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8 KB
  • 2022-10-26 发布

20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最新3篇

20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 篇一

  本周XXX名师工作室组织我们观看了王永春的《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观看之后感触颇深有以下体会。

  王永春教授给我们讲解了怎么贯彻和落实新课标,这次的新课标是在2011版的基础上改革的,每一次的改革都是在以往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核心素养目标提出了三会:第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第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第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次改革的特点就是让三个学段进行贯通,是用核心素养来进行贯通。这次改革的特点就是要强调用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一定要让学生用来经历和感悟知识。

  本次改革强调数的认识具有一致性,从一年级开始,要让学生逐步感悟十进位制的计算原理,数是一个一个的大起来的,从零开始不断的加一,新的计数单位不断产生一致性,连贯性,整体性,逻辑性,发展性。运算的本质上是推理,理解算理的算法就是推理。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结合几何直观,理解算理,会计算新的题目,培养了核心素养。要注意培养孩子思考自学、合作交流、健康乐学、创新实践,通过培养核心素养来打到孩子们对数学的认识理解以及喜欢数学。不管是作为老师和家长,都要给孩子同样的爱,同样的关怀,也许孩子在某一天就会突然的顿悟了,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智慧。

  通过王教授的讲解感悟颇深,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能够结合新课程标准,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使自己不断的进步超越现在的自己。

20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篇二

  最近学习了2022年的《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数学新课标理念有了更深地理解,下面简单谈一下我的感受。

  新课标通过数学教育让学生获得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获得的知识都是通过直观的操作获得知识,比如34+16等于多少时,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了解怎样计算,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把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成一捆,最后说出来算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观察世界的习惯,从而发展他们的好奇心,并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表述出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简洁和优美。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课标对知识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学段由三个学段分成了四个学段。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每个知识不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个知识必要性。比如说,小学阶段的方程知识现在已经划入中学阶段,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课时很少,掌握的不是很透彻,在一些数学问题中可以用四则算式计算,所以在学习方程的时候学生感受不到必要性。

  数学教学时可以结合相应的实践活动或者传统文化,像曹冲称象的故事就可以应用到认识千克,吨或者求不规则面积时的转化思想。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需要我们教师做出相应的调整。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反思,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数学。

20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篇三

  这个暑假有幸加入了周林茜老师的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再次拿起自己早已打印好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通过对比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回看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关于“数学课标修订与核心素养”的报告,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写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立足育人价值,学有用的数学

  新的课程目标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这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方针的体现。新增数学核心素养,并强调数学课程要从三个方面去培养核心素养:第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第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第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导向非常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这也让我更加体会到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比如九年级上册的利用相似测高问题,旗杆和教学楼是学生所熟知和常见的,而想要通过测量算出他们的高度就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其次要选取恰当的测量方式,天气和可用工具是影响测量方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选择测量方式时,需要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最后要能根据测量出的结果去推理运算,这不正是在用数学的语言在表达世界吗?生活处处有数学,通过学习,让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塑造和锤炼学生的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落实“双减”政策,学融合的数学

  双减不是减学业质量,而是要减负提质,学业水平考试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新课标评价建议板块关于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规划有这么一条:主观题要探索命制问题解决多学科融合类试题,这就要求我们学融合的数学,就像附录1给出的93号样题,如果你的综合素养不达标,题目你都读不懂,谈何解决问题。联系日常教学,比如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这个知识点,当它以物理电路图中某个开关闭合后灯泡是否发光考察时,难度虽小,但一部分学生由于看不懂物理电路图,就无法解答,如果再换个语文情景,给出两类:偏旁和汉字,让我们分别选取后去组字,问我们能够组成上下架构字体的概率,这时语文功底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向标,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新课改理念,体会新课改思维,在日常教学中,践行新课改要求,回归课本,学有用的数学,学融合的数学,将是今后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 篇一

  本周XXX名师工作室组织我们观看了王永春的《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观看之后感触颇深有以下体会。

  王永春教授给我们讲解了怎么贯彻和落实新课标,这次的新课标是在2011版的基础上改革的,每一次的改革都是在以往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核心素养目标提出了三会:第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第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第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次改革的特点就是让三个学段进行贯通,是用核心素养来进行贯通。这次改革的特点就是要强调用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一定要让学生用来经历和感悟知识。

  本次改革强调数的认识具有一致性,从一年级开始,要让学生逐步感悟十进位制的计算原理,数是一个一个的大起来的,从零开始不断的加一,新的计数单位不断产生一致性,连贯性,整体性,逻辑性,发展性。运算的本质上是推理,理解算理的算法就是推理。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结合几何直观,理解算理,会计算新的题目,培养了核心素养。要注意培养孩子思考自学、合作交流、健康乐学、创新实践,通过培养核心素养来打到孩子们对数学的认识理解以及喜欢数学。不管是作为老师和家长,都要给孩子同样的爱,同样的关怀,也许孩子在某一天就会突然的顿悟了,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智慧。

  通过王教授的讲解感悟颇深,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能够结合新课程标准,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使自己不断的进步超越现在的自己。

20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篇二

  最近学习了2022年的《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数学新课标理念有了更深地理解,下面简单谈一下我的感受。

  新课标通过数学教育让学生获得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获得的知识都是通过直观的操作获得知识,比如34+16等于多少时,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了解怎样计算,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把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成一捆,最后说出来算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观察世界的习惯,从而发展他们的好奇心,并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表述出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简洁和优美。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课标对知识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学段由三个学段分成了四个学段。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每个知识不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这个知识必要性。比如说,小学阶段的方程知识现在已经划入中学阶段,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课时很少,掌握的不是很透彻,在一些数学问题中可以用四则算式计算,所以在学习方程的时候学生感受不到必要性。

  数学教学时可以结合相应的实践活动或者传统文化,像曹冲称象的故事就可以应用到认识千克,吨或者求不规则面积时的转化思想。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需要我们教师做出相应的调整。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反思,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数学。

20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篇三

  这个暑假有幸加入了周林茜老师的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再次拿起自己早已打印好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通过对比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回看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关于“数学课标修订与核心素养”的报告,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写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立足育人价值,学有用的数学

  新的课程目标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这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方针的体现。新增数学核心素养,并强调数学课程要从三个方面去培养核心素养:第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第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第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导向非常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这也让我更加体会到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比如九年级上册的利用相似测高问题,旗杆和教学楼是学生所熟知和常见的,而想要通过测量算出他们的高度就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其次要选取恰当的测量方式,天气和可用工具是影响测量方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选择测量方式时,需要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最后要能根据测量出的结果去推理运算,这不正是在用数学的语言在表达世界吗?生活处处有数学,通过学习,让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塑造和锤炼学生的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落实“双减”政策,学融合的数学

  双减不是减学业质量,而是要减负提质,学业水平考试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新课标评价建议板块关于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规划有这么一条:主观题要探索命制问题解决多学科融合类试题,这就要求我们学融合的数学,就像附录1给出的93号样题,如果你的综合素养不达标,题目你都读不懂,谈何解决问题。联系日常教学,比如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这个知识点,当它以物理电路图中某个开关闭合后灯泡是否发光考察时,难度虽小,但一部分学生由于看不懂物理电路图,就无法解答,如果再换个语文情景,给出两类:偏旁和汉字,让我们分别选取后去组字,问我们能够组成上下架构字体的概率,这时语文功底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向标,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新课改理念,体会新课改思维,在日常教学中,践行新课改要求,回归课本,学有用的数学,学融合的数学,将是今后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