正确。遗传物质是RNA的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6.下列关于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流经肝脏后的血液,血糖含量可能升降低 B. 血浆中含有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C. 血浆的葡萄糖可以被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 D. 血浆渗透压的髙低与蛋白质、Na+和Cl-的含量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血浆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及与组织细胞之间的关系。血浆是内环境的一部分,组织细胞与血浆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影响血浆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详解】葡萄糖被合成肝糖原,肝糖原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所以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含量可能升高或降低,A正确。 .‎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液中,所以血浆中含有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B正确。‎ 血浆的葡萄糖可以被肌细胞氧化分解,但是葡萄糖不进入线粒体,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的是丙酮酸,C错误。‎ 血浆渗透压的髙低与蛋白质、Na+和Cl-等成分的含量有关,D正确。‎ ‎【点睛】注意点:‎ 肝脏是肝糖原和葡萄糖相互转化的中转站。葡萄糖氧化分解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是线粒体。‎ ‎7.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调查相对稳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不是重要考虑因素 A. 季节 B. 地形地貌 C. 昼夜变化 D. 次生演替 ‎【答案】D ‎【解析】‎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受季节、地形地貌和昼夜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演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可见,调查相对稳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时,次生演替不是重要考虑的因素,A、B、C均错误,D正确。‎ ‎8.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与使用方法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调査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荧光染料标记法 B. 林德曼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调査和系统分析的方法 C. 调査恒定容器内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物理模型法 D. 温特研究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B ‎【解析】‎ 调査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A项错误;林德曼采用调査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B项正确;调査恒定容器内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用坐标曲线表示不同时间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属于数学模型,C项错误;温特用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和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进行对照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促进了尖端下部的生长,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D项错误。‎ ‎9.某小组探究不同浓度2,4-D溶液对迎春幼苗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0-11mol·L-1的2,4-D溶液促进插条生根 B. 大于lO-10mol·L-1的2,4-D溶液抑制插条生根 C. 2,4-D溶液诱导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数可能相同 ‎【答案】B ‎【解析】‎ 据图可知,10-11mol·L-1的2,4-D溶液处理组插条生根数量比清水组多,说明10-11mol·L-1的2,4-D溶液促进插条生根,A项正确;大于lO-10mol·L-1的2,4-D溶液不一定抑制插条生根,例如10-9mol·L-1的2,4-D溶液能促进插条生根,B项错误;据图可知,低浓度的2,4-D溶液可促进插条生根,高浓度的2,4-D溶液(如10-8mol·L-1的2,4-D溶液)可抑制插条生根,体现了2,4-D溶液诱导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项正确;2,4-D溶液诱导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所以在最适浓度的左右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2,4-D浓度,D项正确。‎ ‎10.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有三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的基因 C. 体内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 饥饿状态下,人体的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内环境的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内环境成分的变化,‎ 并借此考查利用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详解】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皮肤等,A正确。‎ 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是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但不会有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因此抗利尿激素受体的基因不会表达,B错误。‎ 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的直接环境,体内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 饥饿状态下,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所以人体的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D正确。‎ ‎【点睛】易错点:体细胞都有抗利尿激素受体合成相关的基因,但只有激素的靶细胞中的受体基因才表达;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细胞,但只作用于靶细胞。‎ ‎11.水母的体内水母素与钙离子结合时发出蓝光,被其体内GFP蛋白质吸收,改发绿色的荧光。美籍华人钱永健等三人因为绿色荧光蛋白发现和改造获得诺贝尔奖。其相关数据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 A. 翻译GFP蛋白时,有胸腺嘧啶和腺嘌呤的配对的过程 B. 指导GFP蛋白合成的mRNA中至少含有378个密码子 C. GFP蛋白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加工并由高尔基体继续加工分泌,线粒体供能 D. 据图可推测GFP蛋白含有2条肽链,该蛋白R基上的氨基有15个 ‎【答案】D ‎【解析】‎ 翻译过程为mRNA与t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有U与A、A与U的配对,A错误。该蛋白质由126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则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中至少含有126个密码子,C错误。绿色荧光蛋白属于结构蛋白,不需要高尔基体分泌,C错误。据图,游离的羧基为17,R基中的羧基为15,则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而游离的氨基为17,可推出该蛋白R基上的氨基有15个,D正确。‎ ‎【点睛】学生对于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中基因、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混淆不清 基因、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 ‎12.如图表示细胞某些结构的组成成分,图中字母是元素符号,甲、乙、丙表示物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细胞是真核细胞,图中的化学元素都属于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 B. 甲物质可分为头部和尾部两部分,其中P位于其头部 C. 乙物质在细胞膜上都是静止不动的 D. 丙物质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图示的细胞有染色体,所以该生物细胞是真核细胞,图中的化学元素都属于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A正确;磷脂可分为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磷脂的磷元素位于磷脂分子的头部,B正确;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绝大部分是能运动的,C错误;丙为DNA,其单体是脱氧核苷酸,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成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细胞内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糖类:C、H、O;蛋白质:C、H、O、N,有的含有P、S;核酸:C、H、O、N、P;脂肪:C、H、O;磷脂:C、HO、N、P;固醇:C、H、O,有的含有N。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基本元素C、H、O、N;主要元素是C、H、O、N、P、S;大量元素是C、H、O、N、P、S、K、Ca、Mg。‎ ‎13.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和丙图分别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的基本单位 B. 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和烘烤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都是自由水 C. 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6种 D. 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甲图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丙图是核苷酸是DNA或RNA的基本单位,A错误;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烘烤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是结合水,B错误;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有四种碱基(A、T、G、C),脱氧核糖,磷酸,最多有6种,C正确;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不可能是蔗糖,蔗糖在小鼠细胞内不存在,只存在于植物细胞内,D错误。‎ 考点: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4.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 脂质具有构成生物膜、调节代谢和储存能量等生物学功能 C. 使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预期显色结果是呈现橘黄色 D. 脂肪氧化分解时提供的能量比等质量的糖类多,所以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答案】D ‎【解析】‎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A正确;磷脂构成细胞膜、性激素具有调节代谢的作用,脂肪能储存能量,B正确;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C正确;脂肪氧化分解时提供的能量比等质量的糖类多,所以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D错误。‎ ‎15.美国航天局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东部的莫诺湖里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1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GFAJ-1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 B. 砷元素存在于GFAJ-1细菌细胞膜以及糖类、ATP、DNA和RNA等物质中 C. 砷对多数生物有毒是因为砷与磷化学性质相似,它能够“劫持”磷参与的生化反应,制造混乱 D. 该发现将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可推测GFAJ-1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A正确。糖类中不含磷;B错误。“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16.下列关于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三个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烟草中会有子代病毒 B. 格里菲思实验中,死亡小鼠体内都可分离得到R型菌和S型菌 C. S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mRNA有差异 D.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35S标记的细菌,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均含32P和35S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过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详解】病毒在宿主细胞中以自身遗传物质为模板进行增殖,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所以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烟草中会有子代病毒,A正确。‎ 格里菲思实验中,有一组实验是给小鼠注射S型细菌,死亡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得到S型菌但不分离出R型菌,B错误。‎ S菌与R型菌的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有差异,DNA才是细菌的遗传物质,C错误。‎ ‎ 32P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DNA,用它去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产生的大量子代病毒中只有少量的DNA含32P,子代的蛋白质外壳合成的原料来自于细菌,所以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均含35S,D错误。‎ ‎【点睛】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题要弄清两个问题:标记的是噬菌体还是细菌;标记的是DNA还是蛋白质。注意两个问题:DNA可以遗传,但是半保留复制;蛋白质不遗传。‎ ‎17.图甲为一个精原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示意图,图乙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四种配子示意图(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 若未发生交叉互换,则该精原细胞只产生①②两个精子 B. 若发生交叉互换,则该精原细胞只产生③④两种精子 C. 若发生交叉互换,则该精原细胞产生①②③④四种精子 D. 若发生交叉互换,则该生物体产生的精子中,③④类型的个数等于①②类型的个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基因的行为规律。一对同源染色体遵循分离定律;一对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四个子染色体分配到四个子细胞中。‎ ‎【详解】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后,一个染色体上一条染色单体上基因若是AB,另一条上是Ab,那么另一条染色体的一个染色单体上基因上ab,另一条染色单体上上aB,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AB、Ab、aB、ab四个精子,所以C正确。‎ 由于一个个体中能发生交叉互换的精原细胞只是少数,所以产生的精子中,③④类型的个数少于①②类型,D错误。‎ ‎【点睛】两个要点:交叉互换的细胞占少数;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四种类型的精子,自由组合也导致基因重组,但一个精原细胞只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18.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天蛾和7月中旬将开始陆续迁徙离开的蜂鸟。如图表示7月30日〜8月15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花色对植株的传粉无影响 B. 该植物与传粉者在此过程中未体现共同进化 C. 8月份该植物种群的红色基因频率下降 D. 植物的花色变化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和生物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蜂鸟迁徙离开,开红花的数量减少,说明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花色对植株的传粉有影响,A错误。‎ 蜂鸟迁徙离开,开红花的数量减少;白线天蛾增加,开白花的数量增多,说明花色的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关,说明该植物与传粉者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B错误。‎ ‎8月该植物种群中开红花的数量减少,但该时期种群的组成没有改变,因此红色基因频率不会改变,C错误。‎ 植物的快速反应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有利于植物的繁殖,这样不会错过繁殖期,D正确。‎ ‎【点睛】解题关键: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当地的白线天蛾增加,开白花的数量增多;蜂鸟迁徙离开,开红花的数量减少,说明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密切关系;这种快速反应有利于繁殖子代,但对亲代的基因组成没有影响,所以不改变亲本的基因库。‎ ‎19.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HIV侵入人体时,吞噬细胞能对其进行摄取和处理 B. 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主要是切断HIV的传播途径 C. HIV是一种细菌,主要攻击T细胞 D. 艾滋病患者死于多种感染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受损 ‎【答案】C ‎【解析】‎ 吞噬细胞可以吞噬、处理外来的细菌或病毒,A项正确;HIV侵入人体后,至今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主要是切断HIV的传播途径,B项正确;HIV是一种病毒,C项错误;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受损,最终死于多种感染,D项正确。‎ ‎20.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被病原体感染后,人体内的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B. 有的免疫活性物质可以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C. 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可根除由少部分病原菌引起的传染疾病 D. 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外来病原体并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的过程,必须有抗体参与 ‎【答案】B ‎【解析】‎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项错误;免疫活性物质中的抗体可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项正确;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可根除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疾病,对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C项错误;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外来病原体并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的过程,不需要抗体参与,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1.如图为人体内水分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可控制其他激素的分泌 B. 血液中③的浓度过低时,①②激素含量增加 C. 饮水不足时,激素④分泌减少 D. 下丘脑对胰岛细胞的控制和垂体细胞的控制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④是抗利尿激素。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可控制其他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A项正确;血液中③的浓度过低时,通过反馈调节,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①②激素含量增加,B项正确;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C项错误;下丘脑对胰岛细胞的控制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而对垂体细胞的控制则是通过激素调节实现的,D项正确。‎ ‎2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分析得出呈“S”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 B.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 通过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可帮助人们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 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垂直结构 ‎【答案】B ‎【解析】‎ 种群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表现为“S”型增长,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A项错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三北防护林中生物种类较为单一,营养结构简单,前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后者,B项正确;通过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可帮助人们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的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而不是指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布,D项错误。‎ ‎【点睛】两种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增长类型 ‎“J”型 ‎“S”型 增长率 增长速率 ‎23.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 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C. 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 D. 用于扦插的枝条可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 ‎【答案】A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而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这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大致的生长素浓度范围,A错误;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生根最多的为最适浓度,B正确;处理时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或沾蘸插条的基部,C正确;用于扦插的枝条可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D正确。‎ ‎24.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Ⅰ(PEPCKI)是参与人体内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异生途径的一种关键性酶,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糖异生途径最可能发生在肝细胞内,以弥补肝糖原储备的不足 B. 机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高血糖素可能与PEPCKI在细胞内的活性表达有关 C. 抑制PEPCK乙酰化可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可能 D. 图示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糖异生图甲主要是将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很有可能发生在肝细胞内,可以弥补肝糖原的储备不足,A正确。机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由图可知可能会降低PEPCKI在细胞内的活性,B正确。由图可知抑制PEPCK乙酰化,可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会使血糖浓度升高,C错误。图示过程中当血糖浓度升高后会促进乙酰化酶作用最终使血糖降低,存在负反馈调节,D正确。‎ ‎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 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 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空气、细菌等 ‎【答案】C ‎【解析】‎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都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A错误;由于草属于生产者,所以食草动物都为初级消费者;但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蚯蚓属于分解者,B错误;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的物质不能循环,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C正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非生物的部分,包括水、空气和阳光等,而细菌是生物,D错误。‎ ‎2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 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生长素主要合成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A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大于成熟细胞,C错误;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豌豆幼苗切段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可见,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D正确。‎ ‎2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B.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 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 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答案】B ‎【解析】‎ 用黑光灯诱捕、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信息的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之一,C正确;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是“日照长短”这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D正确。‎ ‎28.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A. 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B.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C. 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 延长食物链,消耗能量环节增多,降低能量利用率 ‎【答案】D ‎【解析】‎ 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A正确;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C正确;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错误。‎ ‎29.某植物群落最初有针茅,早熟禾等多年生草本构成。放牧和烧荒后,变为有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构成,之后由于鼠尾草、蒿等灌木分泌的樟脑等物质聚集在土壤中,抑制雨季时发芽的一年生草木,最终在这些灌木的周围形成1~2m草本不能生长的裸地。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灌木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主要存在竞争与共生关系 B. 灌木群落和一年生草本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C. 放牧烧荒和樟脑都会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 D. 灌木群落中动物的出现使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 ‎【答案】C ‎【解析】‎ 依题意可知:灌木群落中各种植物之间主要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灌木群落和一年生草本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错误;樟脑可抑制雨季时发芽的一年生草木,因此樟脑会影响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而放牧烧荒是人为地对该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产生影响,C正确;灌木群落中动物的出现,加速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错误。‎ ‎30.用甲、乙两组液体培养基培养小球藻,甲组加入KN03,乙加入等量的NH4C1,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的小球藻种群数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A. 本实验中,pH、加入等量的NH4Cl和KNO3都是自变量 B. 乙实验组在pH为4.5左右开始,年龄组成变成稳定型 C. 实验中可采用样方法,通过显微镜计数血球计数板中的小球藻数目 D. 甲组实验在培养到第2天时,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实验中,pH随着种群数量、随着小球藻的代谢发生改变,是因变量,A错误。‎ 乙实验组在pH为4.5左右开始,种群数量达到稳态,但小球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年龄组成,B错误。 ‎ 调查培养液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一般用抽样检测法, C错误。‎ 甲组实验在培养到第2天时,种群数量的增长变缓,因此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D正确。‎ ‎【点睛】培养液的PH改变是细胞代谢产物二氧化碳造成的;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不适合用样方法。‎ 二、非选择题 ‎31.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实验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回答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苹果匀浆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 颜色反应 B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淸水、苏丹Ⅲ染液、50%的酒精溶液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C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 细胞中着色情况 D 豆浆 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 颜色反应 ‎(1)上述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_____________(填实验组别字母)。‎ ‎(2)A组实验酿到的颜色反应是___________。B组实验中50%的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3)在C组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在D组实验操作中双缩脲试剂A液为___________,B液为___________。‎ ‎【答案】 (1). BC (2). 产生砖红色(沉淀) (3). 洗去浮色 (4).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5). 0.1g•mL-1的 NaOH (6). 0.01g•mL-1的CuS0‎ ‎【解析】‎ ‎【分析】‎ 考查教材实验中实验器具、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原理等知识。‎ ‎【详解】(1)观察细胞中的脂肪微滴、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即B、C.‎ ‎(2)A组实验颜色反应是产生砖红色。B组实验中50%的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 ‎(3)在C组实验的结论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 ‎(4)在D组实验操作中双缩脲试剂A液为0.1g•mL-1的 NaOH,B液为0.01g•mL-1的CuS04。‎ ‎【点睛】易混点: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与双缩脲试剂A、B液的区别,前者分别是:0.1g•mL-1的 NaOH、0.05g•mL-1的CuS04,后者0.1g•mL-1的 NaOH、0.01g•mL-1的CuS04。‎ ‎32.请回答下列关于二倍体生物遗传的问题:‎ ‎(1)果蝇是二倍体生物,其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则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包含________条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___________。‎ ‎(2)已知二倍体果蝇的红眼(E)对白眼(e)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果蝇的眼色和体色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若灰身红眼雄果蝇和灰身红眼雌果蝇进行交配,产生一只含有XXY的黑身白眼果蝇,则该果蝇的产生是___________(填“母本”或“父本”)在产生配子过程中___________导致的。‎ ‎(3)某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0条)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不存在显性基因E时,植株表现为败育。纯合子BBEE和bbEE杂交,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答案】 (1). 4 (2). 8条、4条 (3). 自由组合 (4). 母本 (5).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e基因的X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6). 野生型:双雌蕊=3:1 (7). 3/4‎ ‎【解析】‎ ‎(1)果蝇是二倍体,含8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则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二次分裂的中期都会出现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情况,此时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分别是8和4。(2)据题意,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二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灰身红眼雄果蝇(B_XEY)和灰身红眼雌果蝇(B_XEX—)交配,子代产生含XXY的黑身白眼果蝇(bbXeXeY),推测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EY、BbXEXe,子代的Y染色体是由父本提供的,则母本提供的卵细胞中含XeXe,因此推测是母本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e基因的X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导致产生异常的卵细胞。(3)BBEE植株开两性花,既能作父本又能作母本,而bbEE为双雌蕊的可育植株,只能作母本,BBEE和bbEE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EE,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野生型∶‎ 双雌蕊=3∶1。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不含显性基因E的个体表现为败育,占1/4,则可育个体占1-1/4=3/4。‎ ‎33.突触前膜释放的ACh(—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ACh受体(AChR)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ACh发挥作用后即被ACh酯酶分解。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前膜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将ACh释放到突触间隙。ACh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肌细胞膜发生的电位转变是___________。‎ ‎(2)某种药物可以明显抑制ACh酯酶的活性,若给正常小鼠体内注射该药物,则会导致___________。‎ ‎(3)筒箭毒碱是从防己科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南美洲印第安人曾把它涂于箭头,猎取野兽,动物中箭后四肢麻痹。筒箭毒碱的结构与ACh相似,据此推测,筒箭毒碱麻痹肌肉的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 ‎(4)某病人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作用于ACh受体后,使ACh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从免疫学角度上说,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_。临床上可以切除部分胸腺来治疗此病的重度患者,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 胞吐 (2).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3). 肌肉持续收缩 (4). 与ACh受体结合 (5). 抑制ACh与受体结合 (6). 自身免疫病 切除部分胸腺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成熟,从而使其分泌的淋巴因子减少,进而减少抗体的产生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将ACh释放到突触间隙。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转变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 ‎(2)抑制ACh酯酶的活性,则突触间隙的递质增多,后膜持续兴奋,造成肌肉持续收缩 。‎ ‎(3)筒箭毒碱的结构与ACh相似,据此推测可能与ACh受体结合使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而造成肌肉麻痹。‎ ‎(4)人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作用于ACh受体后,使ACh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造成自身结构功能受损,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临床上可以切除部分胸腺来治疗此病的重度患者,是因为胸腺能抑制T细胞的发育成熟,从而使其分泌的淋巴因子减少,进而减少抗体的产生 ‎,从而降低自身的免疫能力,缓解症状。‎ ‎【点睛】判断自身免疫病的关键是自身产生的抗体与自身组织结合,造成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34.一块玉米田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田中玉米植株常呈均匀型空间分布,此举利于___________。‎ ‎(2)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玉米田中害虫的种群密度,如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破坏其种群的___________,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玉米田中要经常拔除田间杂草,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玉米田除杂草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玉米田中存在“玉米→田鼠→鼬”这条食物链。下图表示能量流经田鼠的系意图,其中A表田鼠的摄入量,则田鼠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用图中___________表示,D出现的同时伴随的碳形式变化是___________。‎ ‎(4)如果不对玉米田进行管理,该玉米田上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植物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植物与灌木混生阶段,玉米田上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玉米植株充分合理利用阳光等资源 (2). 性别比例 (3). 调整玉米田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 E (5). 由含碳有机物转变成C02 (6). 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解析】‎ ‎【分析】‎ 综合考查种群特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群落演替的基本原理,进而考查应用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详解】(1)玉米田中玉米植株常呈均匀型空间分布,有利于玉米植株充分合理利用阳光等资源 。‎ ‎(2)利用性外激素诱捕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破坏其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了出生率,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拔除田间杂草,减少了植物间的竞争,从而调整了玉米田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玉米中。‎ ‎(3)田鼠的摄入量,其中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没有被同化,其余的输入到田鼠这一营养级。田鼠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其余的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这部分用图中E表示。细胞呼吸作用时D出现,同时伴随的碳形式变化是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4)一年生的草本植株矮小,竞争力差,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点睛】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有两个:提高能力利用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当多级利用秸秆、粪便等传统意义上的废料时适用前一条;当涉及种间关系时,适用后一条。‎ ‎35.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对某种品牌的酸奶中乳酸菌的数量进行了测定。取6支灭菌的试管,分别加入9mL灭菌的生理盐水,编号为B1、B2、B3、B4、B5、B6;吸取1mL酸奶样液加入试管 B1中,混合均匀;然后另取一支吸管从B1中吸取1mL溶液,加入B2中,依次类推,最后从试管B6中取0.1 mL样液进行涂布计数,涂布三个平板,其菌落数分别为251、265、276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乳酸是乳酸菌___________呼吸的产物,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乳酸菌的培养基过程中,对培养皿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平板冷凝后,倒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对乳酸菌接种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根据三个平板中的菌落数,可推测原酸奶中乳酸菌的浓度为___________个/mL,该方法测定的乳酸菌的含量和实际值相比,一般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对照组的设置是___________。‎ ‎【答案】 (1). 无氧 (2). 细胞质基质 (3). 干热灭菌法 (4). 既可以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又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地挥发 (5). 稀释涂布平板法 (6). 2.64×109 (7). 偏小 (8). 另增设一组培养基,接种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其他操作均相同 ‎【解析】‎ 试题分析:制备培养基过程中,对培养皿灭菌的常用方法是干热灭菌法,对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倒平板时,温度太低会导致培养基凝固,无法铺展均匀,温度太高,可能会烫伤手指等,因此倒平板时培养基的温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目的是防止平板冷凝后,‎ 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中造成污染,同时又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地挥发。分离微生物常用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但要对微生物分离后再计数,则只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1) 乳酸是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无氧呼吸的场所是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 ‎(2)制备培养基过程中,对培养皿灭菌的常用方法是干热灭菌法,对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的目的是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中造成污染,同时又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地挥发。‎ ‎(3)取6支灭菌的试管,分别加入9mL灭菌的生理盐水,标号B1、B2、B3、B4、B5、B6,吸取1mL酸奶样液中加入试管B1中,然后另取一支吸管从B2中吸取1mL溶液,加入B2中,依此类推,最后从试管B6中取0.1mL样液进行涂布计数,这种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法。根据操作步骤可推知,得到101、102、103、104、105、106倍的稀释液。从试管B6中取0.1mL样液进行涂布计数,三个平板中菌落数分别为251、265、276个,可推测原酸奶中乳酸菌的浓度为(251+265+276)÷3×10×106=2.64×109个/mL。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活菌数目时,因为相邻的细菌可能形成一个菌落,因此测定值可能比实际值小。‎ ‎(4)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需要另增设一组培养基,接种等量灭菌的生理盐水,主要是检测对培养基和培养器具灭菌是否彻底和操作是否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 ‎【点睛】注意两种常用的接种方法区别,仅用于分离微生物得到单菌落,两种方法均可,但要对分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则需要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常考点有计数原理、计算方法和测定值偏小的原因等等。‎ ‎36.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我国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干扰素基因“嫁接”到了烟草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欲从人淋巴细胞的DNA中获取干扰素基因,此时需要用到___________酶切割。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进行了n次循环的扩增,第72次时理论上至少需要___________个引物。‎ ‎(2)获得了干扰素基因后,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此时需要用___________酶把干扰素与质粒连接起来。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要有___________以及标记基因等,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将含有干扰素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烟草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将干扰素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后,要检测___________,这是干扰素基因能否在烟草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 ‎(4)如何检测培育的转干扰素基因烟草是否具有抗病毒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限制性核酸内切(或限制) (2). 2n (3). DNA连接 (4). 启动子、终止子 (5). 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6). 农杆菌转化法 (7). 烟草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干扰素基因 (8). 用病毒感染转基因烟草,若烟草不得病,说明烟草具有抗病毒能力;若烟草得病,说明烟草不具有抗病毒能力 ‎【解析】‎ ‎【分析】‎ 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中相关知识,考查了知识的记忆情况和应用能力。‎ ‎【详解】(1)从供体DNA上获得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利用PCR技术扩增基因时,每个DNA复制一次都需要2个引物,第n次时实际上是2n-1个DNA在复制,因此需要2n个引物。‎ ‎(2)连接目的基因与运载体使用DNA连接酶。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要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标记基因等,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 鉴别、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3)将含有干扰素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单子叶植物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将干扰素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后,要检测烟草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干扰素基因 ,这是干扰素基因能否在烟草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 ‎(4)用病毒感染转基因烟草,若烟草不得病,说明烟草具有抗病毒能力;若烟草得病,说明烟草不具有抗病毒能力。‎ ‎【点睛】把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植物细胞时常有基因枪法,而导入单子叶植物细胞时常有农杆菌转化法。‎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