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6.12 KB
  • 2021-02-26 发布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湖南省长沙县实验中学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 10 页, 7 道大题, 21 道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量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语段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起义失败后 , 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将散落街头的 72 具烈士遗骸收敛 , 购买黄花 岗[g ǎng] 一地安葬之。 B.易宪容先生指出, 国内各种掠 [n üè] 夺如此泛滥, 其根源就在于对政府权力约束不够, 在 于民众没有畅通地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就在于贪污者没有受到严历打击。 C. 3 月 29 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与深圳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 [ku āng] 架协议签字仪式在 深圳举行。此次双方本着平等互利、互补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D.院长刘国际表示,学院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多样的宣传形式,以增强同学们厉行节俭, 勤俭 [ji ǎn] 生活的良好风尚,树立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建立新型节水理念,养成良 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长沙, 青葱的岳麓山, 火红的口味虾, 深灰的西汉夫人, 蓝黄间的酒吧, 橙黄的芒果台, 与每周末如约上演的橘洲焰火一样五彩斑斓,长沙,一座制造快乐的山水州城。 因屈原和 贾谊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 ;今为革命圣地,橘子洲、岳麓书院、爱晚亭都留下中国 伟人毛泽东的革命足迹, 花明楼则是刘少奇的故乡。长沙广纳古今美景,如诗如画。现如今 京广高铁开通,从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广州来长沙旅游不过是旦夕之费的时间。山 水洲城的长沙,让人流连忘返。 A.五彩斑斓 B .如诗如画 C .旦夕之费 D .流连忘返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4 月 2 日,朝鲜宣布将重新启动宁边 5 兆瓦的 2007 年关闭的石墨减速反应堆。该反应 堆是朝鲜宁边核设施的主堆,位于朝鲜首都平壤以北约 100 公里处,可以生产用于制造 原子弹的钚。 B.日前,林妙可微博晒照片,意外受辱,深受其伤。许多网友表达了对未成年人的同情, 并呼吁抵制网络污言秽语。这一舆论走势却因微博大 V 容忍言论自由的回复发生偏轨, 引发新一轮口水战。 C.苹果中国官网发布落款为苹果 CEO库克的致消费者信,针对前段时间央视 315 曝光,苹 果中国售后服务做出四项重大调整。 D.地铁是人的载体和文化的载体,更是缓解交通压力的载体。当城市迈进地铁时代,意味 着一个全新的城市文化展厅就此推开,市民也因此迈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 4.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 。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A.春鸟衔残花外榆 B .远树应怜北地春 C.衡阳归雁几封书 D .湓浦归家一封书 二、文言文阅读( 22 分,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 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 “我段公外孙也, 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 ”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 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董卓之入洛阳, 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 迁讨虏校尉。 卓败, 众恐惧, 校尉李傕、 郭汜、 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 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 下,若不济, 走未后也。 ”众以为然。 后诩为左冯翊, 傕等欲以功侯之, 诩曰:“此救命之计, 何功之有 ! ”固辞不受。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 绣自追之。诩谓绣曰: “不可追也, 追必败。 ”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 “促 更追之,更战必胜。 ”绣谢曰: “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诩曰:“兵势有 变,亟往必利。 ”锈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 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绣惊惧曰: “何至于此 ! ”窃谓诩 曰:“若此,当何归 ?”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 “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 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 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 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 ! ”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 “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节选自《三国志 ?贾诩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诩假以惧氐 假:借,借助 B. 间行归乡里 间:秘密地,悄悄地 C. 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促:赶快 D. 愿将军无疑 ! 无:没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 绣惊惧曰: “何至于此 ! ”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C.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樊哙侧其盾以撞。 D. 夫有霸王之志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诩有谋略才华, 能灵活处理面临的情况将事情办成, 但年轻时并不广为人知, 只有阎 忠比较了解他,甚至拿贾诩与西汉时期的张良、陈平相比。 B. 董卓败亡后, 他的亲信们十分害怕, 打算各自逃生, 贾诩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劝阻了他 们,事成之后坚决拒绝了李傕等人为他请功的做法。 C. 在张绣和曹操的对抗中,贾诩提出了两次建议, 张绣先败后赢, 证明贾诩善于用兵和长 于分析敌我强弱的态势,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阎忠的看法。 D. 拒绝强有力的袁绍的招引, 力劝张绣投靠曹操,表明贾诩不仅善于分析大的形势, 而且 也善于根据袁、曹二人的做法分析人物性格和志向。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 ( 2)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 “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 ! ”固辞不受。 ( 3)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 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连兵而伐郑 / 郑将亡矣 /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 / 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 / 不惟退秦师 / 而又得秦置戍而去 / 何移之速也 B.(羲之) 性爱鹅 /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 / 善鸣求市 / 未能得 / 遂携友命驾就观 / 姥闻羲之将 至/ 烹以待之羲之 / 叹惜弥日 C. (唐庚)尝过岳阳楼 / 观子美诗 / 不过四十字耳 / 其气象闳放 / 含蓄深远 / 殆与洞庭争雄 / 所谓富哉言乎者。 D. 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 / 一往情深 / 每以一二细事见之 / 使人欲涕 / 盖古今来事无巨细 / 惟 此可歌泣之精神 / 长留天壤。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13 分)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闲居初夏午睡起 ( 其一 )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 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3 分) (2) 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5 分) 古诗文默写。( 5 分,每空 1 分) (1)映阶碧草自春色, 。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蜀相》 ) (2)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3)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 国也》)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 11 分,选择题 3 分,简答题 8 分) 以文学的方式对话世界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访谈 记者:您说过,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还面临着重重困难,有诸多不平等、不对 称的现实。 铁凝: 中国文学和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还处于弱势, 这也是毋庸讳言的事实。 比 如说,我们对德法等国古典、现代文学所知的丰富与深度,远比对方对我们了解的多得多。 造成这种不对等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有历史渊源, 一边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 一边是西 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迅速勃兴形成的坚固优越感。 这样的现实并非一日形成。 也有技术 原因,汉语太美太难掌握,世界上精通现代汉语的学者相对还太少,这造成了交流的障碍。 一方面,一些资深汉学家,可能熟悉的只是 1949 年之前的作家作品;另一方面,受政治和 意识形态偏见的影响, 对于当代作家作品, 有些学者也容易从某种印象出发做出主观的判断。 而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世界在与中国隔绝多年后,面对中国文学的井喷和繁荣,还没来得 及完全接受和认知,这对他们也是一个挑战和难题。历史背景,生活习惯,言说方式,文化 的差异,包括媒体判断,这些都是原因。我举一个小例子:经历过中国物资贫乏年代的人, 都了解“白糖紧张” 、“洗衣粉紧张”这些说法。可有一年我在美国,一个美国人问: “中国 的白糖还会紧张出汗吗?”你看,一个词的差异就这么大,何况文化! 记者:那我们应该作出怎样的努力呢? 铁凝:首先要保持放松积极友善的心态,那种“阶级斗争”的态度,过度狭隘的民族主 义,仿佛到处都是敌情, 当然不必。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间常会有一些误 解,但绝大多数不是恶意。尤其文学交流中,更要明辨。 另外, 当然也应看到, 国外确实还有一些读者和学界对中国怀着某种人云亦云、 先入为 主的偏见。 在有些方面关于中国的信息也非常老旧。 正因如此, 我们更要积攒和建设理性而 健康的文化自信。 中美文学论坛上, 一位知名美国教授在演讲中说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 语气不无轻慢, 我就在现场提问环节坦诚陈述了我的批评和看法。 经过坦率的讨论和诚恳的沟通, 这位教授 意识到自己的轻率和偏颇。 这种争论之后的和解, 让人会心微笑。 那天论坛结束时大家都舍 不得离开, 最后是一位美国汉学家主动走到大厅弹奏钢琴, 让琴声作为这次交流的结束。 你 看,交流也需要真诚客观平等的争论, 而一味讨好、 或者先入为主贬斥某一方不见得是有意 义的事情。但问题是,我们做了吗? 记者: “文化自信” ,这的确是让人深思的话题。 铁凝: 前两个月,我在北京和德国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会面,他说他羡慕当代中国作 家有无穷可写的好题材, 因为中国处在这样丰富的变革中。 作为一个写作者, 他的话让我深 受震动。 我扪心自问: 我们应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判断和把握时代的本质, 怎样在自己的创造 中积攒和建设理性而健康的文化自信, 怎样不那么下意识地以他者的标准预设性的成为自己 的标准? 以前读外交家顾维钧传记, 讲到某国外交官曾调侃地说, 啊,我经常忘记地图上还有一 个中国。那个时代永远成为历史了。 今天,整个中华民族在创造新的历史和辉煌,这让全世 界震惊,我们应珍视这个背景,自觉意识到时代的不平凡。 过度的自卑和自傲同样有害。 我常说, 做事都有两个态度: 一种是面对我应该做的这件 事,我做的怎样;一种是,我做了这件事,让我看起来怎样?我认为,我们应要前者,不要 后者。 作为一个中国作家, 要考虑的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景下如何自觉、 诚实地担当起 文化责任,怎样传承发展真正的民族文化遗产,而不是“这让我看起来怎样” 。如果这种心 理作祟的话,自然会过分在意在某些标准下的贬损与喝彩。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旁观者清。 但中国还有一句老话: 鞋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 中国这 些年到底在向前走还是后退?有目共睹。 我们当然不回避问题矛盾, 但我们更有太多坚定明 亮的进步和希望。同时 , 一批优秀中国作家用自己的作品,以在和国外同行进行文学讨论时 的出色表现, 真实而生动地传递着中华民族在创造新的历史进程中的真情实感, 传达出实践 人文理念和审美理念的和谐统一,以及呼唤社会公正 , 反对物质化、功利化的价值追求。物 质社会可以引进诸多外来的奢侈品, 但一个民族的主流价值观 , 不应依赖 “引进” ,而应扎实 地从自己的土壤里生养出来。 古往今来的文学巨匠, 他们作品的生命力无不体现出对永恒的 精神追求的庄重思考。 对坚守精神的高度的崇尚, 也是很多作家演讲时打动读者的地方。 在 几次中外文学论坛上,中国作家们用文学的生动和幽默, 以自身焕发出的自信、自如, 谦和 而又尊严的光彩,赢得了读者和听众的尊重。 记者:对今后的文学交流,您还有什么期待? 铁凝: 这也正是我要说的最后一点: 我们需要耐心和耐力。 我把文学交流看作一个大事 业,它不是一件即兴的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文化交流与经贸协议不一样,文化是润物无 声、潜移默化的,它毕竟不是立竿见影的事,需要双方的耐心,需要积累、培养、沉淀。 在法兰克福有件事让我很感动。 有一天一位保安通过翻译找到我, 说开幕式那天他站在会场 门口, 他听了我的致辞特别感动, 他要买中国书了解中国。 后来我们在机场离开时又看见他。 他打开风衣外套, 让我看到他别在西服衣领上的一枚中国国徽。 这是一个普通的法兰克福市 民。这让我又一次感到,文学也是沟通世界的桥,我们大有可为。 (光明日报) 12. 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文学在对外交流中,文化取向常会遭到一些误解,但这些误解都不是出 于恶意。 B文学交流需要真诚客观平等的争论,一味讨好或先入为主贬斥某一方不一定 是有意义的事情。 C“旁观者清”和“鞋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都是说明我们不要过分在意在某些标准下的贬 损与喝彩。 D只要积攒和建设理性而健康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学和文化在国际竞争中就能处于优势。 13、简要分析中国文学和文化目前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原因。 (4 分) 1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如何建设“文化自信”的理解。 ( 4 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19 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 水光潋滟、 山色空漾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 离杭州 100 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 30 岁时,才同我的父母 一起回过广东老家。 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 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 夕阳西下时, 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 巨大的榕树林遮天蔽日、 鸟声嘤嘤。 那就是闻名 于世的小鸟天堂。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 我甚 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 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 犹如被放逐的弃儿, 在陌生的 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暑假寒假, 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 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 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 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 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渺的洛舍洋。 我曾经在桥下沟米, 竹编的淘箩湿淋 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 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 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 听 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 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 由此看来, 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 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 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 自然, 我喜欢西湖 的柔和淡泊, 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 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 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 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 但它们不屑于我。 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 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 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 “生人味” , 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 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 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 岭群山。 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 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 偶有暖泉顺坡 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 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 山里无风的日子, 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披了亮晶晶的一肩, 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树叶的声音。那是我 21 岁的生命中, 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那时住帐篷, 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 隆隆如森林火车、 塄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 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 红, 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 门前的白雪地上, 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 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 细细辨认, 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 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 消失于密林深处⋯⋯ 我 19 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 我已没有了故乡。 我们总是在走, 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 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个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 群水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 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 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 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 20 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 坚买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 自己精神的家圆。 15.作者在写北大荒的生活前写了新会、 洛舍、杭州这三个故乡, 请概括说说作者眼中这几 个故乡的共同特点。 (4 分) 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 分) (1)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 (2)我究竟来自何方 ? 17.为了表达对远方故乡的追寻,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 析。 (6 分) 18.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故乡在远方”有着怎样的认识。 (6 分) 六、选做题( 19、 20 题任选做一题, 12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 分) 提 琴 [美国]保 ?琼斯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 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 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 ”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 “你只要在这 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 ”她呜咽地说道, “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 叫花子的,卡尔。 ” “我想稍微讲几句。 ”舅舅迈克说。 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他那把小提琴, “我从报 上读过, 一把斯特拉 ?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 这把琴是我父亲给我的, 追根溯源, 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透过琴面的 f 形音孔可以看到里面褪了色的标记。 这是一把 出自名匠的古琴,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 “哦,迈克! ”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 ”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 ”迈克舅舅告诉他, “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 ”他 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 他做 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 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 ”父亲解释道, “我 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 里面放着崭新的五 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 有了这笔钱, 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 你说 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 “我很高兴,卡尔。 ”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 ”迈克舅舅裁决道, “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 供她在 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 父母都在店里忙着, 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 这位老人 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 “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 “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 ?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 ”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 ”他彬彬有礼地说道, “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 可并不是真的, 这也绝不会是真的。 ”他好奇地凝视着我, “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 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 ”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 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 “琴呢?”她问道, 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 “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 “在楼上我的衣箱里, ”我告诉她, “我想把它放到学 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此外, ”我继续说道, “那样的话,如果发 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 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 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 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 ”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①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分析。 (6 分) ②情感有时是小说结构的动力。试分析“爱”是怎样推动《提琴》的情节发展的。 (6 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 分) 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 , 不敢毁伤 , 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 )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 ) 逢食思亲,遇节思亲,饥寒思亲,疾病思亲,安乐思亲,忧患思亲,嫁娶思亲,诞日思 亲,出身思亲,养儿思亲。 (清代 陆陇其 《治嘉格言》 ) 脩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 (《礼记·坊记》 ) ①上述文字体现出中华“孝文化”的哪些内涵? (4 分) ②从上述文字中提取两种以上的内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孝文化”的理解。 (8 分) 七、写作( 6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60 分) 一个人如果总是以自己为中心画圆,那么他永远也走不出这个圈子。 看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译文: 贾诩宇文和,武威姑臧人。年轻时没有人知道他,只有汉阳人阎忠认为他不同寻常, 说贾诩有张良、 陈平那样奇特的才能。他被推荐为孝廉, 成为郎官,因病辞去官职向西还乡 走到汧,在路上遇到叛变的氐人,和他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抓起来。贾诩说: “我是段公的 外孙,你们不要活埋我,我家一定会出重金来赎我。 ”当时太尉段颎,过去长期担任守卫边 防的将领, 威名震动西部边疆, 所以贾诩假借他来恐吓氐人。 氐人果然不敢杀害他,和他结 盟并送他回去, 其余的人都被杀死。 其实贾诩并不是段颎的甥孙, 他的灵活应变把事情办成 功,大都是这一类的情形。 董卓进入洛阳的时候,贾诩以太尉属官的身份担任平津都尉,又升迁讨虏校尉。董卓 失败后, 他的部属都感到害怕, 校尉李傕、 郭汜、 张济等人打算解散队伍, 抄小路逃回家乡。 贾诩说: “听长安城中的人议论说要杀尽凉州人,如果各位丢下部属单独出走,那么就是一 个亭长也能把你们捆绑起来。不如率领部属向西去,在经过的地方招募兵马,来攻打长安, 替董公报仇,如果有幸把事情办成, 就可以尊奉朝廷来征服天下, 如果不成功,再逃跑也不 迟。 ”大家都认为他说的对。后来贾诩担任左冯翊,李傕等人因贾诩有功想请封他为侯,贾 诩说: “这只是救自己性命的办法,哪里有什么功劳! ”坚决推辞不接受。 张绣在南阳时,贾诩暗中结交张绣,张绣派人迎接贾诩。贾诩劝说张绣和刘表联合。 太祖接连征讨张绣,一天早晨带领军队撤退,张绣要亲自率兵追击他。贾诩对张绣说: “不 能追击,追击一定会失败。 ”张绣没有听从,进兵与曹军交战,结果被打得大败而回。贾诩 又对张绣说: “赶快再去追击,再打一仗必定获胜。 ”张绣说: “没有听从您的建议,才落到 这步田地。现在已经打了败仗,怎么又要追击呢?”贾诩说: “用兵的形式有了变化,赶快 去追一定有利。 ”张绣相信了他的话,于是聚集逃散的士兵再去追击,与曹军大战,果然获 胜返回。 在这以后,太祖在官渡抵御袁绍,袁绍派人招引张绣,并给贾诩写信希望双方互为外 援。张绣想答应袁绍,贾诩在张绣的坐席上公开对袁绍的使者说: “回去告诉袁本初,他和 袁术兄弟之间都不能相容,还能容纳天下的优秀人物吗?”张绣惊恐地说: “怎么说出这样 的话?”又私下对贾诩说: “像这样的话,我该归附谁呢?”贾诩说: “不如归附曹公。”张 绣说: “袁绍强大而曹公弱小,我又与曹公结下了冤仇,我归附他会怎么样呢?”贾诩说: “这正是应该归附他的原因。 曹公尊奉天子来号令天下,这是应当归附他的第一个原因。 袁 绍强盛,我们以很少的兵马归附他, 他一定不会重视我们;曹公军队弱小,他得到我们一定 很高兴, 这是应该归附他的第二个原因。 有称雄天下的志向的人, 本来就应当放弃自己的仇 怨, 来向天下人表明自己高尚的品德, 这是应该归附他的第三个原因。 希望将军不要迟疑! ” 张绣听从了他的话,带领人马归顺了太祖,太祖见到贾诩十分高兴,拉着他的手说: “使我 得到天下人的信任和敬重的,就是你呀。 ”上表请求任命贾诩为执金吾,封为都亭侯,又升 迁为冀州牧。 文帝即位后, 任命贾诩为太尉, 晋升爵位为魏寿乡侯。 贾诩七十岁时去世, 谥号为肃侯。 11、默写(略) 12、答案: B 项正确, “不一定”与“不见得”意思一致。 A 项中的“都”与 原文中的“绝 大多数”不符。 C项中的“旁观者清”并非说明不要过分在意。 D项中强加了充要条件关系。 13、答案要点: 历史渊源; 技术原因; 学者的认知不够和受偏见影响; 生活习惯, 言说方式, 文化差异,包括媒体判断等。 14、答案要点: a 保持放松积极友善的心态,不过度自卑,也不自傲。 B 自觉诚实承担起文 化责任,扎根于自己民族的土壤里创造,生养出自己民族的主流价值观。 15、答案:这三个故乡的景色都是美丽,充满诗情画意的( 2 分);但作者对这三个故乡的 感受却是陌生的、茫然的,甚至有些隔膜( 2 分)。 16、⑴“‘我”同从小在那长大的杭州城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1 分)因此对故乡在哪里 产生了疑问。 (1 分) ⑵用疑问语气强烈表达出我对故乡的陌生感, (1 分)引出下文追寻第二故乡一一精神 家园的感悟。 (1 分) 17、答案:运用了对比手法。 (2 分)作者将祖籍新会、洛舍和出生地杭州的景、物、人、 事的美好与乡音的陌生、茫然、隔膜、格格不入的感受进行对比, (2 分)同时又将这种感 受与北大荒的景、物、人、 事进行对比映衬,表现了作者从纤弱走向坚强和不断寻觅追求的 过程。(2 分)(如答“欲扬先抑” “逐层铺垫”等,言之成理亦可) 18、答案:作者所认识的故乡不仅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 ( 2 分)还是自己曾经留下奋斗足 迹的地方,更是自己在不断寻觅、创造着的能让人心灵安宁净化的精神家园, (2 分)所以 追求精神家园的脚步不会停止,更丰富的故乡——精神家园永远在远方。 (2 分) 19、⑴答案:①勇于开拓,贷款开辟铺面。②心地善良,怕亲人失望担心,得知琴是赝品却 并不说破。③乐观机智,巧妙掩盖真相。 (本题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 ⑵答案:①“爱”让舅舅迈克决定卖掉提琴,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②“爱”让父亲得知提 琴是赝品却并不说破, 反而巧妙掩盖真相; ③“爱” 让舅舅把心爱的提琴送给了我; ④“爱” 让我得知真相也不说破,并帮助父亲圆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