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50 KB
  • 2021-04-15 发布

2020学年高二政治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9高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属于文化生活现象的是 A. 2017年7月17日铁路部门在全国27个主要高铁客运站推出互联网订餐服务 B.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玩具总动园”园区将于2019年开幕 C. 2019年年底快递收发全面实名,用“哆啦A梦”寄件将成历史 D. 2017年7月9日宝兰高铁通车运营,将西北地区全面融人全国高铁网 ‎【答案】B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A、C、D是经济现象,不适合题意;B是文化现象,适合题意。‎ ‎2017年3月4日,大型原创黄梅戏《风鸣宏村》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演出过程中,剧情引人入胜,演员技艺精湛,观众或沉醉于唯美风情的戏文,或痴迷于委婉低回的曲调,在曲韵留恋中,掌声不断,度过美妙一夜。根据材料回答题。‎ ‎2. 材料表明 A. 文化来自生活实践 B. 所有文化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C.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D.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 黄梅戏,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安徽省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下列对黄梅戏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黄梅戏演出属于文化活动 ‎②《凤鸣宏村》等黄梅戏剧目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精神文化产品 ‎③黄梅戏演出活动的举办对社会发展有决定作用 ‎④黄梅戏属于艺术文化形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2. B 3. D - 17 -‎ ‎【解析】本题以大型原创黄梅戏《凤鸣宏村》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为话题,考查文化的内涵及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凤鸣宏村》演出过程中,剧情引人入胜,演员技艺精湛,观众或沉醉于唯美风情的戏文,或痴迷于委婉低回的曲调,在曲韵留恋中,掌声不断,度过美妙一夜。这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D适合题意;A、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3.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黄梅戏演出属于文化活动中的艺术,《凤鸣宏村》等黄梅戏剧目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精神文化产品,①②④适合题意;黄梅戏演出活动的举办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4. 2017年6月2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文明办和妇联联合举办的2017广东十大“最美家庭”揭晓仪式在广州举行。此次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使广大居民努力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这说明 A.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 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答案】B ‎【解析】文化是一种素养。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此次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使广大居民努力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 ‎5. 2017年2月7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总决赛之夜。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它给人类巨大的精神支持,并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强大的文化精神。这表明 A. 文化是一种直接的物质力量 B.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C. 文化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D. 只有读诗才能自立自强 - 17 -‎ ‎【答案】B ‎【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B适合题意,A、C错误;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6. 2017年7月28日,2017海南省文体产业专题招商大会在海口举行,16个文化体育产业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投资总额达192.79亿元。这表明 A.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B. 文化能直接带来物质财富 C.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 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经济价值 ‎【答案】C ‎【解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C适合题意;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A错误;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C、D错误。‎ ‎7. 2017年情人节期间,我国多地鲜花价格一路飙升,这种西方情人节如今受到我国特别是年轻人热捧。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西方发达国家以互联网、电影电视、报刊、服饰、西式节日等为载体的表面正常的各种文化交流形态,暗中传播西方社会政治制度和社会价值观,潜移默化、不为人所觉察地影响着我国民众的生活。这表明 A.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要增强文化竞争力 B. 应顺其自然,敞开国门大胆接纳 C. 应拒绝西方节日的影响,防止文化渗透 D. 文化无国界,我们应全部吸收 ‎【答案】A ‎【解析】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来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A适合题意;我们应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和有益成果,B、D错误;C做法过于绝对,排除。‎ - 17 -‎ ‎【点睛】“相互影响”强调的是三者之间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强调的是三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指的是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化。‎ ‎8. 2017年3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文化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17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旨在不断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通知的主旨是基于 A. 文化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B. 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 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答案】D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不断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 ‎9. 2017年3月10日,习近平来到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当总书记走进会场时,藏族、蒙古族、土族3位代表分别向总书记献上洁白的哈达,表达对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敬意。不同的民族和地区会有不同的见面礼节,这说明 A. 自然环境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 B.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 交往方式决定人们的价值观念 D. 风俗习惯决定交往方式 ‎【答案】B ‎【解析】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的交往方式受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文化因素的影响,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于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和交往过程中的行为举止。不同的民族和地区会有不同的见面礼节,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但不起决定作用,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 ‎10.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明-朱伯庐《治家格言》。这不仅要我们秉承勤劳的优良传统,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扫除愚昧的灰尘,这样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启示 A.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健康向上的特点 B. 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 17 -‎ C. 应该主动、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D. 美德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答案】C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主动、自觉地接受文化熏陶,有利于愉悦精神、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C适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A、B是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D错误。‎ ‎11. 2017年3月30日,河南举行了2017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来自五大洲主要国家的华人华侨代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华人社团的侨领、侨商代表,全球各华人联合会、商会、基金会、宗亲会、同乡会代表,海内外上万名炎黄子孙共同祭拜人文始祖。这表明 A. 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B. 共同的祭祖仪式把一个民族紧紧地连接为一体 C. 拜祖大典能提高人的审美水平 D. 对祖先的浓厚感情是一个民族的最显著特征 ‎【答案】A ‎【解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华人社团的侨领、侨商代表,全球各华人联合会、商会、基金会、宗亲会、同乡会代表,海内外上万名炎黄子孙共同祭拜人文始祖。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A适合题意;B、C、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2. 下列各句与成语“耳濡目染”表达的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相近的是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人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C.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D.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耳濡目染”表达的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是潜移默化,B适合题意;A是强调变化之快,不适合题意;C、D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不适合题意。‎ - 17 -‎ ‎【点睛】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13. 下边漫画《身教胜于言传》说明 A. 家庭教育决定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B. 孝亲敬长是公民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C. 家庭文化环境决定人的行为选择 D. 家庭文化氛围悄然无形地影响人的行为 ‎【答案】D ‎【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漫画《身教胜于言传》说明家庭文化氛围悄然无形地影响人的行为,D适合题意;A、C把文化、教育夸大为决定作用,排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公民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是错误的。‎ ‎【点睛】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 17 -‎ ‎“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14. 2017年4月2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我国航天事业一次次超越,载人航天精神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化作我们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正激励着亿万人民昂然踏上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程。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A. 丰富人的物质世界 B. 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C. 影响人的行为方式 D. 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力 ‎【答案】D ‎........................‎ ‎【点睛】标志词快速判断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到”、“体验到”、“领略到”、“境界”等标志词。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常用到“增强了”、“鼓舞着”、“激励着”、“振奋了”等标志词。‎ ‎15. 改革开放以来,以《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为代表的歌曲激励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撸起袖子,不畏艰难、艰苦创业,在中华大地上亿万人民掀起改革浪潮,幸福奔小康。这告诉我们要 ‎①把文化作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 ‎②看到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重视优秀文化的精神作用 ‎④做到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17 -‎ ‎【答案】B ‎【解析】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歌曲激励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撸起袖子,不畏艰难、艰苦创业,在中华大地上亿万人民掀起改革浪潮,幸福奔小康。这告诉我们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导人们前进的旗帜,我们要重视优秀文化的精神作用,②③适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①是不科学的;物质富有材料没有体现,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标志词快速判断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到”、“体验到”、“领略到”、“境界”等标志词。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常用到“增强了”、“鼓舞着”、“激励着”、“振奋了”等标志词。‎ ‎16. 世界各地的人们使用不同的文字(见下图)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这表明 ‎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②语言文字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各民族文化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 ‎④语言文字是区别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错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①适合题意,④是错误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③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2017年6月23日,“2017中国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在成都举行。本次电影节是金砖五国在电影领域深度交流合作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7. 本次电影节上演的《时间去哪儿了》成为一个特别亮点。这部影片是由五位来自金砖国家的大师级导演合作完成的,由5部真人故事短片,整合成为一部故事长片。该片呈现五国不同的智慧,沟通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情感,特别是得到金砖五国观众一致好评。电影节上的深度交流 ‎①增强了成员困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归属感 ‎②促进了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播 - 17 -‎ ‎③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核心 ‎④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影节上的深度交流反映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促进了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播,②④适合题意;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①错误;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核心说法错误,排除③;故选C。‎ ‎18. 此次电影节作为落实金砖五国领导人共识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为金砖五国的电影从业者和电影企业之间搭建一个友好、务实、高效的合作平台,形成更加丰硕的合作成果具有积极的意义。这说明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 ‎③精神产品不能离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交流对各国政治互信有决定性意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19. 2017年6月27日,由泰国驻昆明总领事馆、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2017滇泰教育合作交流活动”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开幕。本次活动旨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云南与泰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探讨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经验,扩大合作成果,为滇泰携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泰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基于 - 17 -‎ A.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 文化交流一定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C. 文化教育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D. 文化交流促进各国文化逐渐趋同 ‎【答案】A ‎【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中泰教育交流与合作是基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适合题意;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本题并未涉及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排除C;各国文化逐渐趋同说法错误,排除D。‎ ‎20. 《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指出:我国相继开展了宗教类读物出版、成年信教群众法治和宗教知识礼仪学习班等活动。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创办了新疆穆斯林杂志和穆斯林网站,而且做好解经和讲经工作。通过这些工作,起到正确引导、正本清源的作用。这表明 ‎①现代传媒正逐步取代传统传媒 ‎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③文化传播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 ‎④书籍是宗教文化传播的最佳载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⑧④‎ ‎【答案】B ‎【解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国家创办了新疆穆斯林杂志和穆斯林网站,而且做好解经和讲经工作。这表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传播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②③适合题意;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①错误;书籍是宗教文化传播的载体,但不一定是最佳载体,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传媒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是指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 17 -‎ ‎(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传媒,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2017年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丁文方接受记者采访中说道:“宗教建筑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宗教建筑在古建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把宗教建筑保护好,不仅是宗教界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传统文化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B.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C. 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 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答案】C ‎【解析】传统文艺被称为凝固的艺术,A是错误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是主要标志,B是不科学的;宗教建筑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宗教建筑在古建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说明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C适合题意;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D是错误的。‎ ‎22.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一句歌词打开了中国人的情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 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启示我们必须 A. 深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建设运动 B.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化建设 C. 全面推进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D.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D ‎【解析】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启示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和弘扬者,D适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A、C是不科学的;我们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不适合题意。‎ ‎23. 既留得住古城的味,又创造出新城的美。苏州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但是苏州古城14.2平方千米分寸未动。在保护历史文化传统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问取得精妙平衡的苏州,成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苏州样本”。“苏州样本”的经验给我们的启发是 - 17 -‎ A. 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 B. 传统文化制约了我们的价值取向 C. 城市建设需要顺应传统文化的变迁 D. 继承传统文化,促进城市发展 ‎【答案】A ‎【解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苏州样本”的经验给我们的启发是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A适合题意;B、C没有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4.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科技与文化交叉融合,信息技术愈来愈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不可或缺的关键科学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注入了新活力。这体现了 A. 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B. 科技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文化富有生命力的源泉 D. 大众传媒依托科技,显示出文化传递的强大功能 ‎【答案】B ‎【解析】科技与文化交叉融合,信息技术愈来愈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不可或缺的关键科学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注入了新活力。这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实现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是错误的;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命力的源泉,C是错误的;D是大众传媒的作用,不适合题意,排除。‎ ‎25. “六尺巷”是安徽省优秀的地方文化,体现了谦让互敬、和谐共生的理念。安徽某高校在校园内建成礼让“六尺巷”,建成后的“六尺巷”已成为该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行走路线,学生们行走期间,反复诵读经典,深刻领略文化内涵,强化自身人文素养,切实发挥文化育人的载体作用。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传承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③继承传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 17 -‎ ‎④文化必须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获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反复诵读经典,深刻领略文化内涵,强化自身人文素养,切实发挥文化育人的载体作用。这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①②适合题意;③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文化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也可以通过文化教育获得,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 材料一 注:一般而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才能称之为支柱性产业。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总值比重超过11%。全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26%。‎ 材料二 ‎“十三五”规划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持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预计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5万亿元,占GDP比重为5%。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文化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知识,分析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意义。‎ - 17 -‎ ‎【答案】(1)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不断增强,但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文化软实力还有待加强。‎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障我国文化安全,维护国家利益。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从而提高综合国力。‎ ‎【解析】本题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是图表题,做图表题时一定要注意看标题,看图表,看注释,并注意图表中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做到“横比、纵比、综合比”,横比找差距,综比看变化,表间找关系,然后透过现象提炼本质。根据图表及注释看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不断增强,但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文化软实力还有待加强。‎ ‎(2)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知识,设问指向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结合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分析意义。‎ ‎【点睛】图表题:学生在解答时,要做到三审:即一审标题。图表标题即表头,它提供的有效信息往往是图表的中心内容,表明了一定的主体处于怎样的状态或是什么内容。同时,标题也为考生答题起到了提示语的作用。考生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以便于全面理解图表。二审内容,“三比”对图表逐项分析。图表的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状况的数据构成。审内容就是要看在图表标题统领下的各个项目,在什么时间处于什么数据状态。横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纵向比较用来说明两者的差距和距离。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此外,还要注意综合比较,遵循纵比比变化、横比比联系的解题规则,从比较中得出结论,找出数据中体现的规律或共同点,直接得出“图表之间的共同点、不同点、相互关系、内在联系、问题的原因”之类的答案要点。三审附注。附注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作的文字补充说明,是图表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 - 17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纵观中国古代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都形成了一整套人们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必须恪守的准则,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仪表,并对中华民族的人格追求产生过重夫影响,特刊是儒家盼修身理论在中国思想文化史、教育史上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是造就中华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美誉的重要条件。2 500多年来,儒家思想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道德、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感的文化性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分析传承优秀儒家思想对人生的积极作用。‎ ‎【答案】(1)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传承优秀的儒家思想,有助于人们追求真善美,塑造健全人格。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传承优秀的儒学思想,感受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有助于激励人们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优秀的儒家思想,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解析】本题以传承优秀儒家思想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设问指向传承优秀儒家思想对人生的积极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该题的原理指向性明确,“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主要包括: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传承优秀儒家思想的材料进行阐释。‎ ‎【点睛】主观题回答文化的作用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是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三是文化与综合国力(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四是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回答本题,考生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 17 -‎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 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雨果曾说过,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结合材料,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文化依据。‎ ‎【答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共同发展。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有利于学习借鉴其他民族、国家优秀文明成果,以培育、发展本民族文化发展。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多元文明和谐相处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解析】本题以文化的交流传播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设问指向“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文化依据,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回答。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然后分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7 -‎ 伴随着中国的和平与发展,中国故事、中国方案正越来越多地吸引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中华文化正越来越多地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在国内,“国学热…‘儒学热”热度不减,传统文化地位日显,声望日重,与之相伴随的还有读经热、祭祀热、私塾热、修家谱热等。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的记忆,弘扬“国学”,热爱传统文化是一件好事。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世殊事异,事异备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要有科学的态度。当前,国学热中出现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需要我们保持警惕。甚至有些人宣扬鼓吹把儒学立为国教、用儒教取代马克思主义,这种思潮的危害性显而易见。‎ 运用传统文化的特点,分析为什么说“弘扬‘国学’,热爱传统文化是一件好事”。‎ ‎【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弘扬“国学”,取其精华,继承优良传统和美德,古为今用,有利于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国学”有利于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③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弘扬“国学”若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解析】本题以国学热中出现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需要我们保持警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设问指向为什么说“弘扬‘国学’,热爱传统文化是一件好事”,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作用双重性等特点;然后运用上述观点,结合弘扬‘国学’,热爱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 ‎ ‎ ‎ - 17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