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18 KB
  • 2021-06-25 发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6: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李商隐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 ‎2.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 ‎3.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研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背诵初中所学李商隐诗歌: ‎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作者简介 ‎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 三、检查预习 ‎ ‎1.背诵诗歌,整体感知 ‎ ‎2.注意加点字读音 ‎ 锦瑟 弦柱 惘然 马嵬 未卜 宵柝 晓筹 驻马 ‎ ‎3.解释词语 ‎ 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 可:难道,哪能。 ‎ 惘然;迷惘,茫然。 ‎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为48年。唐玄宗当了45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 四、鉴赏诗歌之《锦瑟》 ‎ ‎1.整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 明确: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 ‎2.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锦瑟的“五十弦”会让作者想起他的青春年华? ‎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板书,锦瑟——华年  忆情)‎ 我们同学都经常听音乐。就拿听音乐举个例子。如果你有一段比较伤心的往事,让你久久不能忘怀。这时候,你忽然听到一首伤感的歌曲,你觉得,这首歌的曲调和歌词都很符合你的情境,你是不是会回想起你那段伤心地往事? 总之,在首联里,作者由锦瑟,联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可以说是触“瑟”忆情。 ‎ ‎3.作者为什么要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一般用典有什么好处呢? ‎ 明确:一般用典的作用:可以增加诗歌的内容含量,也可以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想法与情感。作者用到的事后一种意思。  ‎ 李商隐用“庄周梦蝶”来形容自己当年如梦一样快乐的日子,因此,此句应该翻译成“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浸在快乐的梦境里” 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晚唐时期的党争是特别严重的,令狐楚他是牛党的要员,而王茂元是属于李党的。虽然这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但是牛党的人仍然认为李商隐背叛了令狐楚和牛党,而曾经和牛党有牵连的李商隐也不被李党接受。李商隐就一直在这两党的夹缝中生存,辗转于官场,终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 ‎  但快乐总是短暂的,后一句也是用了一个典故(当美梦醒后,我只能像望帝一样,把满腹的愁怨托付给杜鹃。),实际上是在说满腔的哀愁无处发泄。 ‎ ‎(板书,喜悦——哀怨  情变) ‎ ‎4.颈联是个对仗的的句子,哪里对仗?这里联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 明确:沧海-蓝田,月明-日暖,珠-玉,泪-烟。 ‎ 我们来看这两组意象,一个是沧海月明鲛人泣泪,一个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给人清寒,神秘,哀伤;温暖,朦胧,惆怅——玉烟美丽,却可望而不可及。这两联中作者所选用的意象都是美好的东西,但是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这两句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然不同,但是怅怨的感情却是相同的。诗人对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的,哀思叹惋的。  ‎ 最后一联的感情:全诗以忆情起,以忆情收,情字贯穿始终,浑然一体。(板书:忆情——惘然 迷情) ‎ ‎5.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一波三折的表达了自己的惆怅哀怨的情感。那么,请同学们想一下,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情到底是什么情呢?悼亡之情?爱情?哀伤自己的身世?‎ 关于李商隐这首《锦瑟》的主题,诗界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这首诗。正式因为这首诗的朦胧,我们才能从中读到不同的情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但是喜怒哀乐的这些情感都是共通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首与自己情感契合的锦瑟。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五、鉴赏诗歌之《马嵬》‎ ‎1.朗读《马嵬》‎ ‎2.整体把握 ‎ 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商隐咏叹“马嵬之变”的作品。历史上,咏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文学作品很多。众多文学家对二人的爱情也是褒贬不一。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对这二人寄予深厚的同情的。杜牧的《过华清宫》对二人又是持讽刺批判态度。 ‎ ‎(1)各位同学觉得作者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是持什么态度的呢?是同情还是讽刺? ‎ 明确:这首《马嵬》是讽刺批判唐玄宗的。在首联,作者先用“更九州”三个字概括方士在仙山上寻见杨贵妃的传闻,之后用“徒闻”加以否定。相传杨玉环在蓬莱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密约,但之后又用“未卜”和“休”来否定这一事件。从第一句我们就可以看出,李商隐对唐玄宗是持讽刺和否定的态度的。第一句为全文奠定了讽刺的基调。 ‎ ‎(2)梳理诗文大意 ‎ ‎3.具体赏析: ‎ ‎(1)提问:《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 ‎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2)提问: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 ‎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 ‎(3)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 明确: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 ‎(4)提问:“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 明确: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5)提问: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 明确: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用了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 ‎ ‎(6)提问:《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 ‎ 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 教学拓展:为什么唐玄宗做了四十多年的天子,还不如寻常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 西方著名作家萨特说过“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那么他人就是你的地狱。唐玄宗是一位君主,他有他特殊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地位要求他必须要处理好自己与百姓和妃子之间的关系。但是他既没有处理好政治上的关系,又错误地理解了他与爱人之间应有的关系。正是这一点导致了他的悲剧。‎ 所以说,我们要享受真正的爱情,就必须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和谐的,不损害他人利益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 小结《马嵬》:‎ 通过这首诗的描写,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玩物丧志”。‎ 六、课堂小结 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当诗人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